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做“热气球”》教学反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做热气球并观察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的现象,认识到“热空气会上升,变冷后又下降”。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比较容易发现塑料袋有温度升高、变鼓等变化,以及逐渐上升,最后下落的现象。教师进行适当引导,结合之前学习的内容和生活经验学生能够说出:是因为加热空气让塑料袋上升,上升一段时间后,空气变冷了,塑料袋就掉下来了。但是,这节课里有一个难点:如何从微粒方面来解释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我至今都还没有想到好的突破方法。

      在备课的过程中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和教研组的其他老师也做了一些尝试。首先,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到了热空气上升的原因:空气被加热以后分子力间的距离变大,密度变小,浮力大于重力,使空气上升。但是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对密度、浮力等科学概念了解甚少。我举了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冬天温度较低的时候同学们都喜欢聚在一起取暖,但是到了夏天,温度升高,大家就自动分散开了。这样讲了以后学生好像比较能理解温度升高分子间的距离会变大,但是学生理解不了塑料袋里的空气的质量为什么是不变的?他们认为酒精灯持续加热,就一直都有热空气源源不断的向袋子里输送。我不知道这里是不是涉及了“空气对流”的知识,请教了一些老师以后大家也给出了各自的建议,但是我觉得在处理“用微粒解释热空气会上升”这个问题上,还是没有讲得太清楚。

      所以,想向各位有经验的老师求教一下方法,能在学生现有知识储备的情况下,让她们更好地从微粒的角度理解“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