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寿庭的外界评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张寿庭是一位执着于地矿事业的青年学子。自1986年大学毕业以来,近18年间,他不但受益于徐旃章教授、朱夔玉教授、郑明华教授和赵鹏大院士等4位导师的谆谆教导,而且长期坚持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工作。他每年用于野外地质工作的时间,短则半年、长则8—9个月,从未有过“暑假”。正是在这种长期的三结合实践中,他与祖国的江山大地建立了浓厚的感情,与地矿事业培育了不解之缘,并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工作中,不断得以锻炼和提高。
由于地质矿产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要求地学工作者多学习、多观察、多总结和多实践。他在硕士研究生期间,就曾随同徐旃章教授等对浙江省进行过三百余个萤石矿床(点)的实地调研。1989年他奔赴“老边少”地区—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在宁蒗及周边地区近三年的野外工作,他有幸接触了数十种不同类型、不同成因的矿产,正是在多类型与多成因的矿产勘查实践和对比研究工作中,他感悟到针对多样性和复杂性矿产研究工作的共性:构造—建造—矿化三结合、时间—空间—成因三关联的动态分析方法和科学研究思维,并在构造—矿化空间分带变化规律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实践与探索。正如徐旃章教授对他的评价:宁蒗三年是关键,贵在实践!
他创新性地把便携式物探方法VLF-EM和XRD运用于矿田构造与成矿规律研究,并先后在浙江、四川、云南、新疆等地区进行推广实践,取得良好的找矿成效。之后又提出了“多目标矿产预测评价”新理念,在赵鹏大院士的倡导下,把地质异常—成矿多样性—成矿谱系有机结合,探索“三联式”定量成矿预测和多目标矿产预测评价新理论与新方法,在2003年完成的国家地调项目“西南三江南段数字找矿示范研究”中,预测和圈定金属—非金属矿优选找矿靶区十余处,现已经实地验证发现一具有大型资源潜力的重晶石成矿带。
为响应我国振兴东北老重工业基地和创建大兴安岭有色金属基地的号召,积极与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以及地方矿山部门紧密合作,以地质研究为基础,以高分辨率物探技术为依托,探索大面积覆盖区大比例尺构造控矿规律研究与隐伏矿体快速定位预测的技术方法体系:地质研究为先导、浅层物探(VLF-EM)系统扫面、EH4深部异常评价、地质模型与物探异常模型拟合。本项研究,正在大兴安岭中南段有色金属隐伏矿体定位预测中推广实践,并已取得可喜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部署的4个探矿验证工程,均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他与课题组同仁正在开展某资源危机矿山可接替资源的找矿预测研究,已有成果显示,该矿山不但后续资源有望,并且可望进一步扩大原有生产规模。对此,他充满信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