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德莱赛曾说: “生命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要超越自己。” 听到这句话,深有感触。

试想,谁不想突破那个不安的自己,让热情、喜悦与爱充盈着内心。谁不想拥有更好的生活,去发展自己的才能,把自己的喜爱做的事情进行到底。谁不想与周围人的关系融洽,去挑战那些你没做过的新鲜事物。

但是通常我们都对着未知的事物感到恐惧,孩子会担心,成绩考不好,被父母责怪,做不到老师和家长喜欢的小孩怎么办?家长会担心万一教不好孩子,以后孩子比不过别的同龄人,或者踏入 社会 后变坏了怎么办?

上班族们努力完成工作,可还是拿着微薄的工资,为未来生活担心,也为自己的需求烦恼。有一定资历的中年人,则会感慨自己快老了,比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学东西也慢,想做点什么,却又没什么动力,老年人总是为自己的 健康 感到恐惧。

可以这么说, 每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有每个年龄阶段所担忧、惧怕的事情。我们不是把自己沉浸在过去,回想过去的高光时刻,就是把焦点放在未来,整日活在未知的恐惧中,诚惶诚恐的过日子。

慢慢地焦虑、烦躁等情绪,占领我们的大脑,让我们变得失控。

01 焦虑时,保持学习

最近我在网上听网络课程,每次课程完成后都有做一个打卡作业。当我把打卡作业分享到朋友圈的时候,微信里有个网友突然发消息给我。问我:“你怎么保持的这种热情。”

而我不久前也是因为自己缺乏行动力,而去报了一个相关的课程,以此调整过来自己的状态。在那个课程里,就接触到了各种各样有这方面需求的人士,他们有的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无法活出自己。

有的因为想和孩子改善关系,让自己学习到心理学的知识,疏导孩子的压力。有的事业有成,想发展自己的职业,或是想突破目前的职场瓶颈。大家本身抱着一个想改变自己,而不是改变别人的态度去学习。

无论出于什么理由,大家想做的,就只有一件事,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好。 所以保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吸收新的观点,培养好的习惯,尤为重要。只有当你觉得自己变好了,你周围的世界也就跟着变好了。

02 过有意义的人生

积极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曾提出幸福的三种状态:愉悦的生活、良好的生活和有意义的生活。

第一种是满足自己的现状。第二种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体会到来自身心的快乐感。第三种你做事情不再只考虑自己,而是会把自身的优势,转化成可见的行动,帮助更多的人。这里的第三种就是超越自我,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

我认识一位朋友,她原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她的职业是教师,还有大家羡慕的寒暑假可以过。可是她感到内心不满足,不愉快,因为她渴望着自由地生活。她最想做的事情,是绘画、周游世界、帮助有需要的人做心理咨询。她内心渴望的不是一份安定的工作,她渴望的是有创意的生活。

这就是她想过的人生,就这样她顶着收入不稳定的压力,毅然决定辞职。后来我遇见的她是一位公益组织的理事长,她和她的先生一起组织各种公益活动,平常也做艺术培训,培养孩子们在戏剧、诗歌方面的能力。她常常会给自己几个星期的时间,去国外参观各种艺术展馆,学习。生活对她而言,是有意义的,这就是她想做的事情。

很多人都会追问:“我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我是来受苦的吗?不是,你是来寻找人生的意义,就是让你的价值实现最大化。

03 停止自我怀疑,去行动

行动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在电影《社交网络》里,扎克伯格被女友甩掉之后,想研发一款对女性相貌评分的网站。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立马就展开了行动。

他在晚上十点多的时候开始设计程序,等到凌晨两点多,舍友回来后采用了新的算法修改,终于将做完后的网站在凌晨四点上线,也就是说总共用了短短六小时的时间,就完成了一系列开发、设计、上线等内容,可谓行动力十分强大。

当你开始否定自己做不好事情,频繁出现焦虑、拖延等情况的时候,不要想东想西,你唯一要做的就是行动。

当你能够完成一件又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也会更加肯定自己,从而让人生有所改变。你会安心做好手上的事情,通过不断地行动,去改变对自己原有的认知,当你自己看到自己好的一面时,你便不会再怀疑自己,从而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特别喜欢一位朋友形容他自己,当我遇到我想做的事情的时候,我想超越自己,为此热血沸腾。

我想人生的意义,从来都是你自己赋予的。而每个人,都想遇见更好的自己,为此我们才会拼命奔跑。

作者:年锦瑟,文艺女青年一枚,向往自由的生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