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春潮》观后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3
郝蕾演的这部电影引发了我很多回忆与思考。自己一步一步走的正是自我救赎之路。个体的独立无不背负着十字架。这个十字架带着狰狞的面目却折射着母亲的爱。

理解原生家庭的概念不是让我们去推卸自己的责任,而是最终看清一代又一代痛苦轮回的链条,从泥沼中拔起,通过体验痛苦与折磨同理到到母亲,感受到在这痛苦的外衣下,其实是对爱的渴望与表达。

这部电影帮我更好地理解自己成长中经验到的过程,理解我的母亲。母亲的担心与恐惧就是爱的表达。她害怕我经历她经历过的不好的事,害怕我出现她认为危险的问题,她在她认知范围内为我和弟弟划了一个安全圈。而我曾认为这是她不够高的视野阻挡了我的自由,也曾认为她不够宽容,只有优秀才会得到她的认可。自己的委屈,脆弱却无处安放,唯有自己悄悄藏起来。当我认为母亲只接受我好的一面时,我发现自己就是这样对待自己的,不允许自己表现出不好和疏漏。这让我感觉自己活的特别假,特别累,特别紧张,特别害怕。

带着这样的观念,必然会在生活中显现出来,比如在身体方面表现出嗅觉失灵,闻不到臭的一面,也闻不到香的一面。我猜测这是我长期对前夫的酒味,臭袜子感到厌恶恶心的结果。再一个例子,失去婚姻也是相同的道理。离婚的确无需再忍受前夫的缺点,但是同时也失去他为家庭做的有贡献的部分。不想要坏的,也会失去好的。结果,越是怕不好,越是不好,直到看清一件一件坏事都是潜意识信念下我要的。而在探索自我的初期,我以为自己的不幸福来自母亲的偏执,强势,强迫,来自于她对我的影响。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也与《春潮》中的郭建波一样,对母亲隐忍,怨恨,抗争。如今再看这一切,看法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从医学,到心理学,再到奇迹课程,我一步步跟随内心的困惑逆流而上,直到迷雾逐渐散开,感觉到内心的力量与自由。

其实这世界原本没有绝对的高低,对错,好坏之分,只有爱与不爱。

在怨恨里,所有的一切都将会被扭曲。所有的爱都隐身而退。为了内心世界重归宁静祥和,与自己的和解就是与母亲的和解。化解自己的怨恨和伤痛的办法就是理解父母原生家庭的怨恨和伤痛,由此我们的生命才会完整,才能活出悲悯,慈悲。让我们内心的母亲依然温暖呵护着我们,也让我们作为母亲呵护着我们的儿女。让爱之潮水在一辈辈间自然流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