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层次在测试领域的使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写在前面:作为一个测试人员,一个问题或一个需求,在不同人的眼里,是不一样的。认知层次不一样,理解问题或需求不一样,解决这个问题或需求也就不一样。

NLP大师罗伯特•迪尔茨把人的逻辑思维分为6个层次:从下到上分别为:环境层、行为层、能力层、信念/价值观层、身份层与愿景层。

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关注点和应对模式。

1) 环境层 :聚焦于外在环境,支持条件,类似于心理学上的“外部归因”,认为问题的出现都是别人的错或者环境不好。

2) 行为层 :关注于自身行为,认为问题的出现是因为自己的行动力不够,其主要的应对模式是“行动、行动、再行动”。

3) 能力层 :关注于能力提升,认为问题的出现是因为自己能力不够,其主要的应对模式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4) 信念/价值观层 :关注的是什么对自己是重要的,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其主要的应对模式是“要做对的事情”。

5) 身份层 :关注的是“我是谁,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主要的应对模式“因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我会做出某种选择和行动”。

6) 愿景层 :关注的是“我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我如何能改变世界?”其主要的应对模式是“如何改变这个世界,让它更好?”

这个世界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达到愿景层,因为他们思考的是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典型人物有:乔布斯“活着就是为改变世界”。

对于同一个人,思维会在不同的层次之间切换。

拿测试来举例,在制定测试策略时更需要考虑到上三层,之后测试执行方面更多要考虑在下三层。

一个人思维层次的上限,决定了他的能力高度和解决事情的效果。

比如一个人最高的思维层次在 环境层和行为层 ,他认为自己没按时完成测试任务是因为自己外围依赖比较多和手工测试比较多,那他的表现就是尽量减少外围依赖,开发工具来代替手工测试,但显然这并不能解决问题。但如果他升级到 信念/价值观层 ,他会去复盘下,思考下对于自己来说什么最重要的,自己想要什么,要做对的事情。

比如准备测试大量的数据,手动处理可能用三天,但是用工具处理,也许只用半天,并且差错率更小。

对不同的人来讲,在一个低维视角的人眼里无法解决的问题,在一个高维视角的人眼里,问题可能就会变得很容易解决,甚至连问题本身都会消失。

对任何事情,从内而外进行提问,而不是剥洋葱式的从外而内。首先问“ 为什么 ”,透视事物的本质及原因;通过“ 如何做 ”,构建事情解决的逻辑体系,找到实现的渠道通路;最后“ 做什么 ”,构建纷繁复杂的业务枝蔓体系。

测试领域, kym 就是黄金圈法则的案例之一。测试任务前重要的是kym要知道自己的任务,why为什么要有这个任务?任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然后才关心how如何完成这个任务?最后是what任务具体做什么。

1.部门/项目间的沟通与协同

背景:混沌工程中注入故障到k8s系统后某个组件a发生主备倒换,微服务能否正常工作都依赖于这个组件a。

混沌工程(可靠性)的测试:期望系统在最短时间内,能够自动恢复。

组件a发生主备倒换,期望统计倒换时长。倒换时长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是某个组件倒换时长呢?还是整系统能对外提供服务的时长呢?站在产品角度和组件角度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如果聚焦于下三层,因为岗位职责不同、任务不同难以统一和协调,虽然有防火墙指派到人;如果聚焦于上三层,促使大家关注组织的目标,从产品角度思考,卖出去的是产品又不是这个组件,就可能会很快达成意见,使大家力往一处使。

2.员工管理(原文总结很好,待实践用用)

任何领导都可能听过员工的抱怨,诸如资源不够、公司绩效考核不合理等等。 作为领导,要善于给员工升维。

如果员工只是停留在环境层,领导可以把员工拉升到行为层。

比如员工说:业绩实现难度,因为公司没有给予相应的政策。

领导可以这样问:那在现有条件下,你可以做哪些工作,让目标可能实现?

员工停留在行为层:工作太多了,都干不过来。

领导可以问:那你觉得可以提升哪些能力,让你的工作干得更轻松一些?

通过为员工的认知升维,打开员工的视野与局限,促使目标实现。

3.职场的表扬与批评(原文总结很好,待实践用用)

在职场中,总体来讲批评多于表扬,并且常在上三层进行批评,但是上三层的批评会影响员工的自尊、自我效能感,不利于员工成长。

更科学的做法是表扬集中于上三层,批评集中于下三层。“你真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就比“你好勤奋啊!”更有激励作用;而“我感觉你的同理心不够。”就比“你真自私,做事只考虑自己!”更容易让人接受,并且让改进的方向更加明晰。

逻辑层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维模型,提醒人们穿过下三层,去实现对上三层的思考。

查理·芒格说:“思维模型会给你提供一种视角或思维框架,从而决定你观察事物和看待世界的视角。顶级的思维模型能提高你成功的可能性,并帮你避免失败。”

掌握了逻辑层次的分析工具,实现认知升级,促使人们去探索和发现自我和组织内在的渴望与动力,并以此创建更好的行动方案,最终能实现叠加式的进步。

记住爱因斯坦的那句话:“ 你无法在制造问题的同一思维层次上解决这个问题 。”要解决问题,需要思维上的升级,否则问题很难得到解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