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礼仪之打破坚冰,社交沟通与互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3
在出席商务社交活动的时候,你经常会遇到陌生的面孔。假设你的着装非常端庄得体并且很适合那个场合,就像前面说过的,良好的着装能够赋予你积极的第一印象,打响了你在社交场合的第一炮。你检查了自己的身体语言,站得很直,也表现得很自信。好了,这个时候你的“成功之旅”已经有了良好的启程。接下来的挑战是:你将如何融入于他人交流的群体,如何成为他人目光的焦点?

社交场合人们经常会是一小群人一小群人地彼此交谈,现在思考一下:如果你作为一个刚刚到场的新人,你将如何使自己迅速而自然地融入这些小群体之中呢?你可能有意或无意地想过下面这些问题:

1.我的策略是什么,我应该怎样表达自己?

2.我怎样接近这个群体?

3.为什么我接近陌生人的时候感觉有些尴尬呢?

4.这个群体里的人对我的介入会是什么感觉呢?

5.我看上去很自信吗?

6.他们会喜欢我吗?

在任何场合参加活动都需要注意如何闪亮登场。几乎每个人都会注意房间的入口,学会利用“入场”取得优势。记住,这是机会的窗口。很多人常常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参加活动只要“露面”就可以了。而那些懂得把握出场空间的人绝不会匆忙走进去。相反,他们会花一点时间精心准备。以一个清醒的头脑明确你的目的并知道怎样达到目标,这是你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马到成功的重要前提。

不论参加商务还是社交活动,首先要搞清议程是什么、你参加这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当然,你不要漫无目的地“为去而去”。你要根据议程在你的脑海中产生一个合理的规划,并在此蓝图的基础上推介你的公司,或是你自己。

不论在哪里出现,成功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你为会议做好前期铺垫了吗?一个销售会议还是一个商务午餐?在开场之前做好主播工作和自我简介了吗?确保了这些准备工作的万无一失,下一步你再全神贯注于你的目的地----出席活动的这个场合。你需要见谁?之前务必要想好并了解好你应该见的人。请记住,你在社交场合或商务活动上作为来宾所必须完成的任务是:以让别人感到舒服的方式来展现你自己,展现你的公司,展现公司的产品。

在商务社交场合与不熟悉的人见面、互相介绍并开启彼此的“破冰”对话对你来说可能有点挑战,其实这对于任何人都是挑战。在社交场合表现得轻松自如的人,往往是那些善于反复练习,具备成竹在胸的人。孰能生巧,我们看到的舞台上的明星、运动场的球星的风采都是其在台下熟练基本功之后试下的。运动员的经验证实有效,相信对你的社交技能提升也是一样。

引言:礼貌是人类公出的金钥匙----松苏·内吉

哈佛大学、卡耐基基金和斯坦福研究所学院的研究结果指出:

品质、性格、软性技巧和能力......所有这些传达出一个信息----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你能够成功获取一份工作并能保住这份工作,其中有15%的愿意来自技术和知识;而成为职场上独占鳌头的佼佼者,85%来自你与他人打交道的能力。今时今日,你为人处世的哲学对于你将达到怎样的职业高度和个人目标都扮演着前所未有的重要角色。

读懂交谈的艺术意味着你首先要了解“交谈”具有双向的互动兴致,即双方共同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想法,并且表达自己对另一方的关注。所谓破冰小话题(small talk),是和人打交道的一种重要技能。辞典上对“破冰小话题”的定义是: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的友好交谈,尤其是在不熟悉的人之间。

破冰小话题是一种交谈的技巧,这只是人们为互相表示礼貌而说的话语,它不需要多么新颖或深刻的内容,却能够轻松打破僵局,建立起一种联系或在两人之间确定共同话题的基础,并使彼此感到愉悦放松。

记得坚持阅读报纸或者新闻周刊,学会让自己与时俱进,跟上当地、全国和国际的线性步伐,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气息,这样能够为日常交流增添一些有趣而富于价值的谈资,别人也会因此认为你见多识广而又勤奋好学。不过,永远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表现得无所不知,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有点“大智若愚”,并且总是不耻下问。

学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别人身上,而不是仅仅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多数时候,过分抻面于自己的话题往往容易忽视对方的感受,一个自顾自滔滔不绝的谈话有可能让对方心生厌烦,也在无意中营造了一个偏执、傲慢而自大的形象----记住,所谓“沟通”,是同时囊括双方的“交流”和“互动”,不要总是心心念念于你所喜欢或擅长的话题,记住:多多关照一下对方的兴趣点和注意力!

