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意识之门》:绕过意识,和自己对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9
几年前看《催眠大师》,看徐峥在几位催眠师的催眠下,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他认不得早已熟识的旧友,对现实产生幻觉,但最终还是唤醒了内心深处的恐惧,并且和曾经犯过错误的自己和解。

作为一个行外人,尽管没有看懂催眠的门道,也确实被催眠的神秘和神奇功效所震惊。

催眠,英文译作:trance,意思是恍惚、出神、神志昏迷。这使我想起英文的前缀trans——有穿过、使理解、以及使改变的意思。既然催眠是trance,那么,在这个恍惚出神的过程中,究竟穿过了什么,理解了什么,又改变了什么?

在学校图书馆闲逛选书时,这本《潜意识之门》映入眼帘。本书作者是世界顶级催眠大师斯蒂芬·吉利根博士,他所倡导的自我关系身心疗法,已使世界各地的各种群体和个人受惠。本着对催眠的好奇和趋之若鹜,我把这本书借了回家。

催眠是什么?在斯蒂芬·吉利根博士认为,催眠是对身心的探索,没有唯一的答案,只有无限可能。催眠是是暂时悬吊意识,潜入广袤无垠的创造性潜意识,从中与各个自我相融合,达到中正、平和的状态。

催眠并非向来都温和,实际上,第一代催眠是将意识看成猛虎野兽,而潜意识则是催眠师可利用的把戏。在西方催眠历史中,催眠的更新换代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代催眠中,催眠工作中需要以权威式的训斥去“击倒”来访者的意识心智,来访者的意识心智和潜意识心智均被认为是“白痴”,只有击倒意识心智,催眠师就能顺利进入潜意识,对被催眠者实施控制。而在这探索阶段中,也衍生了各种催眠把戏,这些把戏无疑把人当猴子耍,极少起到治疗作用。

第二代催眠中,意识和潜意识的地位有所提升。它们不再是催眠师手中可利用的把戏,而是对来访者进行疗愈——催眠师绕过来访者的意识,达到潜意识状态,使之可被疗愈、被转化。在这个时代里,催眠被看做是一种特殊的学习状态,催眠师和来访者的关系是合作性的,而不再是曾经的权威指导。

第三代催眠工作,也就是斯蒂芬-吉利根博士所倡导的生生不息催眠。生生不息催眠讲究的是自我催眠,通过学习催眠、冥想和正念等各种形式,使自己可以暂时离开意识世界,潜入到自己的创造性潜意识中,实现创造性流动,从而对自我进行疗愈。

所谓自助者天助,正是在这生生不息催眠中需要学会的一门必修课。

在潜意识里,我们究竟能看到什么?

在潜意识里,我们究竟能看到什么?当然不是所有问题的答案。

潜意识里,我们也许会看到童年时快乐无忧的自己,也许是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低声哭泣的自己,也许是愤怒抓狂的自己、也许是会心丧气的老年的自己。在这个无线可能的世界里,我们可能会同时看到一个东西所有可能的状态——一朵花从萌芽到凋谢的过程,你从儿时呱呱坠地到年老卧病在床的一刻,甚至是在同一个事件里,你可能呈现的各种悲伤、欣喜、冤屈等态度。

“量子场域最有趣的一个属性就是叠加定理,它是一个虚拟的波动场域,同时包含了一样东西的所有可能状态。应用到心理身份里,这意味着创造性潜意识抱持一个特定个人的所有可能状态,包括身份、未来、过去、场域等等。”

潜意识心智不是单一存在的。小时候的你的想法,必定和现在的你有所不同,心智不一,做法自然不同。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在催眠状态下回到自己的小时候,做出的各种儿童才会做的举动。他还是那个他,但他的潜意识中也许潜藏着各种心智、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潜意识不是独立的智慧,它是多层次系统的一部分。没有单一的潜意识心智,潜意识心智总有无限多个。”

所以当我们认为一件事情使我们难堪无法接受时,我们也许只是在表达当前的“我”,而不是多重心智的“我”,而那个“我”,应该被称作“我们”。

催眠的方法有哪些?

提到催眠的方法,就必须提到书中花了大篇幅去描述的生生不息催眠的意义:COSMIC。这是生生不息催眠的意义所在,同时也是自我催眠的方法:
Centered 回到中正
Open 打开并保持正念
Subtle awareness 精妙觉察
Musicality 音乐性
Intentional 正向意图
Creative engagement 创造性参与

由各个步骤的首字母组成的COSMIC,正好其表达的生生不息的意义:意识是一个广阔的宇宙。

Centered 回到中正。作为进入催眠状态的准备工作之一,“回到中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回到中正”的方法就是使得身体尽量放松,进入一个冥想状态,通过正向回忆,使自己对自己及事件有正向的观点。紧接着,联系“负面体验”,利用“这很有趣”、“我确信这是有道理的”、“有些东西要试着疗愈或是苏醒”等关系咒语,与负面体验进行互动,尽量保持正向观念。

Open 打开并保持正念。当进入催眠状态时,我们可以将孤立的问题连接到一个创造性的潜意识场域。在这里,无限可能都可以发生。我们可以想象十年后的自己会怎么处理现在的问题,或是编织多个可能发生的情境,为问题提供更多的答案。你可以是一个观察者,也可以是一个参与者。

Subtle awareness 精妙觉察。在这广袤无垠的潜意识场域中,细心发掘事件中的细节,察觉身体感受的变化。事件中的精妙细节也许会改变我们对事件的看法,而身体产生的微妙变化,正是反映着情绪的变换。

Musicality 音乐性。在催眠中,对日常思考及感受抱持着音乐性,将大大提高思维的活跃度和情绪的调节能力。

Intentional 正向意图 及 Creative engagement 创造性参与。将潜意识中的转化和整合带来的心智改变,带到日常生活中去,从而改变日常生活的紧绷感,富有创造性地参与到正念反馈中,使得身心融合。

催眠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

“当你需要放下哪些过时无用的东西并找到新的可能性时,催眠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在生生不息催眠中,有三个原则必须遵守:创造性接纳的原则、互补性原则、无限可能性原则。

创造性接纳原则是指,你可以接纳最好的自己,同时也愿意接受最坏的自己。

而互补性原则提到的是古文中的“物极必反”。当相反的两极不和谐,问题和病症就产生了。因此,“回到中正”去接纳自我,非常必要。

无限可能性原则提倡多元思考,通过多维度的思考方式,对事件和个人产生多种观点和感受。也只有通过客观的、多维度的思考方式,能让我们从思维的怪圈中爬出来。

催眠工作从以前的神秘莫测、操控意识,逐渐变得温和,变得可自我疗愈,从无限可能中挖掘人的最大潜能,这是我从这本书中得到的最大感触。通过催眠,我们可以去发现内心,与内心的各个自我进行对话。在广袤的潜意识世界中,我们可以自由地饰演各种角色,模拟各种情景。通过多方位的思考,接纳无限可能性,并融入自我疗愈中去。而催眠的真正价值,正是在催眠后,更多正向意念融入到意识当中,执行更多果断的正向行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