有关恐龙的资料???

有关四年级上册《飞向蓝天的恐龙》的资料(课文里没出现的资料)。。。

第1个回答  2009-12-16
剑龙为一种巨大,生存於侏罗纪晚期四只脚的食草动物。它们被认为是居住在平原上,并且以群体游牧的方式和其它如粱龙的食草动物一同生活。它的背上有有一排巨大的骨质板,以及带有四根尖刺的危险尾巴来防御掠食者的攻击。大约可达 12 公尺长和 7 公尺高,可重达 7 公吨。
剑龙,也叫骨板龙,是一类体型较大的恐龙,它们的背上长着许多骨板,尾端具有长刺,样子怪诞不经。如果我们不是从地层中发现了它们的骨骼化石,谁都不会相信在地球上曾经生活过这样奇特的动物。
剑龙是完全用四足行走的恐龙。大小与象差不多,但体形却大不一样,前肢短,后肢较长,整个身体就像拱起的一座小山,山峰正好处在臀部。令人惊奇的是,从发现的化石得知,剑龙的背上有两排三角形的骨板,从颈部排到尾巴,宛如一把把插着的尖刀。这些骨板有什么用处呢?长期以来,不少人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但是意见不一,至今还是一个悬案。有人认为,骨板可以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因为在侏罗纪的时候,陆地上的恐龙开始繁荣起来,肉食龙个体逐渐增大,这对食植物的剑龙威胁是很大的,剑龙只有以背上“刀山”一样的骨板防御敌人了。但是,身体裸露的地方怎么保护呢?所以有人又认为,骨板实际上是一种“拟态”,用于迷惑敌人。剑龙的骨板上带有各种颜色的皮肤和一簇簇像本内苏铁植物一样的东西,把自己装扮得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近年来,有人又提出了新看法,认为剑龙的骨板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当剑龙觉得体温太高时,就爬到阴凉处,这时就有大量血液流到骨板里,通过骨板散发热量,这是变温爬行动物的一种特殊适应方式。
虽然剑龙的个头如大象,但头很小。一个小脑袋如何指挥庞大的身体运动呢?有人认为,在剑龙的臀部还有一个扩大神经球,大约是脑子的20倍大,它能指挥后肢和尾巴的行动,所以有人说剑龙有两个脑子。看来,剑龙移动它那粗重的后肢和活动它那强劲的尾巴,要比运用头脑肯定要重要得多。因为,剑龙通常生活在灌木、丛林之中,不时地选择一些细嫩的枝叶为食;但是如遇到肉食龙来侵袭它时,它会用钉子般的尾刺鞭打它们,与敌人决一雌雄,这时第二大脑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剑龙长着个像鸟一样的尖喙,喙里没有牙齿,但嘴里的两侧有些小牙。剑龙的背上有17块板状的骨头,在它尾巴的尖端还有着长刺。剑龙的前腿比后腿短,前腿有五个脚趾,而后腿有三个脚趾。剑龙走路时用4条腿。剑龙的脑袋非常小,所以不太聪明。

剑龙生活在侏罗纪晚期。它们可能是群居生活。外观上最大的特征就是背部有一整排的三角形骨板及尾巴上的四枝尖刺,巨大的剑龙头部非常小,脑容量甚至比小狗还小,因此科学家认为它们是一种很笨的恐龙。

