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市高铁被限制了?基建门槛提高后,这类城市命运变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0

建设高铁、地铁,曾经是一些城市招商引资的名片,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这段时间一份重磅文件,将改变未来的基建格局,《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防范化解债务风险,2035年,铁路债务规模和负债水平要处于合理区间。

文件主要有三大看点。

第一,350公里时速标准的高铁,不是谁都能建了。

文件指出,可采用时速350公里标准的,应当是贯通省会及特大城市、近期双向客流密度2500万人次每年以上、中长途客流比重在70%以上。

特大城市的标准是城区常住人口在500万到1000万人。按照2019年的年鉴,青岛、沈阳、西安、郑州、南京、杭州、成都、武汉、东莞、济南、苏州符合这个标准。合肥、昆明、太原、乌鲁木齐、石家庄、福州等城市城区人口不足500万,但因为是省会城市,也能享受到高铁的利好。

从城市分布来看,未来350公里的快速高铁,将主要连接北上广深、重庆、天津等6个超大城市以及11个特大城市和剩余的省会城市。

第二,严禁以新建城铁、市域铁路名义,违规变相建设地铁、轻轨。

第1条标准限制了高铁,而这一条标准则限制了地铁的建设。为什么会有“禁止以新建城铁为由变相建设地铁”这一条规定?

这是因为,地铁建设的门槛更高,在2018年时G办52号文提出,申报地铁要符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亿元以上、GDP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这样一来,茂名、南阳、菏泽、乌鲁木齐、珠海、兰州、湖州等城市,因2017年GDP不足3000亿,失去了申报地铁建设的资格。因为市区人口没有达到300万,而不能申报地铁的城市,有洛阳、包头、南通等城市。

申报地铁困难,于是有的地方为了间接圆上地铁梦,一些不具备资格的城市,也是想尽办法,比如通过申报门槛更低的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市郊铁路,地方有更高的决定权,在站点接驳、换乘方面也可以做到和地铁很像。

《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不得打着建设城际铁路市郊铁路的名义,建设地铁。这使得一些人口、GDP没有达到标准的中小城市,无法再建设地铁了。

第三,既有高铁能力利用率不足80%的,原则上不得新建平行线路。

高铁与高速是交通路网的大动脉,是战略与经济发展的基础需求。但是,高铁盈利难也是常见问题。北京交通大学博导赵坚多次在公开场合反对继续建设高铁,“高铁票务收入都不够还(贷款)利息”。

《意见》提出,高铁利用率不足的,不得再新建平行线路,限制了高铁盲目建设,不仅能够减轻地方债务负担,还能够让交通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根据观察者网的消息,2017年,中国所有高铁线路中只有不到10条在盈利。这些高铁线路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这也进一步证明,那些人口或者经济发展不足的城市,盲目建设高铁只能带来亏损,还会增加地方债务负担。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 城市规模等级越高、城市间的客流量越大,修建高铁的必要性也就越高。

《意见》让一些城市失去高铁、地铁申报机会的同时,这三类城市将迎来发展机遇 。

第1类,省会和特大城市。

《意见》中,省会和特大城市属于时速350公里标准的圈定范围之内。一些城市申报高铁受到限制,那些能够建设350公里时速高铁的城市,将显得更加珍贵。

由省会和特大城市构成的高铁线路网,能够加速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扩张,扩大经济圈的影响力,不断地虹吸中小城市的人口。高铁的建设还会带动一些城市新区的关注度提高,也会带动沿线楼盘的来访热度。

第2类,城市群和都市圈中的城市。

北上广深、重庆、天津等6个超大城市以及11个特大城市,引领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中部城市群。这些城市的高铁线路、地铁线路还有新建的可能,而修建高铁、地铁能带动的产业链是很多的,如建筑业、大型机械业、劳务、电力行业、通信行业等。

我国仅高速列车相关的零件生产企业就超过百家,高铁建设后,不仅相关的工厂订单、就业数量会增加,高铁、地铁的建设还能改善城市面貌、完善城市交通路网,带动沿线房地产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除了北上广深外,大部分城市落户门槛已经放宽,再加上中小城市基建门槛提高,连省会城市都不一定能申报地铁了,未来大城市与三四线城市之间分化会更加明显,大城市对小城市人口的虹吸效应还会持续,而在那些人口外流、产业缺乏支撑的收缩型城市持有多套房者,更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