打断别人的谈话时很粗鲁地行为,这样你不仅会中断对方流畅的思路,同时也打消了人家讲话时原本兴致勃勃的心情;另外,也不要自作聪明地结果别人没说完的话----当对方停下来寻找适当的词汇时,千万不要着急为他不全句子,你或许觉得自己是在帮助他人,却不知道无形之中已经给人留下了急切而又不耐烦的印象。

只有当你必须立即告诉对方某些事情时,才可以在别人没说完话的情形下插话----不过,即使是在这种请鲁昂下,你也应该先使用“抱歉,打断你一下”或者其他的礼貌用语提醒对方。

倾听是一种美德,聆听是一门艺术,欣赏是一种修养----注意听取别人的观点并有理有据地适当发表言论,对他人而言是一种基本的尊重,对自己而言也能大大降低话语的“失误率”。正所谓言多必失,信口开河、口无遮拦常常会消除言语的艺术,人云亦云地应声附和也容易给人缺乏主见的印象。事实上,暂停和沉默如同绘画中“留白”一样优美,并且表现出你是一个富于耐心和充满体贴的人。

你有没有注意到,最健谈的人往往也是最好的聆听者?应该了解,聆听是一门有意识的艺术,它需要大量的训练,尤其当你面对一些不那么善于表达的人之时。请记住:

n一定要看着对方并时刻注意对方声音的变化;

n注意聆听内容,允许对方把整个想法说完了再回复;

n如果你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勇于提出疑问;

n当你不同意某一观点时,要保持克制和冷静;先允许对方说完,再试着总结他们所说的内容,确保你的理解的正确性;

n忽略那些让人分心、使人糊涂或与主题不相干的内容;

n不要完全不予回应----躲在迷宫中在某些场合可能是个好主意,但在主要问题上需要保持聚焦;

n有技巧的聆听还有一点是需要适度地反馈,即让对方知道你已经明白了他说的话。如果一个人语速缓慢或显得犹豫不决,不要冒冒失失地试着帮他们说出他们要说的话----这将明显表现出你的不耐烦和粗鲁傲慢,几乎和与别人谈话时不停看表或在座位上坐立不安一样怠慢无礼。

“思考”或者可以更准确地说是“为他人多考虑”,这一要点适用于沟通互动中的所有情况----它不仅包含选择交谈的话题,而且包括观察听者的反应。记住,开口说话前一定要再三斟酌对方是否愿意听到自己即将出口的话。

尽量避免和别人谈论你不熟悉或者不能全然驾驭的话题,比如:

n对方的健康和日常饮食习惯;

n东西的价钱----很庸俗;

n私人问题,如“你挣多少钱”;

n不友善的八卦;

n冷笑话----你可能被贴上粗俗的傻瓜标签;

n在你不认识的人群中谈论有争议的话题;

n在你准备抽身离开前一定要和对方结束一段谈话。你在走开前可以说些类似这样的话:“和你谈话很开心,希望我们能再次碰面”。

看过上面的原则和技巧,你是否有些跃跃欲试呢?事实上,为彼此的互动“打破坚冰”并开启成功交流之门并不是什么难事。下面我们为你列出一张简短的清单,希望你把它牢记在心并时时提醒自己“要注意”,从这里起步,让你的互动能力迅速进阶吧!

在参加活动前先吃点东西,不要再活动现场让人感觉你很饥饿----就算你真的很饿,也要想到你被邀请来的原因不只是为了享用美食。

到场后,主动向活动组织关键人物报到,这是在商务社交前线展示公司形象的好方法。记住:你参加商务活动,代表的是你的公司。参加活动的这一出发点要让公司内部的管理层都清楚,并要求外出参会者都做到。如果你是公司领导,你要为下属做一个好的榜样,领导者的举动总是下属的行为典范。

用温暖的问候和亲切的握手来结实并尊重对方,要让自己看上去很合群,并且富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首先询问并获得许可。伸出你的手“你们好,我能加入你们的谈话吗?”这是别的人也会自我介绍。

避免介入的状况。例如,当你看出两个人正在谈心时时不方便介入的;通常加入三个人或者三个人以上的谈话则比较合适。

通每个人握手,在小范围内不要漏掉任何一个人。

需要注意的是,在当今公众形象引起高度关注和容易产生异议的环境下,在商务场合异性之间要避免可能引起他人误解的多余身体语言。更要抵挡他人不适当的肢体语言,如果有人在商务场合对你表达得过于暧昧,你要学会自我形象的维护。简单的做法是:退后一步,避免对方进一步的接触。

如果是一个小型的聚会,你要尝试去和每个人都有简短交流,让别人知道你的存在。

不管你在哪里----商务集会、大型会议、鸡尾酒会或者私人晚宴,都记住不要羞涩,学会自信地展示你自己。有一个简单的公式来告诉你怎样把握出场和回旋于这个空间。这个公式是:举止行为要表现出你是属于哪个环境的。

握手是能助你一臂之力的重要技能。当你接近一个群体的时候要带有微笑,与离你最近的人主动握手,如果适当的话,说你的名字和公司名。记得要向群体中的每个人伸出手。不要只和一个人握手,,而跟其余人只是打招呼----这样没有握手的人会觉得自己被忽略了。

你可能已经是群体中的一员,当有新人想要加入时,群体中的人要记得:要敞开欢迎新人,而不要表现得封闭或让人觉得难以接近。问问你自己“我想要被人拒之门外吗”,说不定,这个新人很有可能是你潜在的客户或者某个极有价值的人物。

在和别人互动时要一直展现你的软技巧。美国一位经济学家研究的结果显示,86%的公司领导认为,软技巧是他们用人条件中最重要的标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