剑龙是典型的食草恐龙,吃蕨(jué)类、苏铁的嫩叶。全长7米,如果算上骨板的高度,身高可达3.5 米。整个身躯如同现在的大象,但只有一个小得可怜的脑袋,大脑只有一个核桃般大小。到目前为止,谁也不知道剑龙的骨板是怎样排列的,也不能确切地知道这些骨板的真实用途。
第2个回答  2009-12-17
打开课文,精美的画面映入眼帘,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中生代时期,漫游在遍布恐龙的世界里。看,不同种类的恐龙,有的在空中飞翔,有的在地上行走,有的在水中戏耍。看到这般景象,人们不禁会想为什么“今天的人类只能在博物馆或者从电影和书籍汇总,来想象恐龙往日的辉煌了”呢?是地球的突然变冷,使它们耐不住寒冷,还是行星撞击破坏了它们的食物链?是越来越多的哺乳动物偷吃恐龙蛋切断了恐龙的繁衍之根,还是流行的传染病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这都是至今尚未揭开的谜团,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带着这些疑问阅读课文,在想象中漫游恐龙王国,在漫游中轻松愉快地朗读课文,同时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在不久的将来,这些谜团可能会被正捧着本文的孩子们揭开。

教学内容和地位:

本课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介绍了有关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开辩论会、在网络中收集、浏览相关资料等形式,让学生加深对文中不同说法的感悟,培养学生积累资料、收集信息的习惯,让学生产生主动与他人交流的欲望,激发学生对恐龙的来源、灭绝等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关心自然和生命,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计算机网络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及研究恐龙灭绝的原因,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对恐龙灭绝的原因进行研究探讨,让学生明确保护地球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素养,在研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二、学习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行动规律。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感知、观察、分析、思考,只能让学生自己感受事物,明白事理,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教师要尊重其个性发展,让其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搜集、浏览、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学生会浏览网页,使用搜索引擎,留言版,具备一定的打字速度,部分学生会使用画笔进行简单的电脑绘画,在教学中还要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能够自主分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自己收集、整理、查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还能够根据教师设置的学习平台,探究相关的学习主题。

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15个生字,理解“庞大、哺乳动物、信服”等词,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在网页中学习、查找资料和阅读课文,了解恐龙灭绝的多种说法,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愿望。

3、在学习过程中,学会默读、自主阅读、合作阅读和主题阅读等方法,学会收集、浏览相关信息,质疑、讨论有关课文内容的话题。

4、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朗读、感悟、多元化的思维能力。

语文思考:

通过引导学生在网络虚拟的空间站中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人机界面,提供了大规模的知识库与信息库,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构建了一种全新的个性化学习的网络模式,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只要教师合理、准确地进行指导,学生更容易做到愿意学、自主学、轻松学和互相学。

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浏览网页,能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件产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积极地与人交流,学会默读、自主阅读、合作阅读和主题阅读,学会收集、浏览相关信息,质疑、讨论有关课文内容的话题。

情感与态度: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激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四、教法和学法分析:

1.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料和教学信息的共享,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依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对平台所供的信息进行筛选、组合和应用,强调学生通过浏览网页,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进行丰富多彩的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自主探究。学生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在广阔的网络世界里了解更多的有关恐龙以及恐龙灭绝的知识,激发他们继续探究的兴趣与欲望。

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在本节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注重跨领域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朗读、感悟、多元化的思维能力。

五、 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1、教师与学生一起从图书馆、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和因特网上收集资料,搭建一个“与恐龙的零距离接触”网站。

2、简介网站设置:“电影链接”——《侏罗纪公园》;“恐龙世界”——介绍恐龙的种类;“恐龙化石”——概括恐龙的起源;“灭绝之谜”——推出恐龙灭绝的种种猜想;“恐龙时代”——再现恐龙往日的辉煌;“恐龙博物馆”——在里面可以自主选择和获取自己想了解的与恐龙有关的各种信息;还有“众说纷纭”、“奇思妙想”等栏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大胆想象、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

3、教学资源:根据教学需要自己设计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方便于教学,此外需要以下资料:

参考资料:kewen

第3个回答  2020-04-09
恐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的、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一类动物,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大部分恐龙已经灭绝,但是恐龙的后代——鸟类存活下来,并繁衍至今。
关于恐龙的种类你可以去百度百科找一下、很详细.
望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03-30
三角龙身长10米,大约100米多吨重喔!
第5个回答  2012-05-18
在百度知道输入恐龙的资料就能找到答案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