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走过人生低谷 展开一场生命的对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6

曾经的忧郁暗云为谭艾珍与欧阳靖带来伤痛, 却意外地开启母女间的生死对话。 这不是茶余饭后的闲谈、也不是正襟危坐的家庭会议, 是母女俩用20年的光阴岁月,共修的一堂生命课题。

「请问,可以做出女儿对妈妈撒娇的情景吗?」当摄影师提出这个画面的想法后,演员谭艾珍与她酷酷的作家女儿欧阳靖相视大笑,欧阳靖说:「应该是我妈跟我撒娇吧!」若将时光往前推移到20年前,这番如朋友般自然而紧密的互动根本不可能出现,如今,这对母女却携手度过了许多难关。

面对死亡,谭艾珍一直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全拜住在东莞的老母亲所赐。她回忆母亲还在世时就常说:「死后不想被关在罐子里,太闷了。」母亲也早就立好遗嘱,不但签署捐出可用器官、骨髓,还要求举办海上游艇派对,将她的骨灰洒在离太平洋最近的福隆外海。

或许是上天有意让谭艾珍更透彻地理解生死,因为她第一次捧著骨灰洒进大海的对象不是母亲,而是丈夫欧阳杰。那年丈夫在睡梦中猝逝,谭艾珍42岁,而欧阳靖年仅11岁。

因忧郁症开启生死对话

谈起父亲过世一事,欧阳靖淡淡地说,「坦白说,没有什么感觉,我只哭了1、2个小时吧。」父亲身患多重疾病,早熟的她略略明白爸爸可能没有办法陪在自己身边多年,虽然不免意外这一天来得太早,但她想,「至少父亲是在睡梦中安详离开。」

早年谭艾珍夫妇热衷于投入流浪动物救援,家中收容上百只动物,父母将经济与心力都投注在小动物身上,却没注意到女儿的童年其实是孤寂的,这些受伤的流浪动物被带回家里,有的幸运存活、有的无缘继续长大,见多了小动物告别世界的场景,让欧阳靖从小就见识到生命的无常,心底也留下一个填不满的坑洞。

加上星二代的背景,让欧阳靖遭遇同学霸凌,高中时患有重度忧郁症,甚至会拿菸头烫自己的身体,萌生自我了断的念头。死亡在她的世界里并不稀奇,欧阳靖态度淡然到近乎残酷。谭艾珍曾试图理解、分担女儿的苦痛,甚至用头猛撞地板,待欧阳靖回家后看见妈妈头上的伤痕后,两人却相看不语。

拔下忧郁滤镜 让彼此更懂把握当下

2004年,欧阳靖经历了3位好友的离世,让她的情绪相当激动,一度需要靠著助眠药物入睡,谭艾珍担心到整整3天守在她身边寸步不离。「我想到妈妈,如果我死了,她应该也活不下去。」欧阳靖说,那是她第一次知道,生死并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一个人突然离去,对周围的亲友造成打击,甚至会引起社会广泛讨论。

即便童年时对母亲有怨,但最终还是由母亲牵着自己拨云见日,欧阳靖穿上跑鞋,靠著跑步逐渐走出阴霾。直到2014年的一个寻常下午,欧阳靖亲眼目睹捷运随机杀人案,她立刻打电话给妈妈:「我刚刚在捷运上遇见杀人,现在手还在抖……」谭艾珍形容,那次事件对欧阳靖而言,无疑是一次更大的 *** 。

当时的欧阳靖已经剥除忧郁症的晦暗滤镜,这段经历让她对死亡有了更深一层的感触──原来,不管自己是不是做足了准备,死亡可能更突然地找上门来。她与谭艾珍聊了这些想法,母女二人都去签署了《预立安宁缓和医疗暨维生医疗抉择意愿书》(DNR)与「器官捐赠卡」。如果生命无常,至少希望能够尊严到最后一刻,还能遗爱人间。

母女共学心理课程 助己亦助人

经历丈夫猝逝、女儿重郁,谭艾珍在宗教中寻找答案,之后更进一步接触心理课程,探究生命的本质。她引用「量子转念效应」理论:「物质体(生命)结束以后,潜意识并不会消失,而是不断寻找新的物质体,重新体验新的生命历程。」

谭艾珍将这套理论,应用于医院志工访谈服务,愈学愈有兴趣,这套用科学角度鼓励人们勇敢面对心灵创伤的科学辩证方法,也获得欧阳靖的认同,开心地说:「妈,你这次学的东西很好耶!」母女俩本来就会结伴去学气功,去年开始更是加码一起当同学上心理课程。

「我上这个课,是想要帮助别人。」欧阳靖说,她经常收到网路私讯,许多来自在现实生活中不被需要、自我认同感很低的网友,有些人甚至已经产生离开世界的念头。虽然欧阳靖曾亲身经历并战胜忧郁症,但她没有心理辅导背景,因此想透过课程学习辅导的程序,进一步帮助他人走出情绪泥沼。

及早做好准备 留给家人一份爱的礼物

由于谭艾珍的母亲在生前只对她一人交代后事,没有留下白纸黑字的遗书,以致谭艾珍在母亲过世后,花了许多时间与兄弟姊妹沟通,才让他们同意她为母亲做的安排。因此早在10年前,谭艾珍便写好了遗书,内容将遗产分配、后事丧葬事宜都写得一清二楚,妥善地装在一祯桃红色的信封中,每隔一段时间还会重新检视、更新内容。

「她是独生女,我不能留她一个人面对。」长期担任医院志工,谭艾珍看过许多令人不舍的场景。比如儿女不敢断然替母亲决定放弃急救,最后病人长期插管,浮肿得不成人形,甚至看不清楚五官。「在外人看来会觉得这个孩子好狠,不让父母好走;但若要放弃急救,儿女们又得承受多少亲戚间的责骂与耳语?」

谭艾珍与欧阳靖也经常讨论彼此对葬礼形式的看法,欧阳靖还会建议她,用热闹的电音派对,取代传统哀戚沈重的告别式。「我妈跟我的朋友都很亲,应该要让后辈们有机会相聚一起吧?电音派对还要混合她的招牌笑声!」

许多年轻人羡慕欧阳靖与母亲就像好朋友一般,话题荤素不拘、对死亡毫无忌讳,欧阳靖直言自己与妈妈经历太多波折,算是特例。「生死大事,一次谈不成,那就谈第二次、第三次!」她开玩笑地说,开口跟爸妈谈生死,应该比对爸妈出柜难度还高。她也建议不知道如何破冰开启话题的年轻人,可以安排与爸妈一同欣赏生死议题的电影、戏剧,再借由讨论剧情,自然地将话题带到彼此对生命末期医疗的期待。与父母讨论生死话题或许困难,但总比日后不知所措、追悔莫及来得周全。

谈到今年刚生效的《病人自主权利法》,谭艾珍与欧阳靖表示将参加ACP并完成预立医疗决定的签署和注记,也会到慈济医院向大众推广《病主法》的理念。「《病主法》有专业认证、医疗团队支持,对心爱的孩子来说是保障,也是留给家人一份爱的礼物」。

※本文授权自台湾安宁照顾基金会,原文见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