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每个学生,静等花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

        做教师这几年,平时也经常看到或听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关于教育的只言片语,但从来没有系统的去读过这本书,其实也明白当老师就要多读书,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然而平时的忙碌和自己的懒惰,让自己一直都没有真正的静下心来去读书。

        有幸的是今年暑假来到霄河路小学,遇到何校长。何校长给我们推荐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并用打卡的方式激励我们读书。才能让我利用碎片的时间认认真真的读完一本完整的书。

        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书中涉及很多我们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读后令人深受启发。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它又好像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处于茫然中的我以指引。   

        苏霍姆林斯基明确的告诉我们,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是教师和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儿童的学习脑力劳动是他的精神生活使他的内心世界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待学生要做到了解和尊重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很多,可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这就让我想到了自己,我们班,学生活泼好动,调皮捣蛋的较多些。刚开始有在地上爬的,有来回跑的,有耍脾气的。面对这些小精灵们,我当时真的是束手无策。就如李博崎同学,正上课了拿了个望眼镜,望来望去,我当时特生气,就给他没收了,谁知道他反应好大哦,在班里大哭起来,并往外跑。吓得我把玩具赶紧还给他。课后我就向他爸爸了解情况,他爸爸告诉我他是一个倔脾气的孩子。第二天,他跟变了个然似的,给我道歉,也特别听话。但没持续多长时间,课间不知谁惹他了,上课不进班,在外面一直大哭。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三次。最后从博崎口中了解到他爸爸妈妈离婚了,爸爸又经常不在家。何校长说多给他一些关爱,他可能是以这种方式博取关注了。从那天后,我就多关注他,鼓励他,真的有了很大的变化。作为教师,我们要清楚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要学会赏识教育,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没一个孩子。当面对差学生出问题时,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惩罚,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就会充满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合适的教育方法,就不会有永远的后进生。

        不能用分数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我们要让他们的优点得到升华,特长得到发展。使他们感到我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我也有自己的优势,从而正确认识自己。班里的余辰良爱睡觉,爱动,给老师的印象怎么好,但有一次特让老师感动,下课了,他提着班里的垃圾桶跑到我跟前时说:“老师垃圾桶满了,我去帮你倒了。”这时让我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这个孩子真懂事!当时我就表扬了他,表扬的力量真的很大,从此垃圾桶一满他就主动去倒,在课堂上也不怎么睡觉了。不过,我们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 

      书中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有苏霍姆林斯基提到的阅读,他认为阅读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阅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需要坚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教给学生阅读,让学生爱上阅读,让阅读伴随学生的一生。

      “知识就是力量”,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教育好学生的信心和力量,,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试着把这些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童年。静等花开!

          写于2019 年,一直保存于电脑桌面,今天复制到上,便于保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