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构建《道德与法治》课堂新生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3
深化课程改革,必须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相结合,基于核心素养的现代课程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将学生视为完整的生命个体,关注个体成长所需的必备素质和核心能力。因而,更好地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过程中聚焦本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真正构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新生态。

第一,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确定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

我们的课堂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时刻体现对学生们核心素养的关注,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学科教学中,这是构建课堂新生态的基础。因而,我们在学科内容的选择、目标的设立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落实,从学科特定内容出发,寻找到学科教学与核心素养的联结点、触发点、落实点。教学中,我们应充分着眼于《道德与法治》特有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在每项学习活动的设计中引导紧紧围绕“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的学科核心目标,明确每项活动设计的意图与指向,帮助与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从而为成为“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珍爱生命的人”。

第二,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应重视课堂的合作交流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指导与要求,能更好地使学习成为一种合作关系,通过人际交往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过程,它更有利于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即实现学生核心素养中的“社会参与”的能力。对于合作学习的重视,我们应深入地思考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如何提高课堂交流的效度。因而小组的合作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合作学习时,我们应特别注意对合作学习的目的任务的要求、对小组的分工合作、职责的指导,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职责,达到让每一个学生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合作学习与能力的提高,使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其次,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质量也影响着课堂交流的有效性。我们的课堂应充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时空,让学生的认识从自己学习体验感悟出来,从实践中体验出来的,更好地引发个体与群体思维碰撞。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会出现有效的课堂交流,课堂才会呈现出了动态的生命活力,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我们应坚信只有生生之间通过合作学习后得到的交流,才会成为更为美丽的涟漪和火花,才能让孩子们有更为深刻的思维交流与智慧碰撞,有更为精彩的感悟传达与体验分享,才能成就更有效度的课堂。

第三,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应重视引导学生体验探究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根源在于主体与道德环境的积极的交互作用──活动或实践。全新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紧密结合学生生活,更多的采用调查研究、参观访问、角色扮演、讨论辨析等方法,这一改变,也更好地体现了对“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因而我们的教学则更应该以学生的“学”的活动展开,各环节的安排都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课堂上学生们能经过充分的自学理解,提出问题,在课堂中通过交流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经历着知识的发现、验证,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着实际的接触,从而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积累了经验和智慧,获得了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感悟。在体验活动的设计上我们应注意适度---即适时的动静交替,在设计体验学习活动时,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性的设计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既要有角色表演、歌舞表演、情境再现等让学生动起来的活动,又要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讲授、欣赏、讨论、交流等让学生的身体静下来的活动。其次,活动的设计还应有“效度”---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环节,做到“以生为本”。同时,活动的设计更应有“梯度”,为了达成不同层次的目标,老师们设计的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应该先易后难,前一个活动是后一个活动的基础,后一个活动是前一个活动的提高和升华。

第四,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应更善于整合课程资源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体现综合性品质的“素养”,强调的是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强调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因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则应立足于学生身边教育资源的整合,实现从单一走向丰富,由单向走向综合,更好地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即关注学生的生活发展这条”主线”,善于整合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在面上去选点,组织教学内容;从而达到“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丰富课程的内涵,采用“特定学习方式”集结“最能体现本学科育人价值的根本性、关键性要素”以达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必须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把“学科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真正“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匠心独运,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去粉饰、表真情、除平淡、显生机,真正使《道德与法治》课堂体现出以核心素养为统摄,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全面地发展,更充分地发挥课程的育人价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