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长法的主要科研成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一、学术著作:
(一)专著
1、《借鉴与融合:留美学生抗战前教育活动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版。
2、《中国留学教育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版。
3、《中国职业教育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版。
4、《黄炎培画传》,四川教育出版社2013年5月版。
(二)主编
1、《简明中外教育史教程》,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版。
2、《中国中学教育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版。
3、“中国教育史专题研究丛书”(含九部著作),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至2011年版。
4、《中国教育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三)参撰
1、《中外教育比较史纲》(近代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8月版。
2、《中外教育交流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版。
3、《中国社会教化的传统与变革》,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版。
4、《中国古代教化史》(统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版。
二、学术论文:
(一)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研究
1、《清末的女子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96年第10期。
2、《民国初年女子职业学校的发展》,《教育与职业》98年第3期。
3、《清末农业科技的引进》,《琼州大学学报》98年第3期。
4、《晚清女子教育与女子职业的发展》,《教育与职业》2000年第7期。   5、《实业教育的传入及其在中国的萌芽》,《教育与职业》2001年第10期。
6、《晚清实业教育的发展》,《教育与职业》2001年第12期。
7、《民国初期的职业指导》,《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第28期。
8、《实业教育的改革与职业教育的兴起》,《教育与职业》2002年第2期。
9、《抗战前的职业教育》,《教育与职业》2002年第4期。
10、《中华职业教育社与近代中国的职业教育》,《教育与职业》2002年第5期。
11、《抗战时期与战后职业教育的演进》,《教育与职业》2002年第7期。
12、《近代中国职业指导的历史进程》,《教育与职业》2002年第10期。
13、《江苏省教育会与近代中国职业教育》,《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12期。
14、《孟禄的来华教育调查与近代中国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28期。
15、《穆藕初与职业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32期。
16、《<教育世界>与晚清实业教育》,《职教论坛》2009年4月(上)旬刊。
17、《蒋维乔与职业教育》,《职教论坛》2009年7月(上)旬刊。
18、《黄炎培的教育考察与职业教育在中国的萌生》,《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11期。
19、《中华职业教育社与职业指导的近代化》,《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27期。
20、《舒新城与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第10期
21、《顾树森与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第19期。   22、《民国初期的女子职业学校述论》,《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第25期。
23、《“新政”时期的女子职业学校述论》,《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24、《职业教育的渊源:实业教育的引入与倡导》,《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9期。
25、《抗战后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16期。
26、《郭秉文与职业教育》,《职教论坛》2010年第25期。
27、《职业指导在近代中国的引入》,《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4期。
28、《民国时期职业指导理论著作考述》,《职教论坛》2011年第7期。
29、《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早期职业教育理论探讨》,《教育与职业》2011年第11期。
30、《基督教青年会与职业指导的推展》(第二作者),《教育学术月刊》2013年第8期。
31、《抗战时期高校就业政策及其管理》,《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32、《民国时期的中国职业教育史研究》,《职教论坛》2014年第16期。
33、《近代中国职业补习教育研究述评》(第二作者),《职教论坛》2014年第34期。
(二)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研究
1、《唐才常的维新教育思想与实践》,《教育史研究》93年第3期。
2、《陈子褒的教育观简述》,《教育评论》94年第4期。
3、《杨杏佛的实业改造活动与实业教育思想》,《教育与职业》99年第7期。
4、《任鸿隽的实业教育思想》,《教育与职业》99年第8期。
5、《清末教育改革家罗振玉》,《历史月刊》(台北)99年第12期。
6、《蒋梦麟的职业教育思想》,《教育与职业》2000年第8期。
7、《庄泽宣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教育与职业》2001年第8期。
8、《廖世承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教育与职业》2003年第5期。
9、《廖世承的职业指导思想》,《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第25期。
10、《罗振玉:晚清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河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4期。
11、《王艮的教育思想》,《孔孟月刊》(台北)第42卷第12期(2004年8月)。
12、《试析黄炎培与蔡元培的生死道义之交》,《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年第1期。
13、《余家菊的师范教育思想》,《河北师大学报》(教科版)2007年第5期。
14、《任鸿隽:中国近代科学和教育事业的推进者》,《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19期。
15、《蒋维乔: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弄潮儿》,《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13期。
16、《顾毓琇:一位科学巨擘的教育追求》,《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19期。
17、《黄炎培与民初实用主义教育思潮》,《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23期。
18、《刘湛恩与近代职业指导运动》,《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第16期。
19、《庄泽宣与近代职业指导运动》,《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第28期。
20、《任鸿隽的高等教育思想与实践》,《现代大学教育》2009年第4期。
21、《刘湛恩的职业指导思想》,《职教论坛》2010年1月(上)旬刊。
22、《黄炎培与穆藕初——中国近代教育家和实业家携手合作奋斗的典范》,《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28期。
23、《潘文安的职业指导思想》,《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7期。
24、《舒新城与近代中国教育史研究》,《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年第4期。
25、《民国职教知识分子的救国理想及历史境遇》(第二作者),《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9期。
26、《何清儒的职业补习教育理论探析》(第二作者),《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25期。
27、《陈选善职业指导思想探析》(第二作者),《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4期。
28、《杨卫玉的女子职业教育思想》(第二作者),《职教论坛》2014年第25期。
(三)中国近现代留学教育研究
1、《清末女子留日与师范教育》,《高等师范教育研究》94年第2期。
2、《清末的留日女学生》,《近代史研究》95年第2期。
3、《清末留日运动中的师范留学潮》,《教育史研究》95年第3期
4、《清末的留日女学生及其活动与影响》,《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台北)第4期(96年8月)
5、《晚清的实业留学潮》,《教育与职业》2000年第6期。
6、《留美学生与孟禄的中国教育调查》,《河北师大学报》(教科版)2000年第2期。
7、《留美学生与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徐州师大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1期。
8、《留美学生与杜威来华》,《教育史研究》2004年第3期。
9、《民国时期的留学生与高等教育近代化》,《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4期。
10、《民国初期的留美女学生》,收入《近代中国留学生(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2006年3月。
11、《留美学生顾毓琇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徐州师大学报》(哲社版)2009年第6期。
(四)中国古代社会教化研究
1、《祠堂及其社会教化》,《孔孟月刊》(台北)34卷第11期(96年7月)。
2、《清代中前期的尊孔崇儒策略》,《孔孟月刊》(台北)34卷第12期(96年8月)
3、《乡约及其社会教化》,《史学集刊》96年第3期。
4、《清代地方官学与社会教化》,《孔孟月刊》(台北)35卷第6期(97年2月)
5、《明清时期族谱的教化功能刍议》,《湖南师大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第2期。
6、《孟子的教化思想》,《孔孟月刊》(台北)第43卷第7、8期(2005年4月)。
7、《朱元璋以儒治国的策略》,《孔孟月刊》(台北)第44卷第9、10期(2006年6月)。
8、《宋元时期书院的教化功能刍议》,《山西师大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1期。
9、《魏晋时期的家庭教育与社会教化》,《河北师大学报》(教科版)2009年第9期。
10、《隋唐时期的社会教化政策》,《孔孟月刊》(台北)49卷第9、10期(2011年6月)
(五)中国学校教育制度变迁研究
1、《清末学制近代化的历程》,《教育史研究》97年第1期。
2、《中国近代普通中学职业科施设的历史考察》,《教育与职业》2000年第10期。
3、《清末民初中学的发展及其师资培养》,《焦作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2001年第2期。
4、《“五四”时期的中学“男女同学”述论》,《衡水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5、《中国大学男女同校之始考论》(第二作者),《教育学报》201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