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教学应关注“陌生化”语言:文学作品中陌生化例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24
   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不仅表现在主题内容的深刻上,也体现在文学话语的艺术表达上,具有审美性的话语往往能淋漓尽致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给读者以无穷的艺术享受。    而要很好地创造出审美性话语,就应使用“陌生化”语言。它是指作者打破某些语言常规,用可能不合语法,甚至不易被人所理解,但却能引起人们兴趣的语言来表达作品涵义,从而获得较强审美效果的一种艺术手段。作家们竭力把普通话语加工成对人具有阻拒性的“陌生化”语言来吸引读者。因此语文教师在文学作品教学时尤其要关注“陌生化”语言,引导学生透过“陌生化”语言理解文意,含英咀华。
   笔者认为在文学作品教学时要关注三类“陌生化”语言。
  
   一、词语 “陌生化”
  
   这一大类可分为三小类:词类活用陌生化、修辞陌生化、词语搭配陌生化。
   例1.结痂的伤口,一支支嫩绿正在旗帜般举起。(《春天的感觉》王亚林)
   “嫩绿”一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以植物刚刚生发的特征来指代初生的万物,形象地写出了生命的复苏与活力,是词类活用陌生化。
   “结痂的伤口”,比喻经历冬天摧残的大地。已经“结痂”,说明伤口即将愈合恢复,经历摧残的大地渴望春天的来临以抚平伤口。比喻独具匠心,并暗示了主题,运用修辞陌生化达到了词语的陌生化。
   “旗帜般”举起,赋普通的比喻以新的意义。“旗帜般”形容万物复苏的不可抗拒、生命力的强大。“旗帜”也指春天万物复苏的标志。这个比喻的陌生带动了词语的陌生。
   整个句子,作者采用了词类活用陌生化和修辞陌生化两种手段,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感觉,即向往春天及喜爱春天的温柔呵护之情。
   例2.我们把我们的茅庐结好,一些温柔的诗句便开开落落,村庄的鸟鸣穿透寒烟,拍岸而至。(《陶潜》丛明)
   此句表达作者向往陶潜所具备的诗情雅致,向往陶诗中那田园般生活的感情。在陶潜故居,走入小茅庐中,亲自把茅庐修缮结好,作者那复古的情愫自然地萌发出来。于是作者头脑中陶潜的诗句便一一浮现于眼前。“诗句”岂能“开开落落”?但作者正是用“开开落落”这种自然现象来表达思想中诗句的逐个出现,如同花开花落一样错落有致。这“不和谐”的搭配,就是词语搭配的陌生化。
   “鸟鸣”、“拍岸而至”,把鸟鸣这种听觉感受通感为水拍岸而至的视觉感受,展现了一幅温馨的图画,鸟鸣幽幽地传来,就像海的波涛时起时落,不断地拍打着岸边,叩击着你的心弦,通感修辞的运用使抽象的声音形象化,并极富动态美,把我们从有限的空间带入无限的审美意境中,同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属于修辞陌生化。
   例3.夜风,一腔忧怨,打湿我的心头。(《妹妹,那夜我在一朵花的属相中卜算你的归期》北岸)
   抽象名词“忧怨”在此与“打湿”这个具体动作相搭配,违反了语法原则,造成词语搭配的陌生化。“打湿”极形象地说明这“忧怨”不是如倾盆大雨般浇在心头,把所有的希望与快乐统统冲走,也不是如绵绵细雨一样长久地叩击心灵、折磨着感情。这种忧怨的撞击不时地触动感情的灵敏伤痛,所以较前两种更能给人以伤痛的回忆。
  
