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2009年工作回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2009年是化危为机、砥砺奋进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除外需不足带来出口受阻外,本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经济增长逆势攀升。预计生产总值405.1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1.5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88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14亿元,分别增长15.2%、50.1%、21.3%、27.9%。生产总值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提前两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
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2.8:42.8:34.4调整为21.5 :43.2:35.3。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7.39亿元,增长27.3%,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43.18亿元,增长15.7 %。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48.1%。中心城区更加洁、绿、亮、美,淦河综合治理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化学需氧量减排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二氧化硫减排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4873元,增长10.5%,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27元,增长9.7%。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经历了风雨,见证了彩虹,为开启新的征程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实现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解放思想,提振信心,开启了化危机、促发展的动力源泉。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批组团外出考察学习,再次召开建设鄂南经济强市座谈会,推动全市上下思想大解放、经济大发展。
在应急谋远中提振发展信心。市委、市政府见微知著,果断决策,及时出台了促进工业、房产、金融、县域经济稳健发展的33条、19条、16条、25条措施,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咸宁人民登高望远,共识共为,先后推出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鲜活经验,得到了中央、省委的充分肯定;科学确立早日建成鄂南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绘就了“五城一区”的发展蓝图;成功举办中国?咸宁首届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达到了“国家水平、世界影响”的目标要求;努力促成职教新城项目在武汉城市圈首批招标中脱颖而出,打造了咸宁跨越发展的人力资源平台;联手西门子、省联发投公司共建“两型”社会示范区,德中同行发展论坛走进了咸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一批大产业、大工程项目纳入了全国全省投资目录,赤壁、嘉鱼、咸安挤进了武汉新港建设规划,通山列为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武咸城际铁路提前21年开工建设,武广高速铁路正式通车。咸宁关注度日益提升,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视察,省内外党政代表团接踵而至。我们这座城市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极大地激发了全市人民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克难奋进,你追我赶,开创了工作新局面。“两型”社会综改试验、秋冬农业开发、投资、交通、国土、计生、统计、老龄等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全省造林绿化、新农村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百镇千村”工程、交通“廉政阳光工程”等现场会在咸宁召开。各类市场主体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退缩。外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3%、29.5%、22.4%。民营经济贡献率提高 1.5个百分点,达到63%。
在机制创新中增添发展活力。“两型”社会建设综改试验有序推进,金融、交通、旅游、教育、卫生、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改革取得实效,改革专项总数仅次于武汉市。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理顺,武汉经济开发区、“中国光谷”咸宁“园外园”项目进展顺利,广东工业园、台商工业园开工建设。投融资机制不断创新,采用“BOT+EPC”方式引进中交集团投资建设咸通高速,江苏吴江农村商业银行、美国花旗银行、黄石银行落户咸宁,咸安金源、开发区兴银小额贷款公司成功组建。土地资产经营势头良好,实现土地出让金19.05亿元。科学理财机制不断创新,财税征管协调有序,预算管理日益完善。其他领域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全面启动,司法工作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展开,文化新闻出版机制创新得到加强,农业“小三场”改革有序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一批老字号企业改制重组后焕发生机,19家党政机关所办经济实体脱钩改制稳步推进。开放合作进一步加强。融入武汉城市圈步伐加快,厅(汉)市(县)合作成果丰硕,落实项目263个、资金31.76亿元。全市招商项目390个,到位资金110.3亿元,增长33.9 %。实际利用外资1.12亿美元,增长16.5%。咸宁与黑龙江省绥化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二)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打造了化危机、促发展的强劲引擎。以内需的扩大拉动经济增长,以结构的调整推动发展转型。
项目投资大幅增长。四批争取新增中央投资项目482个,投资总额32.5亿元,到位中央投资8.26亿元,占全省6.6%。施工项目103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815个,分别增长28.4%、45%,其中四个“十大建设工程”涉及77个项目,完成投资203.2亿元,占年计划的108%。红牛二期建成投产,咸宁核电、蒲圻火电二期、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武咸快速通道、杭瑞高速咸宁段、大广高速咸宁段、咸通高速、武赤线陶嘉一级公路、赤壁快速通道、市博物馆、职教新城、城市饮水工程、天然气管道等一批重大项目加紧推进。工业和房地产投资分别增长24.3%、56%。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49.10亿元,增长51.4%,增幅超历史、超全省平均水平。
市场消费持续活跃。旅游业快速崛起。入境游客716.74万人次,总收入34.03亿元,分别增长27.8%、66.3%。城乡消费繁荣。城市、农村商品零售额达到111.88亿元、54亿元,分别增长23.7%、16.4%。商品房销售额增长58%。“家电下乡”商品销售额1.9亿元。市场秩序良好,物价水平稳定。
节会效应充分释放。以节促建、以建促创、以创促变。温泉谷、碧桂园、楚天瑶池、锦江国际、三江温泉、通圣太乙、怡景温泉、山湖温泉等温泉宾馆、景区开业营运,投资200亿元、占地54.6平方公里的生态旅游新城初具规模。咸宁的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仅去年12月,温泉城区十家大型宾馆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515%,全市餐饮住宿营业额同比增长120%。
