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业芬一副对联写春秋美文摘抄

如题所述

  小时候,我喜欢看祖父写对联,乐颠颠地磨墨、叠纸、拉纸。祖父将红纸精裁细剪成不同的规格尺寸,然后挥毫泼墨,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每年的第一副对联总是:有守有为常居顺境,修道修德即可兴家。我一个字一个字地拱,好不容易“拱”通了,却不能完全理解其意思。祖父也不过多解释,笑着对我们说,咱王家做人的根本就在这对联里,可不能忘了。
  记事以来,这副对联一直端坐我家堂屋正大门上。祖父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他爷爷的名字叫“守道”,就是取这副对联的第二个字。老祖王守道做人行事以此对联为准则,创建起富甲一方的家业,除了田地,另有油坊、槽坊和粉坊等产业。老祖把这副对联挂在堂屋正厅,时时自省,日日教育子孙遵循此风,要求他们克勤克俭,尊道重德。
  祖父说他的奶奶——老祖的夫人梁氏是个贤内助,对子女们管教得严厉。凡有外出者,必须报告,没经过允许不得在外面夜宿,不得出入赌博娱乐场所。违者,家法严惩。每天晚上梁老太都带上棍棒,到各房去巡查,发现贪玩晚归者,拉到厅堂,面对着那副对联罚跪,自然也少不了一顿棍棒。挨打之前还有一项必须完成的功课,梁老太用棍棒指着厅堂上的那副对联要求受罚者通读三遍。棍棒之下不出败家子,当时王家五个儿子皆无吸烟喝酒嗜好,也几无赌博陋习。他们个个勤劳肯干,五个媳妇人人勤俭持家,全家人和雇工们同吃一锅饭,同饮一壶水,不分彼此,如同一家人。
  积德行善是祖上为人处世的宗旨。祖上做生意童叟无欺,免费为远道来的商贩提供食宿,就连乞讨的人,也总能从王家得到热腾腾的茶水饭食。当时,方圆百里与王家都有商贸往来,归根结底就是冲着“仁义”二字。
  俗话说:富人过年,穷人过关。年关年关,穷人过年被催租逼债,就像在过关。可是再穷,这个关也得过。每年腊月便有穷人上门借贷,赊欠油、酒、粮食,为了不让来者吃闭门羹,年三十王家店铺很晚才打烊,因此,一家人团聚的年夜饭常常一再推迟。在当地,家家户户年夜饭的鞭炮炸响过后,王家店铺的门板上才贴上红彤彤的对联。
  祖父从小读着这副对联,做人做事便不自觉地对照到上面。身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工作勤勉尽责,一生桃李无数。听祖母说,祖父经常把工资拿出来给学生作学费、生活费。学生中因为家庭贫困得到祖父极力扶助才得以完成学业的不在少数。至今他们提起祖父,依然充满敬意和感激。祖父不嗜烟酒,喜欢读书,爱好音乐,笛子口琴等乐器样样精通,对于钱财,则冷眼观之,清白处之。有一年,祖父到银行去领半年的退休工资,柜台工作人员一时疏忽,多给了他一千三百元。祖父回到家后把工资交给祖母,才知道钱多了,赶紧跑回银行把钱退还了。柜台里的小姑娘哭着鼻子连声致谢。她说自己正在实习期,这钱如果祖父不退还,她可能会受到严厉处分,甚至失去工作。这话倒不假,那会儿银行没有更多制约措施,离柜为算,祖父不主动退还,银行也没辙。
  祖父教我们读书认字时,常说“人”字站起来方为人。三岁的小弟蹒跚着走过来说:“爷爷爷爷,我站起来了,我是人。”爷爷摸着小弟的头,笑着说:“是人,我的孙子当然是堂堂正正的人!”他指指大门上的对联,又对我们说:“人站起来得靠筋骨,记住这道和德就是咱们的筋骨。”
