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是那首诗歌里面的,全文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9

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是那首诗歌里面的,全文是什么?

【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出自【撷芳词】
【撷芳词】年代: 宋
【撷芳词】作者: 无名氏
【撷芳词】全文
风摇荡,雨濛茸。翠条柔弱花头重。春衫窄。香肌湿。记得年时,共伊曾摘。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关山隔。晚云碧。燕儿来也,又无消息。
【撷芳词】对后世的影响:陆游的名篇《钗头凤》词调正是根据《撷芳词》改易而成。

"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的出处

五代无名氏《撷芳词》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词调是根据五代无名氏《撷芳词》改易而成。因《撷芳词》中原有“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之句,故取名《钗头凤》。陆游用“钗头凤”这一调名大约有两方面的含意:一是指自与唐氏仳离之后“可怜孤似钗头凤”;二是指仳离之前的往事“都如梦”一样地倏然而逝,未能共首偕老。因为这首词是咏调名本义的本事词,所以须首先交待一下词中本事。
一般的说法是:陆游初娶舅父唐闳之女,婚后夫妻相爱,而陆游的母亲却不喜欢自己的侄女,陆游迫于母命不得不与唐氏离异。离异后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在一次春游中陆游与唐氏及其后夫士程邂逅于绍兴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唐氏得后夫同意,遣人送酒馔致意,陆游感于前事,遂题此词于沈园壁上。以上情节来自宋周密《齐东野语》,查其中却有失实之处。盖唐闳为鸿胪少卿唐翊之子。陆游有舅父六人,但其中并无唐闳(详见拙著《宋词选语义通释》附录二《陆游<钗头凤>词若干问题质疑》所引宋王珪《华阳集》卷三十七《唐质肃公介墓志铭》)。陆游与前妻唐氏自然也不是表兄妹。但据宋代诸家笔记所载,陆游与前妻唐氏在一次春游中于沈园相逢,晤谈之后而作此词这是可以相信的。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是男子口吻,自然是陆游在追叙今昔之异;昔日的欢情,有如强劲的东风把枝头繁花一扫成空。别后数年心境索漠,满怀愁绪未尝稍释,而此恨既已铸成,事实已无可挽回。下阕改拟女子口吻,自然是写唐氏泣诉别后相思之情:眼前风光依稀如旧,而人事已改。为思君消瘦憔悴,终日以泪洗面。任花开花落,已无意兴再临池阁之胜。当年山盟海誓都成空愿,虽欲托书通情,无奈碍于再嫁的处境,也只好犹夷而罢。此词口吻之逼真,情感之挚婉,都不类拟想之作。如果没有生活原型作为依据,只凭虚构是不会写得如此真切感人的。以上谈的是这首词的总体印象,为了印证这一印象,还可以从语言意象入手做进一步的分析。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这三句抚今追昔,所表现的情感是极其丰富而又复杂的。“红酥”言其细腻而红润。李清照《玉楼春》(红梅)词:“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看南枝开遍末?”词中以“红酥”形容红梅蓓蕾之色,是个令人陶醉的字眼儿。陆游用“红酥”来形容肤色,其中便寓有爱怜之意。词人为什么只写手如红酥?这是因为手最能表现出女性的仪态。如《古诗十九首》“纤纤濯素手”;苏轼《贺新郎》“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都是借手来显现人物的体态与仪表的例子。