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背景资料

求《红楼梦》背景资料~

第1个回答  2013-11-26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作者曹雪芹(1711---1763),名沾,字梦阮,满洲正白旗“包衣”人。他的祖辈、父辈是清廷内务府官员,甚得康熙信任。雍正时期,其家遭到查抄,全家迁往北京。少年时代的曹雪芹在南京过着锦衣玉食的豪华生活,迁到北京后,家道衰败,逐渐陷入绳床瓦灶的贫困境地。晚年居住北京西郊,贫病交加,备尝酸辛。他因经历了家世盛衰,接触广泛的社会现实,所以对清王朝的统治以及官僚贵族阶层的腐朽和罪恶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他用了二十来年的时间创作《红楼梦》,到他逝世时只完成了八十回。今传本一百二十回的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补的。高鹗字兰墅,辽宁铁岭人,他续补的时间是在乾隆末年。

  原著:曹雪芹

  编剧:周雷、刘耕路、周岭

  导演:王扶林

  摄像:李耀宗

  美术:刘宝俊

  作曲:王立平

  总剪辑:傅正义

  制片主任:任大惠

  主演:欧阳奋强、陈晓旭、邓婕

  首播时间:BTV—1 每晚 20:00 两集

  重播时间:BTV—1 次日 01:15/09:00 播出

  相关链接:

  《红楼梦》当年的拍摄花絮

  当年,宣武区政府想在南菜园附近建公园,正赶上《红楼梦》剧组寻找外景,于是黄宗汉先生将这两件事撮合到一起.

  最终,总耗资两千多万元的大观园建成,为保证建筑的原汁原味和原料供应充足,连木材都得到了政府的特批.

  十六年前,由曹雪芹经典名著《红楼梦》改编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在央视播出,立即红遍了大江南北,迷倒了无数的少男少女.其实,在这部豪华绚丽的电视剧背后,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政府特批:外景地改成园林

  说到《红楼梦》,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原来北京东风电视机厂厂长,后来的大观园顾问黄宗汉先生,是他将剧组和宣武区政府撮合到一起.因为宣武区政府想将当年南菜园一带的一个面积大约180亩左右的苗圃改造成公园,而正好此时《红楼梦》需要外景地,于是经过黄老先生的联系,双方一拍即合.

  当时的广电部(现在为广电总局)为这部戏拨款75万元作为置景费,而对于这笔钱黄老先生心中却另有盘算.他想为什么不趁机建造一个与书中一模一样的大观园,给后人留下点精神财富呢?他打算把这些所谓的外景建造得"结实"点儿,于是原本不具备建筑资格的外景地请来了全国最有名的古建工程公司开始打地基.按照当时的规定,公园建筑面积不能超过总面积的4%,而如此庞大的园林建筑,要远远大于这个比例.于是,由于这个景点的特殊性,有关主管部门领导为此开了绿灯.由于要保持原汁原味,大观园中的所有建筑全部是古代建筑通用的木质结构,而当时木材原料非常紧张,在黄老先生的斡旋下,大观园的木材得到了特批.

  十年"集资":游客助建大观园

  《红楼梦》书中描述的大观园中总共有景点40个,按照专家的推算大约要用去150亩的面积.建造如此规模的园林建筑,当时的拨款75万元加上后来从宣武区政府无条件借来的94万元简直是杯水车薪.事实上,最终建成大观园,总共用去了两千多万元人民币.而这么多钱都是哪里来的呢?这时,黄宗汉先生用了一句非常形象的比喻:"全国的刘姥姥赞助的."

  黄老先生笑着说:"当时经过一年的建设,按照剧组当时的拍摄要求,大观园中有8个景点建设已经完成,加上进园子看剧组拍摄的游人太多,影响拍摄,后来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大观园正式卖起门票来,可是依然人不见少."据说,当年游人达到了上百万人,门票收入全部投入到建设里,就这样经过10年的艰苦创业,方圆150亩,总共40个景点的大观园终于建成了,而且又还清了政府的94万元.

