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都有哪些民间文化?

要带有地方特色的

第1个回答  2013-11-29
悠悠邕江水流走了悠长的岁月,积淀下来的,是那厚腴的邕州文化,其中包括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师公戏、钱鞭舞、斑鸠舞、风火球、香火龙、鲤鱼白鹤舞等一批民族民俗传统文化,此外,还有那古老的童谣、智慧的谚话和往昔的传说……   童谣声声言心声  五十岁以上的老南宁对旧时街头巷尾那一声声稚嫩童声传唱的童谣都有着亲切温馨的回忆。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诗经》里的诗篇不一样,古老的南宁童谣几乎没有文字承载,仅是口头创作,口耳传诵。但这些用方言演绎、未经雕琢的古老童谣质朴生动,往往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情趣。比如:www.findart.com.cn  “团团转,菊花园,亚妈带女睇龙船,龙船冇(不)好睇,返来睇鸡仔,鸡仔大,捉去卖……”  这首童谣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生活画卷,也许是不知何年何月,一位少妇在邕江岸边的村落里,带着年幼的女儿荷锄管园,撒米喂鸡,抬起头,偶尔还能看到邕江上龙舟竞戏……心情舒畅的少妇便顺口编首儿歌教给女儿唱,谁知传唱开来,便成了一首代代相传的杰作。  但千百年来,也有不少劳动妇女生活不顺,劳作艰辛,借句句童谣抒发自己心中的幽怨:“公鸡仔,尾弯弯,做人新(媳)妇真艰难,早早起身都话晏(迟),还给家婆骂一番。”www.findart.com.cn  除了南宁白话,在邕城郊区一带还流传着不少曲调独特的平话歌谣:  “今朝姑爷来拜冬,亚姨烧水杀鸡公,鸡公跳上兰花树,气得亚姨脸通红。”  “高山顶上有块田,中间大来两头尖。自己拔秧自己插,无人送饭到田边。”  ……  这些充满生活情趣的童谣,伴着一代代南宁人成长,度过美好的童年时光。  谚语代代传智慧  南宁谚语也是中华美德贤文的一部分。多少年来,它植根在这一方土地上,口耳传诵,代代相传,长盛不衰。用南宁白话、城郊平话、县区壮话或邕州官话说谚语,更是声韵无穷,内涵颇丰。www.findart.com.cn  有的南宁谚语闪烁着哲理珠光,概括做人之道,诸如:  “人怕理,马怕鞭,蚊子怕火烟。”  “塘里撑船路不远。”  “做事太过,鱼死网破。”  “人饿不怕丑,鸡饿赶不走。”  “热粥慢入口,路滑密步走。”  “年三十晚,莫借砧板。”  “牛死百年角不烂”……  有的南宁谚语蕴含讽刺和训诫,谆谆警醒世人,诸如:  “鸡髀打人牙周软。”  “人情到,卖锅灶。”www.findart.com.cn  “独食独生疮,急难无人帮。”  “输钱皆因赢钱起,吵架多为扯是非”……  有的南宁谚语揭示自然规律,传播科普知识。诸如:  “日头倒照,雷公屙尿。”  “回南转北,冷得嘴唇黑。”  “蛤蟆落塘,浸谷播秧。”  “短脚牛儿好做种,矮脚鸡儿好做娘”……  南宁谚语扬善美,贬丑恶,传道理,劝世人。很多谚语蕴含比拟、对偶、夸张,含蓄、通俗、简洁、幽默,十分形象、耐听,令人难以忘怀。www.findart.com.cn  传说段段戒人心  南宁的民间故事传说有多古老,没人能说得清,千百年来,这些无形的精神财富深深地刻在这座城市密匝匝的年轮里,丰富了邕江两岸一代代人民的生产生活。  在民间流传着一个《青山流米洞》的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青(秀)山上有一眼泉十分出奇,有一年闹灾荒,有一天接泉水的人发现泉水越流越细,于是便用竹棍往泉洞里撩几下,便有米粒随泉水流出,而接到流出的米粒够煮一餐稀饭即停止,要换另一个人才能够再撩出一点米粒来。www.findart.com.cn  这事被懒鬼阿三知道了,他便搬到泉边,占洞撩米,想独享清福。因为得米不多,阿三忍耐不住,操起家伙把泉眼凿成碗口大并不断往外掏米,没想到掏出来的全都是砂粒,半粒米都没有。从此,这眼流米洞便只流清泉不流米,直到今天。孩提时听大人讲这个传说,无形中便领悟到了“要谦让,拒贪懒”的教导。  除了《青山流米洞》,南宁市较知名的故事传说还有《五象岭》《望仙坡》《金牛桥》《三叠石》《龙象塔》《奇童》《赏脸》《三升米州》《凤凰采牡丹》《智娶县官女》《七星桥遇仙》《阿贵的故事》……www.findart.com.cn  在南宁,还有一些简短的讽刺与幽默故事,故事虽短,但笑话、“包袱”迭出。如《华记打酒给米》《老者的新衣》《埌边人卖猫》《埌边人拾马鞭》《亭子佬念圣谕》《亭子佬吃糖糕》……说者用方言绘声绘色表演,听者则在捧腹之余得到不少启迪:做人要讲诚信、戒除虚荣心、要讲老实话、不要老麻烦别人等等。  这些童谣、谚语和故事传说真实地传递千百年来这方土地的人文信息和社会形态,源源不断地给当今和后世的人们研究和汲收。为防止包括童谣、谚语和故事传说在内的南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人们还须用心地挖掘、抢救和呵护这些不可再生的珍宝,留住南宁的“文化之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