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三十年有关的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9

1. 30篇古文

这里有很多古文的题。

古文可以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

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

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

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l—):脊骨。

③瘳(chu):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

⑤傅: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惧而谋诸医(谋划) 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 C.疾未易为之(变换)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 徐以杓酌油沥之 B.不速治,且能伤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虽人有百手,首有百指 D.终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② 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5.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二、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6.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

(1)杨子之邻人亡羊 之: (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之: 7.补出省略成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8.翻译。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 9.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滥竿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浩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0.南郭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 答: 11.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 12.齐泯王听吹竿,喜欢一个一个独奏,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 答: 13.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答: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①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①。子贡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

孔子曰:“赐③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②子路④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选自冯梦龙著《智囊》) [注释]①府:指国库。

②子贡:孔子的学生。③赐:子贡的名。

④子路:孔子的学生。 14.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15.文中第②段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五、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管仲、隰(xǐ )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

③不难:不惜,不耻。 16.“乃掘之”中的“乃”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 )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7.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老马之智可用也。

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B.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 C.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 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

凭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们有所不知的时候,不耻向老。

2. 求30篇古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

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

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

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l—):脊骨。

③瘳(ch??u):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

⑤傅: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惧而谋诸医(谋划) 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 C.疾未易为之(变换)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 徐以杓酌油沥之 B.不速治,且能伤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虽人有百手,首有百指 D.终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② 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5.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二、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6.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

(1)杨子之邻人亡羊 之: (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之: 7.补出省略成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8.翻译。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 9.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滥竿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浩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0.南郭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 答: 11.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 12.齐泯王听吹竿,喜欢一个一个独奏,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 答: 13.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答: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①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①。子贡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

孔子曰:“赐③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②子路④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选自冯梦龙著《智囊》) [注释]①府:指国库。

②子贡:孔子的学生。③赐:子贡的名。

④子路:孔子的学生。 14.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15.文中第②段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五、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管仲、隰(xǐ )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

③不难:不惜,不耻。 16.“乃掘之”中的“乃”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 )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7.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老马之智可用也。

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B.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 C.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 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

凭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们有所不知的时候,不耻向老马、老蚁学习。 六、细柳营 上自。

3. 求十篇30字以内的文言文翻译

《论语》里很多,如卫灵公篇第十五 【本篇引语】 本篇包括42章,其中著名文句有:“无为而治”;“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不忍则乱大谋”;“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当仁不让于师”;“有教无类”;“道不同,不相为谋”。

本篇内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原文】 15·1 卫灵公问陈(1)于孔子。

孔子对曰:“俎豆(2)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注释】 (1)陈:同“阵”,军队作战时,布列的阵势。 (2)俎豆:俎,音zǔ。

俎豆是古代盛食物的器皿,被用作祭祀时的礼器。 【译文】 卫灵公向孔子问军队列阵之法。

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

【评析】 卫灵公向孔子寻问有关军事方面的问题,孔子对此很不感兴趣。从总体上讲,孔子反对用战争的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当然在具体问题上也有例外。

孔子主张以礼治国,礼让为国,所以他以上面这段话回答了卫灵公,并于次日离开了卫国。 【原文】 15·2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1)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2),小人穷斯滥矣。” 【注释】 (1)愠:音yùn,怒,怨恨。

(2)固穷:固守穷困,安守穷困。 【译文】 (孔子一行)在陈国断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病了。

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道:“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 【评析】 从本章开始,以后又有若干章谈及君子与小人在某些方面的区别。

这里,孔子说到面对穷困潦倒的局面,君子与小人就有了显而易见的不同。 【原文】 15·3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

予一以贯之。” 【译文】 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了才一一记住的吗?”子贡答道:“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

我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贯彻始终的。” 【评析】 这里,孔子讲到“一以贯之”,这是他学问渊博的根本所在。

那么,这个“一”指什么?文中没有讲明。我们认为,“一以贯之”,就是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从而悟出其中内在的东西。

孔子在这里告诉子贡和其他学生,要学与思相结合,认真学习,深切领悟。 【原文】 15·4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译文】 孔子说:“由啊!懂得德的人太少了。” 【原文】 15·5 子曰:“无为而治(1)者,其舜也与?夫(2)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注释】 (1)无为而治:国家的统治者不必有所作为便可以治理国家了。 (2)夫:代词,他。

【译文】 孔子说:“能够无所作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些什么呢?只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罢了。” 【评析】 “无为而治”是道家所称赞的治国方略,符合道家思想的一贯性。

这里,孔子也赞赏无为而治并以舜为例加以说明,这表明,主张积极进取的儒家十分留恋三代的法度礼治,但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并不一定要求统治者无为而治。在孔子的观念中,不是无为而治,而是礼治。

【原文】 15·6 子张问行(1)。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2)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3),行乎哉?立则见其参(4)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5)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6)。

【注释】 (1)行:通达的意思。 (2)蛮貊:古人对少数民族的贬称,蛮在南,貊,音mò,在北方。

(3)州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党为州,二千五百家。

州里指近处。 (4)参:列,显现。

(5)衡:车辕前面的横木。 (6)绅:贵族系在腰间的大带。

【译文】 子张问如何才能使自己到处都能行得通。孔子说:“说话要忠信,行事要笃敬,即使到了蛮貊地区,也可以行得通。

说话不忠信,行事不笃敬,就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着,就仿佛看到忠信笃敬这几个字显现在面前,坐车,就好像看到这几个字刻在车辕前的横木上,这样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腰间的大带上。

【原文】 15·7 子曰:“直哉史鱼(1)!邦有道,如矢(2);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3)而怀之。”

【注释】 (1)史鱼:卫国大夫,名,字子鱼,他多次向卫灵公推荐蘧伯玉。 (2)如矢:矢,箭,形容其直。

(3)卷:同“卷”。 【译文】 孔子说:“史鱼真是正直啊!国家有道,他的言行像箭一样直;国家无道,他的言行也像箭一样直。

蘧伯玉也真是一位君子啊!国家有道就出来做官,国家无道就(辞退官职)把自己的主张收藏在心里。 【评析】 从文中所述内容看,史鱼与伯玉是有所不同的。

史鱼当国家有道或无道时,都同样直爽,而伯玉则只在国家有道时出来做官。所以,孔子说史鱼是“直”,伯玉是“君子”。

【原文】 15·8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