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发凡》笔记整理 第一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9
   1.狭义:修饰文辞;

   2.广义:调整或适用语辞。

1.文辞还是语辞?

文辞上流行的修辞方式,常常受口头语辞影响的;文辞和语辞的修辞方式大多相同;所谓辞是包括所有的语辞,而非单单纸上的文辞。

2.修饰还是调整?

偏重文辞故而会侧重修饰。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主要为着意和情,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

一、三境界:

(甲)记述的境界——以记述事物的条理为目的,在书面如一切法令的文字,科学的记载,在口头如一切实务的说明谈商,便是这一境界的典型。(消极手法)

(乙)表现的境界——以表现生活的体验为目的,在书面如诗歌,在口头如歌谣,便是这一境界的典型。(积极手法)

(丙)糅合的境界——这是以上两界糅合所成的一种语辞,在书面如一切的杂文,在口头如一切的闲谈,便是这一境界的常例。

二、积极手法和消极手法:

(一)所谓积极手法,约略含有两种要素:

◎内容是富有体验性的,具体性的;

◎形式是在利用字义之外,还利用字音、字形的。(这种形式方面的字义、字音、字形的利用,同那内容方面的体验性具体性相结合,把语辞运用的可能性发扬张大了,往往可以造成超脱寻常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的新形式,而使语辞呈现出一种动人的 魅力, 魅力包括辞格和辞趣。)

(二)消极手法是以明白精确为主的,对于语辞常以意义为主,力求所表现的意义不另含其他意义,又不为其他意义所混乱。(求适用,不计华质和巧拙)

语辞形成的三阶段:

(1)收集材料;(2)剪裁配置;(3)写说发表

写说本是一种社会现象,从头就以传达给读者、听者为目的;也以影响到读者、听者为任务。

语辞形成的过程,始终离不开一定社会实际生活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在语辞上常被具现为一篇文章或一场说话的 主意或本旨 。材料配置定妥之后,配置定妥和语辞定着之间往往还有一个对于语辞力调整、力求适用的过程;或是随笔冲口一晃而过的,或是添注涂改穷日累月的。这个过程便是我们所谓修辞的过程;这个过程上所有的现象,便是我们所谓修辞的现象。

总结:

1)修辞所可利用的是语言文字的习惯及体裁形式的遗产,就是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

2)修辞所须适合的是题旨和情境;语言文字的可能性可说是修辞的资料、凭藉;题旨和情境可说是修辞的标准、依据。情境是拘束的、理智的,或题旨是抽象的、概念的(这时只能用消极手法);情境是自由的、情趣的,或题旨是具体的、体验的(这时只能用积极手法)。

(一)消极、积极手法的各自侧重:

消极手法:应合题旨、理解、辞面子和辞里子相密合

积极手法:应合情境、情感、辞面子和辞里子有相当的离异

(二)切实、自然的积极修辞多半是对应情境的:或则对应写说者和读听者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即双方共同的经验;或则对应写说者的心境和写说者同读听者的亲疏关系、立场关系、经验关系等。

(三)随情应境的手法就是根据写说时的实际情况,调动和创造各种表现手法,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地传达自己的观点、意志到对方。

(四)语言学家巴利曾经说过:我们说话便是一场战斗。“语辞的战斗”,修辞是放射力、爆炸力的制造。

(五)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不应是仅仅语辞的修饰,更不应是离开情意的修饰。“内容自在努力,趋向一定的形式”——卢那卡尔斯基

一、修辞技巧的来源有两个:

第一是题旨和情境的洞达,语言文字之外的;

第二是语言文字可能性的通晓,这要靠平时对于现下已有的修辞方式有充分的了解。

二、平时对于修辞的方式颇要有精密的观察和系统的研究:

(一)精密的观察:

a)个性的观察:每个具体的切实的修辞现象,都是适应具体的题旨和情境的,我们应当把每个方式就题就境看出它的个别性质,这样才见语辞是有根的是活的,是有个性的,是不能随便抄袭,用做别题别境的套语的;

b)功能的观察。

(二)系统的研究:(1)每式之内的系统;(2)各式之间的系统。

(三)精密的观察是注意方式中的小异,系统的研究却要留心方式中的大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