   二、句式的陌生化
  
   它分为三小类:修辞陌生化、语体交叉渗透陌生化、超常组句陌生化。
   例4.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也还是那座山,河也还是那条河,碾子是碾子,缸是缸,爹是爹来,娘是娘。(《篱笆・女人和狗》)
   歌词表面上说一些�嗦无用、重来复去的话,然而正是这种句式的�嗦、重复,造成了听者感知的阻拒性,延长了感知时间,使欣赏者反复体味朦胧、幽远的感受,被它带入乡村生活境界中,生活的平静、繁杂甚至无奈立即呈现出来,属于句式修辞陌生化。
   例5.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别了,司徒雷登》毛泽东)
   “如鸟兽散”,文言介宾短语的运用,极简洁地把美殖民政府仓惶逃窜的形象刻画出来。“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口语化的描写凸现了司徒雷登的贪婪嘴脸,讽刺意味加深。不甘心失败却又不能逃脱失败,司徒雷登只能落得“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下场,文言句式的又一次应用,有力地嘲笑了敌人的孤立。“挟起皮包走路”,口语化的描写传神地写出了司徒雷登的狼狈。这段文字作者采用了“语体交叉渗透”手法,文言语体、口语语体与一般书面语体交织融合,达到了幽默隽永的效果。
   超常组句是当代小说中出现的一种新的陌生化手法,它是指突破一般语法规范和特殊语法规范组建句群。它主要体现在:作家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强化、弱化或隐匿焦点信息,使读者随之体验强烈的、冷淡的或深藏的作品意蕴。
   “强化”是指作家运用各种写作手法使作品中的焦点信息更加突出。
   例6.眼睛。眼睛。眼睛。疑惑的眼睛。愤怒的眼睛。恐惧的眼睛。哀求的眼睛。麻木的眼睛。充血的眼睛。死亡的眼睛。死而有灵的眼睛。(《银河》刘心武)
   作家用穷举这种手法铺陈了形式各异的“眼睛”,极大地膨胀了阅读者的心理容量,给人一种纷至沓来、目不暇接的感觉,把焦点信息强化,以此宣泄强烈的情绪。
   “弱化”正好与强化相反,它是把焦点信息极力地发散、分隔。如果说强化是糖+糖,那么弱化就是糖+水。
   例7.她站着那里。任血流淌。很久。她几乎被冻僵。(《随风飘逝》赵玫)
   作者让语义呈一种发散状态,巧妙的停顿弱化了焦点信息,因而减轻了读者的紧张程度,冲淡了怵目惊心的感觉。如果这句话反过来用强化手法写出,那恐怕就会激化读者的情绪,达不到作者的主观愿望了。
   脱落是指作家出于实际情况的需要不便明说而故意省略关键词语,用无意义的叹词来组合句子,来隐匿焦点信息,从而让读者体味深蕴。
   例8.“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您瞧!多么……啊唷!哈哈!He-He-He……He He He!’”(《立论》鲁迅)
   这一段话语义有意无意地脱落,毫无实际意义的叹词补充进来,似断实续,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
   应着重指出的是,修辞陌生化指的是狭义修辞,即比喻、拟人、反复、排比等修辞格的陌生化。因而它既存在于词语陌生化中,也存在于句式陌生化中。修辞陌生化是追求陌生的最重要手段。
  
   三、篇章的陌生化
  
   这一类最为突出的是无句读陌生化手法。
   例9.三天以前也就是五天以前一年以前两个月以前她也就是他得了颈椎病也就是脊椎病龋齿病拉痢疾白癫风乳腺病也就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什么病也没有。(《来劲》王蒙)
   一气呵成的无句读形式寄寓作品特殊的意义。“三天”、“五天”与“一年”、“两个月”并存,“她”与“他”并存,“颈椎病”、“白癫风”与“延年益寿”并存,大段的无句读给言语接受者以复杂繁琐的心理刺激,表达了矛盾纷乱的意味。
   篇章陌生化的另一个表现形式是意识流手法。小说家常常打破以时间为序的结构,而采用过去、现在和未来时而彼此颠倒、时而相互渗透的写法,造成读者与文本巨大的心理审美距离,从而吸引读者体味荒诞错乱的滋味。这种写法在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著名作品《声音和愤怒》描写白痴班吉的混乱意识中有明显的表现,作者以两万字的无句读意识流形式成就了篇章陌生化的典型。高中教材选用的意识流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中也有精彩的描述。
   20世纪30年代,欧洲布拉格学派认为,文学语言的特点,是有美学目的地对标准语进行扭曲。“陌生化”就是要达到这种扭曲,创造终极的丰厚的审美意蕴。但需要指出的是,个别作家为追求新奇怪诞,故意违背逻辑,违反语境要求,写出所谓的“陌生化”语言。这类不顾审美原则、毫无节制的“极端陌生化”语言是得不到读者认可的,已然成为语言垃圾,不仅表现不出作品的内涵,也阻碍语言本身的健康发展。语文教师在文学作品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正确鉴别“陌生化”语言,并从中汲取精华,去其糟粕,提高学生鉴赏水平和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中文系)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