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因联金灭辽而亡,为什么南宋执意还要联蒙灭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1-22

宋和南宋的灭亡极为相似。


(“联金灭辽”,北宋的灭亡颇有些咎由自取)

北宋通过“海上之盟”和金勾搭在一起,抛弃了数百年的盟友辽国,结果没想到金国在灭亡辽国后顺手就把北宋给灭了,“靖康之耻”让南宋军民刻骨铭心。而继承北宋衣钵的南宋丝毫没有吸取教训,他们被灭国仇恨蒙蔽了双眼,为了报仇再次联合蒙古灭了金国,于是历史重演,蒙古灭金国后马上将矛头指向了南宋,崖山一役南宋灭亡。


(“联蒙灭金”,南宋的灭亡就颇有些无奈,实在是实力有限,天命如此)

北宋的灭亡,或多或少都有咎由自取之处,但说南宋朝廷鼠目寸光、不吸取教训,重蹈覆辙可就真的冤枉人家了。南宋君臣们并非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但“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南宋倒是想“联金抗蒙”来着,但对比金国的骚操作,南宋朝廷已经是做得无可挑剔,不是蒙军有高达,实在是金军太猪头啊!

实际上还没等蒙古出手,金国就已经开始迫不及待地作死了。

断夏


(蒙古征伐西夏,完颜永济见死不救,西夏向蒙古求和并宣布和金断交)

西夏自元德四年(1123)与金议和并向金称臣以来,两国和平交往八十余年,虽也小有摩擦,但彼此也还算合作愉快。

随着蒙古的崛起,西夏和金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变。对于成吉思汗来说,想要一口气吞掉金这个庞然大物对刚崛起的蒙古来说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采取逐步削弱,打击金国有生力量;剪除金国羽翼,使其孤立无援的方法。

蒙古人首先将矛头对准了金的亲密盟友西夏,为了消除潜在威胁并孤立金国,成吉思汗制定了“灭金先灭夏”的大方针。


从1205年开始蒙古先后三次进攻西夏,公元1209年蒙古人更是一路势如破竹,兵锋直指西夏首都兴庆府,眼看兴庆府危在旦夕,夏襄宗派遣使臣紧急向金国求援:老大,看在多年的情分上拉兄弟一把!

一方是有野心,不老实的蒙古,另一方是老实安分,合作多年的西夏,做这个选择题似乎并不难。但金国首脑卫绍王完颜永济(金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为人庸碌无能,后被废)却选择了袖手旁观不趟这趟混水,尽管满朝大臣恳切诉劝说—“西夏若亡,蒙古必来攻我,不如与西夏首尾夹攻,可以进取而退守。”完颜永济却乐观地认为“敌人相攻,吾国之福,何患焉?”让西夏和蒙古互打,我们坐收渔翁之利不就行了?


(给金国这口棺材敲下第一颗钉子的完颜永济)

吾国之福?渔翁之利?自以为得计的完颜永济很快就笑不出来了,由于金国援军不至,西夏只能向蒙古请降议和,在缴纳了大量金银珠宝、牛羊牲畜并献上亲闺女后蒙古总算是同意了西夏的请求,自此西夏成了蒙古的附庸并忠实执行“附蒙伐金”的政策。由于完颜永济见死不救,西夏人将损兵折将、纳土请降的屈辱和怨恨都撒在了金国身上,从公元1212年夏襄宗率军侵略金边境葭州开始,夏金之间爆发了长达十余年、大小战役二十余次的军事冲突,常年的战争使得两国民生凋敝,经济崩溃—“精锐皆尽,两国俱敝”,完颜永济本想驱虎吞狼,没想到却适得其反,让小弟西夏成了蒙古人的打手。

绝宋




(野狐岭之战彻底打掉了金的大国地位)

公元1211年,刚揍完西夏的成吉思汗又马不停蹄亲率大军伐金,经过会河堡、乌沙堡和野狐岭等一系列战斗打的金军溃不成军,一时之间河北空虚,局势危如累卵。蒙古大军又在三年后再次伐金,这次战事更加顺利,蒙古人攻破居庸关一路推到了中都城下,眼看无法抵抗蒙古的攻势,金宣宗只能献出宗室岐国公主、五百童男童女以及金银马匹无数,并和蒙古签订城下之盟才送走了这群大爷。

蒙古人虽退,但刚继位不久的金宣宗被彻底吓破了胆,在他看来中都已经十分危险,为了规避蒙古大军锋芒,他不顾大臣劝阻强行下令将首都从中都迁往汴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