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文学起源于德国,但在英、法两国的文学成就最为显著。历经三次高潮,英国的湖畔派诗人如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以及拜伦、雪莱和济慈等人的作品在19世纪初风靡一时,展现了对自然、革命和个人主义的深深热爱。德国浪漫主义则以施莱格尔兄弟为理论先驱,诺瓦利斯和蒂克等诗人创作出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浓厚的作品。1805年后,德国出现了“海德尔堡浪漫派”,如布仑塔诺和阿尔尼姆,以及格林兄弟的民间童话,展示了德国浪漫主义的丰富多样性。
法国浪漫主义因法国大革命而带有政治色彩,夏多布里昂和史达尔夫人的作品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和理念。拉马丁和维尼的诗歌,雨果的剧作《欧那尼》和小说如《巴黎圣母院》等,都在法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远影响。同时,法国女性作家如乔治·桑和缪塞也以其独特风格丰富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内涵。
俄国和东欧的浪漫主义文学则与民族独立和反殖民斗争紧密相连,如茹科夫斯基、雷列耶夫、密茨凯维奇和裴多菲的作品,体现了强烈的民族主义和斗争精神。美国的浪漫主义受到欧洲影响,但以爱默生、梭罗和惠特曼等人为代表,强调个人主义和对自然的回归,如《瓦尔登湖》和《草叶集》等作品,成为美国文学的基石。
总的来说,浪漫主义文学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多元化的风貌,从英国的湖畔派到法国的雨果,再到东欧和美国的独立探索,都在各自的土壤中孕育出了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和主题。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上半叶达到繁荣时期,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在纵向上,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僵化的法国古典主义的有力反拨;在横向上,浪漫主义文学和随后出现的现实主义共同构成西方近代文学的两大体系,造就19世纪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