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富豪杨卓舒:坐拥千亿帝国,雇27个保姆10个保镖,56岁锒铛入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20
2001年,马云还在为他的公司筹集资金,许家印的恒大集团才刚刚起步,而杨卓舒已经以21亿的身家连续四年登上全球福布斯富豪榜,成为河北首富。在杨卓舒最风光的时候,他雇佣了10个保镖,12个美女秘书,并在家中雇佣了27个保姆,拥有市值千亿的企业。然而,就在大家认为杨卓舒会一直风光下去的时候,他突然跌落神坛,一夜之间沦为阶下囚。这些年,杨卓舒究竟做了什么,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
1952年,杨卓舒出生于黑龙江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杨家物质条件丰厚,生活质量也很高。父亲不仅在生活上对杨卓舒很厚爱,更是在学习上对他煞费苦心,经常给他买很多书籍,甚至有很多都是国外进口的。很快,小小的杨卓舒在父亲的教育下也逐渐地爱上了学习。一家人知书达理,与周围的邻居关系也很和睦,是当地敬重的一户人家。原本这样的生活会一直这样维持下去,杨卓舒也一直能过着养尊处优的小少爷般的生活。但是很快这样的生活就戛然而止了,杨卓舒也从人人尊敬沦落为“人人喊打”。
在杨卓舒6岁的时候,他经历了特殊时期,而他的父亲也因此成为了“罪人”,以至于杨家全家人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牵连。生活条件大不如之前,身边的邻居们,都立马对他们一家变了脸色。从此小小的杨卓舒便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不仅在家里,杨卓舒还会冷不丁地被邻居数落,在学校里,同学们还经常孤立他,甚至是合伙欺负他。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杨卓舒的性格也逐渐发生了很多变化,原本充满自信的他变得沉默寡言,甚至还产生了自卑的心理,对于学习上的事情更是提不起兴趣,成绩一落千丈。
不过好在,杨卓舒学校里有一位老师,并不像其他人那样一边倒,而是比较重视个人的品格才能。他早就注意到杨卓舒是一个知识面非常广泛的学生,在了解到杨卓舒家里的情况变化之后,那位老师并没有对杨卓舒远离,反而是耐心地鼓励杨卓舒,将他他从低沉的情绪当中拉了出来。在那位老师的劝导下,杨卓舒不再去在意别人的看法,而是认真学习,靠着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随后,杨卓舒借着高考制度“重启”的契机,考上了河北师范学院,离开了那个充满噩梦的家乡,来到了石家庄。
在大学的校园里,杨卓舒十分注重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所以在大学期间,他开始了废寝忘食地学习。杨卓舒不仅在学习上名列前茅,更是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十分有眼力见,学校里的同学、老师都对他的印象不错,所以大学毕业之后,杨卓舒意料之中的,获得了仅有的去报社当实习生的资格。
刚开始来到报社,杨卓舒立马退去在学校里备受瞩目的光环,立马回归现实,认清楚自己来到社会上只是一个小小的实习生。脑海中产生了这个念头之后,杨卓舒便放下身价,全身投入于工作了。为了能够尽快地熟悉工作流程,杨卓舒每天总是会比其他人早到两个小时,一边熟悉工作内容,一边准备今天工作需要的材料;报社里通知有什么新轿态出炉的报道,杨卓舒在其他人唉声叹气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前往事发地点,收集资料了。在报社,杨卓舒除了对于工作格外认真之外,对待上级领导也是格外尊敬,不管领导布置给他多么繁琐的任务,他总能按时按量地处理好,甚至不惜占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时间一长,杨卓舒就成为了报社里升职最快的那一个。
从实习生到小组长,再到后来的报社副处长,报社里的所有工作人员没有一个不羡慕杨卓舒的,但是这些回报是他应得的,这是杨卓舒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换来的。成为副处长之后,认识杨卓舒的人也就多了起来,很多业界内,还有业界外的大佬们也都对他十分友好。杨卓舒虽然升了职,但是他并不骄傲,有人想要请他帮忙,他一定义不容辞,久而久之,杨卓舒便结交下了广阔的人脉。
在杨卓舒的这些人脉当中,有很多人都是商业上的大老板,随着长时间的相处,杨卓舒发现那些做生意的老板们生活条件一个比一个优越,尤其是做房地产行业的,看着他们每天豪车接送,出席各种高端场所,杨卓舒的心里便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既然他们能做房产能赚到钱,那我为什么不能?”
