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宏愿造就的奇迹——株洲早期建城史(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09
在抗日烽火中,株洲的历史脉络被两座坚实工厂——株洲兵工厂(发轫于331厂,专造炮火与步枪)和株洲机车厂(原名282厂,深耕机车制造)深深烙印。1936年,国民政府在此播下工业的种子,兵工厂应运而生,直至抗战岁月的洗礼与战火摧残,直至1949年解放军的接管,它见证了历史的更迭。1950年,这两座工厂合二为一,诞生了中南兵工总局,吴运铎,这位《把一切献给党》的英雄,成为首任厂长,其坚毅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同年,粤汉铁路总机厂在株洲落脚,程孝刚与茅以新两位先驱者引领,工厂规模扩大,尤其在机车修理领域独树一帜。即便在战争的硝烟中遭受重创,1949年后,株洲的工业遗产仍在废墟中涅槃重生。同样,株洲机车厂也未能幸免于战火,解放军的到来带来了新的生机。此时,株洲的未来发展蓝图亟待规划,1953年的政府会议成为关键节点。

在这次会议上,长沙、株洲和湘潭的命运被紧密相连。代表株洲的吴占魁,以其前瞻性的视角,提出了一项大胆的构想——“毛泽东格勒”计划,主张将株洲和湘潭定位为工业重镇,而长沙则被设想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他的提议,如同一道光芒,照亮了长株潭三城的工业发展之路,标志着株洲早期建城史中一个宏愿的诞生,也是其迈向现代化的里程碑。

这次会议的讨论不仅影响了株洲的工业布局,也奠定了日后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基础。每一个决策,每一个宏愿,都在历史的车轮下,转化为株洲从战火中崛起的奇迹。如今,株洲的故事仍在继续,那座兵工厂与机车厂的影子,已成为这座城市独特的历史记忆,激励着每一个株洲人砥砺前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