但在这首词里,词人不仅借对手的描写来衬托唐氏仪容的婉丽,同时联系下句“黄縢酒”来看,正是暗示唐氏捧酒相劝的殷勤之意。这一情境陡地唤起词人无限的感慨与回忆:当年的沈园和禹迹寺,曾是这一对恩爱夫妻携手游赏之地。曾几何时鸳侣分散,爱妻易嫁已属他人。满城春色依旧,而人事全非。“宫墙柳”虽然是写眼前的实景,但同时也暗含着可望而难近这一层意思。“东风恶,欢情薄”是借春风吹落繁花来比喻好景不常,欢情难再。“东风恶”的“恶”字多有人理解为恶毒之恶,这是不对的。由于对“恶”字语义的误解,更将此句加以引伸,认为“东风恶”是陆游影射自己的母亲太狠毒,拆散了儿子的美满姻缘。这更是望文生义的无稽之谈。为了纠正对此句的错误理解,在此不得不稍加辨证。盖宋元时语中的“恶”字本为表示事物程度的中性“甚词”,义同太、甚、极、深,并不含有贬义。如康与之《忆秦娥》词:“春寂寞,长安古道东风恶。”意谓春光已去,而长安古道上的春风还在劲吹。周邦彦《瑞鹤仙》词:“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是说西园落花已经飘零满地,东风又何必刮得如此之甚呢!元胡只从《快活三过朝天子》散曲:“柳丝舞困小蛮腰,显得东风恶”。这是形容春风中杨柳不停地迎风飘舞,显得东风甚猛;如果柳丝是小蛮(白居易有妾名小蛮,善舞)的腰肢,她必定感到十分困倦了。据此可知“东风恶”并非影射陆游的母亲。至于这首词在客观上是否具有反封建的社会意义,这是另一回事,不应和词的本文阐释混为一谈,否则将会曲解作品原意而厚诬古人之嫌了。辨证既明,那么“一怀愁绪”以下三句自然是紧承好景不常,欢情难再这一情感线索而来,是陆游在向前妻唐氏倾诉几年来的愁苦与寂寞。最后结以“错、错、错”三字,却是一字一泪。但此错既已铸成,即便引咎自责也于事无补,只有含恨终身了。
词转下阕,却另起一意。这里是用代言体直拟唐氏口吻,哭诉别后终日相思的苦情:“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这三句词因为是拟唐氏口吻,所以仍从往日同赏春光写起,而丝毫没有复沓之感,反而令人觉得更加凄楚哀怨,如闻泣声,如见泪眼,人物音容,宛然在目。“春如旧”一句与前阕“满城春色”相对应,既写眼前春色,也是追忆往日的欢情,但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了。“人空瘦”,正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一个“空”字,写出了徒唤奈何的相思之情,虽然自知相思无用,消瘦无益,但情之所钟却不能自己。“泪痕红浥鲛绡透”,正是数年来终日以泪洗面的真实写照。“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四句写出了改嫁后的无限幽怨:任它花开花落,园林清幽,但却无心观赏登临。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认为:“‘闲池阁’此指沈园近迹。”虽也可通,但不如解为赵氏园林为更近词之本意。盖从前阕“满城春色”,后阕“春如旧”所写景色来看,都不是暮春气象。因此说“指沈园近迹”就与前文牴牾不通了。另据陈鹄《耆旧读闻》说:赵士程“家有馆园之胜”,可见这两句指唐氏改嫁后不能忘情于前夫,赵家虽有园林池阁,却因抑郁寡欢而从未登临。下转“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用前秦苏蕙织锦回文诗赠其丈夫故事,直将改嫁后终日所思和盘托出,补足上二句之意。结句“莫、莫、莫”三字为一叠句,低徊幽咽,肝肠欲断,这是绝望无奈的叹息,也是劝慰前夫,自怨命薄的最后决别。据说唐氏在沈园与前夫会晤之后,不久便抑郁而死。
前人评论陆游《钗头凤》词说“无一字不天成”。所谓“天成”是指自然流露毫不矫饰。陆游本人就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正因为词人亲身经历了这千古伤心之事,所以才有这千古绝唱之词。这段辛酸的往事,成为陆游终生的隐痛,直到晚年他还屡次来到沈园泫然凭吊这位人间知已,写下了《沈园》诸诗,因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再引证了。