  白手起家:央视盯上历史名著

  当年(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电视台只是一个新闻单位,不适合电视剧的拍摄,他们没有制片部门,没有剧务部门,没有灯光部门,没有道具部门.不过,最终台领导还是决定在几乎是白手起家的情况下投拍电视剧.当时,央视的领导认为最好从历史名著入手,当然经典中的经典就是曹雪芹的《红楼梦》,而对于是否真正投拍这部戏,台内台外议论纷纷.当时的王扶林是央视文艺部的一名电视导演,这次接手《红楼梦》对于他来说,是一个非常艰巨的考验??因为《红楼梦》一直是个是非之地,对于"红楼"观点的讨论多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过.

  全国征选:十万元组成演员培训班

  据王扶林导演介绍,当年为了找出最适合电视剧《红楼梦》各种角色的演员,剧组先刊登了广告,又派出三个组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在浙江,上海,山东,四川等地进行撒网行动.结果在数百名候选者中挑选了60名组成演员培训班."景地难,资金难,再难也难不过演员."王扶林这样发出感慨.王扶林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一出戏是宝玉非要和黛玉睡在一个枕头上,又要给她讲故事,两个人在床上天真无邪,两小无猜地打打闹闹.这样的戏如果要选择成了名的明星或者找一个二十多岁一米七,八的青年男女在床上这么折腾的话,那么这出戏肯定就是床上戏了.因此这些演员就必须纯,真,小,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因为这些演员当年多半是只看过小人书或者看过越剧电影《红楼梦》,而很少有读过原著的.于是,60名红楼候选演员就组成了一个培训班,在培训班,学员们的课本就是人手一册原著《红楼梦》.

  在培训班的毕业小品表演上,王扶林让颇具诗人气质的陈小旭念了一段《柳絮词》,再加上她仅有的80斤的瘦弱身材以及带有几分病态和忧郁的脸,最终拍板由她扮演"林黛玉";而王熙凤的选择,王扶林觉得虽然邓婕的身材不够理想,但是她的那张脸极具镜头感,于是"凤辣子"就落在了当时还是川剧院学员的快人快语的邓婕身上.因为长相有点"小气",因此欧阳奋强在峨眉电影制片厂当了几年演员都"高不成低不就"??演青年长了一副娃娃脸,演小孩又显得大了点,于是,十几岁就入行的他做了六年的板凳演员.不过,也就是这个"长相"让他和"贾宝玉"结了缘.

  据王扶林透露,尽管当年的经费非常紧张,但是为了选择好剧中的演员,台里还是拨出十万元的巨额经费来办这个学习班,可见对于该剧的重视.

  面对质疑:开创出中国历史剧先河

  虽然为期两个月的培训班毕业了,但是由这些从来没有上过镜头的学员来担纲如此重要的一部大戏的确有点悬.因此当时在圈里也是议论纷纷,很多人甚至很多红学专家也都用质疑的眼光看着这些年轻人??"只是看过小人书的演员能演林黛玉吗?"这些议论对于"当时心里也没底"的王扶林来说的确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年轻人没选错,而学习班也起了大作用.最后,《红楼梦》开创了中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的先河.

  《枉凝眉》主唱

  原来是一车间女工

  相信看过《红楼梦》的观众,除了对演员们的表演记忆深刻之外,对剧中的《枉凝眉》,《葬花吟》等脍炙人口的插曲也是回味无穷.据《红楼梦》音乐的作者,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对记者说:"其实,《红楼梦》中道具,布景,人物等很多东西都是现成的,惟独音乐是'无中生有'.而对于红楼音乐,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旋律.如何让大多数观众满意和认可,这是非常困难的.从一开始接到任务到音乐创作完成,前后大约进行了四年半的时间."

  一般作曲家都愿意和一些大腕歌手合作,而王立平为什么选择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陈莉?这位作曲家说:"当然和著名歌手合作比较好,但是他们的演唱风格已经基本成型,而我要求的《红楼梦》音乐好像一种新的方言,而这种方言只属于《红楼梦》."王立平介绍,在一次业余歌手大赛中,他听到台上一位叫做陈莉的歌手的嗓音非常符合自己对于红楼音乐的要求,于是,这位当时还在长春汽车制造厂做车间化验员的工人歌手进入剧组,在王立平等专家的指导下最终完成了包括《枉凝眉》等全部歌曲的演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