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对着玩具说话”?孩子处“泛灵期”,好好利用事半功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9

最近有一位家长跟我反映说自己家的孩子待在家的时候总喜欢摆弄玩具,其实这都算非常正常的事情,让他觉得不正常的是当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慢慢的就开始不缠着爸爸妈妈陪他一起玩玩具了, 当观察发现孩子喜欢自言自语,总会将他身边的东西当做是有感情一样,会觉得他们是开心的或是他们是难过的,他可以独自一个人跟那些玩具进行对话,好像那些玩具就像有生命一样。

当我们发现孩子在玩玩具的过程当中经常自言自语,即使玩具不说话,但是孩子也能够顺利的跟孩子完成对话:"你饿了吗?我要喂你吃饭。""我们一起玩耍。"诸如此类的话语,刚开始家长以为这是孩子在模仿电视上某种片段, 但是渐渐的发现孩子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常见,难免会觉得有点担心,虽然说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很常见,但是还是害怕孩子是不是出现了人格分裂的情况。

其实孩子喜欢跟玩具进行对话这种情况非常常见,我们不难发现,当孩子在进行过家家的时候,非常喜欢跟玩具进行对话,仿佛玩具就是有自己的思想或生命一样,这都是孩子将玩具视做了有生命力的时候,因为孩子的年纪还小,他们接触的事情还不是很多,所以他们很难分得清现实与想象中的区别, 作为家长的我们好好的利用孩子这个时期给孩子引导,那么会在孩子的早期教育当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年龄阶段在三至四岁之间的孩子们普遍都存在着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也就是泛灵心理。 处于"泛灵期"的孩子都会拥有着"泛灵心理",也就是孩子都会容易的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具有生命力的,都是能够跟孩子进行对话的 ,就像迪士尼公主一样跟所有的事物能够进行顺利的对话一样,孩子会把事物当做跟人一样,拥有他们各自的生命力以及 情感 ,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 所以孩子在这个时期很难分得清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拟和自己想象的。

有家长担心孩子这种自言自语喜欢跟事物对话的现象,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发展,作为家长对于孩子这种情况,不要过于担心孩子出现"泛灵心理",都是孩子成长过程当中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能够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着一定的发展,慢慢的他们接触的东西会越来越多,所以孩子的"泛灵心理"就会逐渐消失。 作为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孩子是否出现了心理障碍,反而当作为家长的我们好好的利用孩子"泛灵期",对孩子的教育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孩子的年纪小,他们所接触的事情还不是很多,所以他们相比于大人他们的为人处事的经验会相比较少,所以在"泛灵期"的时候的孩子,他们的思维会比较直接,以及想法单纯,加上现在的事物多种多样,孩子所看到的动画片或是电视里面的内容,都会很容易让孩子觉得生活当中的杯子会讲话,花儿会朝着孩子笑,太阳会伸懒腰… 渐渐的孩子就会慢慢觉得自己身边的事物都是具有生命力的,跟孩子一样都是可以进行对话的,从而就导致孩子产生了"泛灵心理"。

孩子拥有"泛灵心理",其实并不是说是一件坏事,当我们发现孩子喜欢在日常生活当中跟一些毫无生命力的事物进行对话的时候,作为家长必须得知道,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所出现的一个成长特点,孩子有"泛灵心理",说明孩子的想象力丰富。而作为家长的我们所能够对孩子做的,是给孩子提供良好开放的家庭环境以及给孩子最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正确的看待孩子"泛灵心理"。

1、赋予生命力,培养同理心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特别调皮,喜欢在家里跟别的孩子打打闹闹甚至是搞破坏,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做坏事或是搞破坏,他们只觉得自己只是单纯的做某一件事情,有可能是没有带任何的 情感 ,甚至他们没有发觉自己做这种事情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利用孩子的"泛灵心理",给孩子引导鼓励孩子去换位思考,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在孩子2~3岁的时候,正是孩子处于"泛灵期",在这个时候也是培养孩子同理心的最佳黄金时间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可以这样跟孩子说,当孩子乱扔东西的时候:"你扔的那些东西,他们也会感觉到疼哦。"或是孩子在外面乱摘花草树木时:"你摘掉小花,小花也会觉得疼当你把小花带回家,小花再也找不到妈妈了,他是不是很可怜,所以我们不要再乱摘花了好吗?"

2、用拟人方法去教育孩子

有家长觉得孩子无论怎么说好像都听不懂家长所说的道理,孩子其实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们不清楚做这件事情的性质是什么同时开门也不懂得,大人所用的逻辑关系是什么东西, 我们可以 引导孩子的过程当中利用孩子的"泛灵心理"帮助孩子更好的去理解世间万物所发生的逻辑和道理,当我们用孩子的语言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跟孩子解释时,孩子才能够真正的理解其中的含义。

每个孩子对于世界上的东西都是有好奇心的,当孩子问爸爸妈妈为什么手指划伤会流血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回答孩子:"当你手指划伤的时候,就像你的衣服被划破一样,也就是说你的手指是有一层保护战士保护着你,但是他们受伤了的话,你的血会流出来。" 当我们利用拟人的方法跟孩子进行沟通时,孩子也会更好的去理解自己身上的东西,达到了仔细保护自己的作用。

3、通过模仿去规范孩子

有些时候当我们换一种方法去跟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也许孩子会更好的接受,有些家长觉得孩子怎么说也说不听,其实每个孩子对于这个世界都是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也会喜欢模仿各种各样的事物, 我们可以尝试着去利用孩子的"泛灵心理",适当的规范孩子的行为。

比如说孩子挑食的时候,我们可以去模仿孩子喜欢动画片中的情节,告诉孩子说:"你看这就是动画片中大力水手最喜欢吃的菠菜,这是妈妈特意从大力水手那里买来的,你要不要试一试?" 这时候孩子就会对蔬菜特别感兴趣,并且引起注意力,从而改善孩子的不良行为。

我是小C妈妈,也是5岁宝宝的母亲,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