皆如梦,何曾共,可怜孤如钗头凤?出自何处!

这是亦舒小说《风信子》里面的话。

皆如梦,何曾共,可怜孤如钗头凤?出自何处!是什么意思,

这不是那位古代诗人的作品,是一个普通网友随笔中的题目。
我还在想着那个梦。梦中有一个声音问我,最渴望最需要的是什么。混沌中我只觉这把声音能让人放心的说出一切,于是不加思索的回答了。事隔多天,答案仍清清晰晰响在耳畔。我说:我想要怀抱的温暖。
梦醒之后,不敢相信内心的需要简单如斯。在清醒的时候,我会要很多很多钱,或者学习姜喜宝,先要很多很多爱,再其次要平安要喜乐,要健康的身体……是不是人在梦中所以如此不设防,暴露出来潜意识的渴望呢?
梦醒之后,羞愧难当。假使我要的真是很多物质,可能会释怀一笑,瞧,这么多年我终于也磨练出了铜墙铁壁,终于晓得精打细算,做了合格的红尘打滚人。记得谁说过,在地球这个遍地黄金的大都会,追求物质,反而平安喜乐。可怜可悲,不是没有经历过理想的颠覆和现实的无常,却仍旧执着于要灵魂要理想。好似满脸皱纹的八十老太还买上一朵红花插在鬓角,且莫说别人如何哑然失笑,我自己倒也觉得有些疯癫了。
梦醒之后,不期然想起梅艳芳在一首MTV中自白道:“我要的其实很简单,是非常非常简单的,一个男人真的爱一个女人的感觉。”这个曾公开过九位男友的女人,孤独的穿着婚纱死去,这种简单之于她或许是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至死未觅。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们都曾立志要当怎么样怎么样响当当的大人物吧?很久以后我发觉,等待着整治我们的是命运模子,无论多幺小心,都无法与命运争论,于是慢慢放弃改造宏谟,转而寻找生活中最踏实不过的温暖。从来都是天真的以为,只要勤奋、努力、好好做人,愿望就可以达到,其实上帝并没有许诺,谁也没有告诉过我,需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哪怕我的需要卑微到只是一个拥抱。
人的肌肤大概也是有渴望的吧,我想我的那层皮只能算是身体第二层皮肤,爱人的贴近和覆盖才足有资格作为保护我的表皮。而今,别怪我总是 *** 裸的要,那失却表皮的肉体还有肉体下的心,你能想象她的惶恐吗?看过很多孤儿院的孩子等待人来领养时的眼神,畏萎缩缩却闪着刺痛人的盼望。有时候,觉得我也似那些孩子,或者是小王子中等爱的狐狸,你知道的,我要的也只是爱。
蝴蝶飞不过沧海,我不忍心责怪,只是我一直都在,在沙滩默默的等待着,整个世界的灯都亮起来了,为何你还是不来?
如果早知道过程这样艰辛,你还会对我说出那句誓言吗?我想我会。早说了这爱情是罂粟花,早说了再一步,不过是悬崖,跌入了悬崖,也不过是悬崖。我不回头也不后悔,曾绽放过的灿烂烟火能抵消我们为爱受的所有罪。
我说我要我们在一起,我说相爱的我们永远不分离,春夏秋冬说过了四季,还会再说下去的,我记得,我们许下的期限是永远。只是,只是欷嘘,午夜梦回的那份凄冷…………皆如梦,何曾共,可怜孤如钗头凤。
我想我是泪流满面了,而心中,心中的悲喜早已汇成河流。

陆游和唐婉的两首《钗头凤》全文是什么?

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的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钗头凤》全文

一、原文原下:
钗头凤 作者: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二、扩展知识:
1、创作背景:
词人陆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姓士族的一个大家闺秀唐氏(一说唐氏即陆游的表妹唐琬)。结婚以后,他们“伉俪相得”,“琴瑟甚和”,是一对情投意和的恩爱夫妻。而陆母恐陆游儿女情长,荒疏功业,时迁怒唐婉,责骂不已。不到三年,棒打鸳鸯。最初陆游暗想雪藏唐婉,但陆母当下,给儿子另娶王氏成妻,二人终于在母命难违的逼迫下,被迫分离,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彼此之间音讯全无。 七年以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与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唐氏安排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陆游见人感事,心中感触很深,遂乘醉吟赋这首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
2、作品简介:
《钗头凤·红酥手》是南宋诗人、词人陆游的词作品。此词描写了词人与原配唐氏(一说为唐婉)的爱情悲剧。全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
3、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钗头凤这首诗的题目为什么叫钗头凤

这是一首词,钗头凤只是词牌名,就是他写的词是按照这个韵律的,并没有任何意义

陆游的《钗头凤》诗的原文是什么?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