1993年,杨卓舒不顾亲朋好友的劝阻,果断地向报社递交辞呈,将发行社副处长的位置让给了别人。虽然杨卓舒离开了培养他多年的报社,但是他们之间并没有产生任何矛盾,依然相处得像朋友一样,或许这正是杨卓舒的魅力之处,即使离开了对方,对方也不会怨恨你。
成为“无业游民”之后,杨卓舒脑海中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去做房地产生意,但是他手里的那点积蓄根本就不够用。别看杨卓舒在报社的官位不小,但是那毕竟是国家创办的,一个月也只能拿到一些死工资,虽然要比老百姓赚得多一点,但是对于在那些商人面前,副处长的工资根本算不了什么。
想要干房地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本钱,要不然你拿什么盖房子呢?杨卓舒将家里所有的钱都凑在一起,也不过几万块钱,虽然在当时那个年代,几万块钱已经相当于好几十万的概念,但是要是想要投资盖楼房,这也只能算得上一点毛毛雨。
杨卓舒知道自己这几万块钱什么都干不了,于是就向身边关系好的朋友们借了点,然后还将一位关系最铁的朋友家里的,韩国大宇车作为抵押,总共凑到的十万块钱,在石家庄的一处城中村买下三十亩地,成立“卓达房地产公司”。
想要凭借10万块钱,30亩地皮进军房地产?这无疑在当时成为了房产界的一个笑话。那些早就在房地产行业立足多年的房地产商们,在了解到新进来的一个同行,做出这般荒唐的事情之后,没有一个人是看好杨卓舒的,就连杨卓舒那几个关系好的兄弟,也都对他好声相劝,让他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然而面对这些四面八方的质疑声,杨卓舒似乎并没有往心里去,因为小时候关于这种被别人嘲笑的事情,他经历得太多了,杨卓舒想的是:“只有成功才是最正确的对抗方法!”自己只管做,剩下的交给时间就好!
虽然杨卓舒从未涉及过房地产行业,按理说他应该会“比葫芦画瓢”,效仿那些成功的房地产商的方式,去构建、售卖房屋,但是杨卓舒却与他们的想法恰恰相反。而是先着手于房屋的销售。
其实杨卓舒之所以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他也想先注重房屋质量,但是他并没有钱,那十万块钱光是买了一块地皮之后,就已经所剩无几了,他哪还有钱去购买建筑材料。
关于房屋的销售方面,杨卓舒大费周章,他动用自己曾经在报社接下的人脉关系,只花费了一小部分钱,就将自己的房屋广告,填充到了报纸的大部分面积上,这么说吧,那段时间里,只要是石家庄的报纸上,就一定有杨卓舒的房屋广告信息。
而关于杨卓舒书的宣传广告,他直接将自己的楼房取名为“别墅”,并且以一千多块钱的价格每平米出售。虽然当时的时代并不如现在这样进步,但是市民们一听到“别墅”这个词语,再搭配上一千多块钱的价格,眼睛立马就亮了。
随后,原本无人问津的售货电话,一时间就被那些心动的市民们打爆了。眼看着登报打广告的策略小有成效后,杨卓舒又花了一些钱,在石家庄人口流动性最大的商场内,贴上了自己的房产广告。
就这样,在杨卓舒的大力推广之下,那些群众们便都安奈不住性子,不再在家中打电话询问,而是直接拿着现金还有身份证前去购买了,一窝蜂的挤到售楼处里签合同,而杨卓舒的房产也因此戴上了“一房难求”的高帽。
这边的预售效果非常不错,杨卓舒并没有闲下来在屋里偷着乐,而是充满自信的找到了材料供应商,想要从他们那里“借”来一些材料。材料供货商见杨卓舒的房产销售空前火爆,有些心动,最终靠着杨卓舒的三寸不烂之舌,他为自己房地产公司招来将近三个亿的建筑材料。
在杨卓舒的精心布局之下,自己的房子不仅招来了材料投资商,更是将以后的售楼问题一并解决。杨卓舒从刚入行时被人人嘲笑,到后来突破销售记录一雪前耻,他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一时间杨卓舒就成为了石家庄,乃至河北最著名的房地产老板。
不过,杨卓舒这个“空手套白狼”的方法,确实是比较聪明的,但是如果在这之后没有好好的回馈给客户的话,难免就会为自己惹来一些麻烦。然而在不久的将来,杨卓舒就亲身体会到了。
杨卓舒的房产之所以能预售的如此成功,无非就是因为物美价廉,一个别墅每平米却只卖到一千多块钱,这样的价格跟“天上掉馅饼”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