三次产业全面发展。工业蓄势回升。规模以上企业达到729家,比年初净增112家,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90家。电力能源、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电子、森工造纸、冶金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330.54亿元,增长29.2%,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34亿元,增长18.8%。咸宁经济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9亿元,实现税收3亿元,分别增长56.6%、50%。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5.61亿元,增长28.5%。农业强基增效。粮食总产22.5亿斤,增长9.5%。特色农业板块基地新增34万亩,达到321万亩。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05家,其中省级26家,新增9家。24个省级示范村“五个一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347.19亿元、171.52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4.3%、40.3%。担保公司11家,提供贷款15.07亿元。物流、休闲、健身、汽车、中介、信息等新兴服务业加速成长。
生态城市建设加快。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编制各类规划203项。潜山国家森林公园二期、南外环、青龙路、麦笠山路、桂乡生态大道等重点工程相继建成,中心城区立面整治、拆违治超等工作有序推进,“四城同创”深入开展,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和容量全面提升。市区绿化覆盖率40.4%。嘉鱼县、赤壁市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30家小造纸、小水泥、小炼钢企业依法关闭。
(三)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凝聚了化危机、促发展的强大合力。着力抓好就业富民、社保利民、解困助民、稳定安民等工作,凝聚了人心和攻坚合力。
就业保障力度加大。落实援企稳岗措施,加强就业培训指导,城镇新增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均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95%以上的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签约率高于上年。五项社保参保人数明显增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低保、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补助提标政策全面落实。大学生医疗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试点有序开展。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稳步推进。困扰多年的陆水湖移民问题一次性解决。
社会事业明显进步。教、科、文、卫等方面支出分别增长33.6%、65.5%、42.2%、57.9%。免收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兑现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为农村3.78万名义务教育贫困寄宿学生补贴生活费2662万元。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扎实推进。争取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29项,新增省级以上科技成果10项。以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为主题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日趋活跃,优秀精神产品不断涌现,外宣工作成效显著。大型民俗风情歌舞诗《梦寻咸宁》被誉为荆楚文艺奇葩。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公民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农产品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和信访维稳工作得到加强,公共安全保障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断提高,社会安定和谐。质量振兴工作全面推进。档案、方志等工作得到加强。人防、气象、水文、防震等工作不断改进。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等工作迈出新步伐。残疾人事业有了新的进展。群团组织在社会管理服务中的作用有效发挥。
十件实事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3.51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005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15万人,其中免费开展为期3个月的培训1.32万人。廉租房租赁补贴实物配租房10731户、发放资金1747.4万元,配租房源2476套。新增低保扩面1.63万人,五保对象年供养标准提高300元。新建通村公路1604.2公里。建成农家书屋22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2个。解决农村37.76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对农民购买家电按规定实行13%的补贴。建成3个县级医疗机构、23个乡镇卫生院和123个村卫生室,启动市中医院改造升级工程。启动建设“九年一贯制”浮山中小学。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办理法律援助952件。机关单位包保帮扶困难家庭20696户,落实帮扶资金1226万元;减少农村绝对贫困人口0.6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0.53万人。
(四)提升效能,转变作风,营造了化危机、促发展的良好环境。以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能力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努力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依法行政得到加强。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90件、市政协委员提案120件,办结率和见面率均达100%。坚持依法治市,抓好普法教育,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行政执法行为不断规范,综合执法试点有序推进。完善民主决策机制,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合法性审查等制度得到落实。推进民主管理、政务公开,电子政务建设不断加强。认真做好国防、“双拥”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
工作效能得到提升。开展一站式集中审批、网上审批工作,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围绕确责、履责、问责,强化公务员能力席位意识,完善工作责任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估机制,强化督促检查和效能监察,加大行政问责力度,政府执行力不断提升。
作风建设得到改进。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完善包联挂点和公开承诺服务制度。建立服务企业直通车制度,开展“行风热线进开发区”活动。加强经济运行分析调度,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行政成本明显降低。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得到加强,源头治腐力度加大。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深切体会到:解放思想重在解放自己,创新机制重在创造活力,应对危机重在化危为机,促进和谐重在促进民生,政府建设重在政德建设。全市人民在化危机、促发展中,表现出了不守旧、不怕难、不畏强、不服输、不气馁的良好风貌!今天的咸宁,凸显了赶超快上的后发优势和美好前景!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较大压力。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还存在,经济运行中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还较大,民生保障压力还不小,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还较多,公务员队伍作风建设、能力建设的任务还很重,等等。我们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是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取得的,来之不易,值得珍视。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央、省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得益于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市人民的团结拼搏,得益于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和企业界人士,向驻咸部队、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咸宁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