  乡下孩子野惯了,乡风一吹就疯长,长辈们总有办法将我们管着束着,不让我们长偏长歪。他们总希望我们一个个周周正正的。上学后,祖父教育我们要勤奋学习,踏实做事。哥哥学生时代曾迷上康乐球,一度逃学打球,被爷爷罚跪用荆条抽打,还把我和弟弟唤来立在一旁“陪审”。无奈小孩儿就是贪玩,杀鸡儆猴这一招也有失灵的时候,我和弟弟依然各玩各的。那会儿村里流行打毛线,和我一般大的女孩子差不多都会织裤带、手套一类的小物件,有的还织成漂亮的假领子。我动了心,偷偷学打毛线针,为了织成一条绿色的毛线裤带,竟忘乎所以地挑灯夜战。父亲一声怒喝:期末考不好,就是想脱皮了!毛线针应声落地,我的毛线编织手艺就这样被扼杀在摇篮里。弟弟更“惨”,和小伙伴们疯玩,把作业抛到九霄云外,被发现时满嘴跑火车遮掩。他那点小伎俩哪蒙得住母亲的火眼金睛,当即被捉住,罚跪在门槛上,噼噼啪啪一顿棒槌上身。母亲边打边指着大门上的对联说:看你还敢不敢,老祖宗的话难道你忘了不成?弟弟捂住屁股哇哇大哭,吸溜着鼻涕说: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参加工作那年,祖父送给我一句话: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他希望我能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多多改掉自己的缺点和短处,成为一个有修为的人。当我走上财务岗位时,祖父用毛笔抄录陈毅元帅的《七古•手莫伸》送给我,并语重心长地说:“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记住:我们老王家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
  我入党那天,父亲激动地抓住我的手,颤抖着嘴唇说:“丫头,从今往后你是党员了,说话做事可要对得起戴在身上的党徽啊。”我能理解父亲的强烈反应,他年少时由于历史原因多次申请入团被拒绝,更别说入党了,如今亲眼看到女儿入党,他是多么高兴啊!
  长辈的教诲如一缕春风吹进我的心田,渗透我的血脉,滋养着我,护佑着我。小时候,奶奶总喜欢对我们说:从小摸针,长大偷金,不是你的东西不要拿。妈妈也告诉我们她的奶奶留给她一句话:黄金不爱,鬼见愁。她对我们说,年轻时路过一处店面想买一块头巾,店里空无一人,而花花绿绿的头巾就散放在柜台上,触手可及,随手拿一块揣进兜里,根本没人知道。但母亲记着她奶奶留给她的话,始终没有这么做,一直等了将近二十分钟,店主人回来,付了钱才走开。
  不由得想起小时候在农村,偷瓜摸果的事来。我们那里有摸秋的习俗,摘个瓜摸个栆,算不得什么事儿。特别是小孩子,在田岗放牛放鹅,挖一把花生、摘两个菜瓜、刨几颗山芋,满足一下口舌之欲,实在是稀松平常。而我却始终不敢,原因是奶奶一再交代我:长在别人家地里东西,再好也是别人家的,不能装进我们肚子里。小伙伴们喊我一起动手,我不干,让我放风,我不睬。没办法,他们自己动手,摘得一堆战利品要带我一起分享,我坚决不要。说实在的口水在喉咙里上下滑动,才吞下去又冒上来,我是真的好想吃啊!可奶奶的话就在耳畔萦绕,刚刚冒起的念头又被活生生摁回去。伙伴们都嘲笑我傻,说我简直是个“三呆子”。
  张奶奶家孙子三宝完全不同,他每次从外面摸东西回来,家人都夸赞孩子聪明能干,摸到的东西越贵重,越觉得孩子有本事。有一次他把人家晒霉的棉衣棉鞋“摸”回家,三宝妈妈高兴得眉开眼笑说他们家往后衣服鞋子都不用做了。后来三宝在上海收破烂,把东家的金表和玉镯子一并收了,也把自己收进了班房。
  想想不由得心生感激,还是做个“三呆子”好啊!
  “有守有为常居顺境,修道修德即可兴家。”一副对联写尽春秋风华。它的分量不亚于历史上著名的颜氏家训、包氏家训,同样迸发出灿烂光辉。
  这副对联是祖上留下的最宝贵财富,从老祖传给祖父母,从祖父母传给父母,从父母又传到吾辈,根深蒂固。兄、姐、我和弟皆牢记谨承,时时提醒自己守本分,有作为,尊道义,修德行。对于子辈,我们更是从严管教,希望他们都能成为“有守有为,修道修德”之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