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一下济慈的身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06-09-20
约翰·济慈 性别:男 出生年月:1795~1821 出生地:伦敦 国籍:英国
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他出生于伦敦,父亲是马厩的雇工领班。济慈自幼喜爱文学,由于家境窘困,不满16岁就离校学医。1816年,他认识了李·亨特、雪莱等著名诗人,受到他们的影响。11月,他弃医从文,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终于成为当时英国文坛上一颗光彩夺目的巨星。
济慈创作的第一首诗是《仿斯宾塞》,接着又写了许多优秀的十四行诗,他的这些早期诗作收集在1817年3月出版的第一本《诗集》中。次年,他根据古希腊一个美丽神话写成的《安狄米恩》问世,全诗想象丰富,色彩绚丽,洋溢着对自由的渴望,表现了反古典主义的进步倾向。
1818年到1820年,是济慈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他先后完成了《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许佩里恩》等著名长诗,最脍炙人口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等名篇也是在这一时期内写成的。
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他年仅25岁,可是他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仿斯宾塞》、《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许佩里恩》、《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等
第2个回答  2006-09-20
  济慈生平
  John Keats (1795~1821)

  英国诗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他的父亲以
  经营马车行为业,生活比较富裕。1804年父亲去世,母亲
  再嫁,济慈和两个弟弟由外祖母收养。1810年母亲又病
  故,外祖母委托两名保护人经管他们弟兄的财产。1811
  年,济慈由保护人安排离开学校,充当医生的学徒。他
  对医学并不厌弃,但也喜好文学,并在中学的好友查尔
  斯·克拉克的鼓励之下开始写诗,模仿伊丽莎白时代诗
  人埃德蒙·斯宾塞。1815年10月,济慈进入伦敦一家医
  院学习。这时他已热爱写诗,深受诗人亨特和华兹华斯
  的影响。1816年 5月在亨特所编《检察者》杂志发表十
  四行诗《孤寂》。1816年 7月,通过考试获得内科医生
  执照,继续学习外科。同年夏写成十四行诗《初读查普
  曼译荷马史诗》。10月间经克拉克介绍,与亨特相识,并
  与雪莱、哈兹里特、兰姆等人来往。11月间,济慈决心
  从事文学创作,通知他的保护人,放弃学医。
  1817年,济慈出版第一部诗集,其中大多带有模仿
  的痕迹,但也有佳作,如上述的读荷马史诗的十四行诗和
  《蟋蟀与蚱蜢》等,而《睡眠与诗》则表露了济慈的创
  作思想,即诗应给人们以安慰,并提高他们的思想。诗集
  出版后得到好评。4月,济慈写作长诗《恩底弥翁》,以
  凡人恩底弥翁和月亮女神的恋爱故事为题材,虽嫌松散,
  但已显出他对周围世界中的美的境界的敏感和独特的语
  言表达能力。与此同时,济慈也形成了许多对哲学和艺
  术的观点,其中著名的有“天然接受力”的思想。根据
  济慈的解释,在一个大诗人身上,对美的感受能压倒或
  抵消一切其他的考虑,如莎士比亚就突出地具有这种能
  力。
  1817年冬,济慈在伦敦与华兹华斯相见。虽然他仍
  然钦佩华兹华斯的诗,却不喜欢他的为人。和亨特也渐
  渐疏远。
  《伊萨贝拉》插图
  1818年 3月,济慈去外地照顾患病的弟弟托姆。这
  时他写成取材于薄伽丘的《十日谈》的叙事诗《伊萨贝
  拉》。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强调感官享受转
  而强调思想深度。长诗《恩底弥翁》出版后,有 3家保
  守的杂志进行指摘,甚至对济慈进行人身攻击。但这并
  没有使他灰心,或像传说那样使他过早去世,他更加自信
  地向友人说:“我想在身后是能名居英国诗人之列的。”
  他立即开始写作以希腊神话中新神和旧神的争夺为题材
  的史诗《许佩里翁》,使用无韵诗体。在他弟弟去世前
  完成了两章。在这期间他认识了始终爱慕的女友芳妮·
  布劳恩。1819年1月,济慈写成长诗《圣爱格尼斯之夜》,
  这首诗采用了类似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的情节,绚丽多
  彩,表达了对托姆去世的哀悼和对他与芳妮关系的忧虑。
  1819年又开始写《圣马克之夜》,但未完成。
  1819年春夏之间,济慈写成他的传世之作,如颂诗
  中的《夜莺》、《希腊古瓮》、《哀感》、《心灵》和
  抒情诗《无情的美人》,十四行诗《灿烂的星,愿我能
  似你永在》等。它们和上述的《圣爱格尼斯之夜》以及
  早期的十四行诗《初读查普曼译荷马史诗》等,成为济
  慈诗作的精华,也是英国诗歌中的不朽之作。
  同年,济慈开始写作以蛇化美女的神话为内容的抒
  情诗《莱米亚》,同布朗合写剧本《奥托大帝》,并改
  写《许佩里翁》。9月间还写了具有丰实静谧之美的《秋
  颂》。10月,济慈在伦敦同芳妮订婚。但他这时因看护
  托姆而传染了肺结核病。1820年 7月,他的诗集《莱米
  亚,伊萨贝拉,圣爱格尼斯之夜和其他》出版,反应良
  好。9月间他遵医生之嘱,由友人陪伴去意大利休养,但
  终于不起,于1821年 2月23日在罗马去世。遵照他的遗
  言,墓碑上写着:“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
  济慈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篇。他的
  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甚强。这和他的“天然接
  受力”的思想有密切关系。他曾说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
  雀的性格中去,同样“在瓦砾中啄食”。他在《伊萨贝
  拉》中对伊萨贝拉的两个贪婪的哥哥的 3段描写,曾被
  伯纳·萧称为集中表现了马克思谴责剥削者和剥削制度
  的思想。
  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丁尼生、
  布朗宁,后来的唯美派诗人如王尔德以及20世纪的“意
  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
  济慈的手迹
  济慈的书信不仅有传记价值,而且也包含着有关诗
  歌和哲学的精辟见解。

参考资料:http://www.oracle365.org/html_sql/1/16201.htm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