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震:展望2019年,金融科技的十大趋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0

2018年12月28日,环球趋势大会在北京落下帷幕,为期一天的大会从 财经 、 科技 、企业责任等多个维度深度探讨了在中国愈来愈开放的背景下,企业如何实现高层次创新,吸引了来自 社会 各界超过1000多人参会。

在环球趋势大会上,中央 财经 大学教授、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院院长黄震表示,2018年的十大热词之首肯定是金融 科技 ,在所有的检索工具当中金融 科技 这个词热度远远超出了互联网金融,也超过了 科技 金融。

在黄震看来,未来金融 科技 可从以下10个方面去看,这10个方面,预示着中国2019年金融将大踏步的做一个调整:

第一,金融 科技 成为各地、各国规划发展方向。 我们中国北有北京、南有广州、深圳,东边有杭州,都在拿金融 科技 说事,出台了地方金融规划,都拿金融 科技 作为重点题材。全球各地大体也如此,美国、英国、中国等金融发展引领潮流,都在以金融 科技 作为未来金融发展的动力来进行培育。

第二,监管 科技 迅速崛起。 在金融 科技 发展的背后,监管者也在谋划顺应时代潮流,接纳或拥抱 科技 发展。监管 科技 发展也许是属于金融 科技 的一部分,也许会形成一个新的部门,中国的监管 科技 在世界上应该是走在最前列的,监管者已经明确表态要进一步加大这方面发展,特别是像证监会发展出智能监管,银保监会发展出的一系列监管平台。

第三,内控 科技 ,会逐渐分化 ,成为一支又一支的支持金融 科技 细分发展的趋势。包括合规、风控、安全、信用等平台企业所要用的技术,尤其是合规 科技 ,英国的合规 科技 最初被译为监管 科技 ,但我认为在中国称之为合规 科技 更合适,因为是被监管对象想用 科技 适应监管的要求;风险 科技 大家都知道不仅是国家要防风险,企业、平台都要做好防控;安全 科技 、信用 科技 等这些在中国都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做监测、评估,用技术手段替代传统靠人的方式,基于定性的研究越来越定量化。

第四,在金融领域中,AI金融会进一步趋热 ,在创新金融领域会有很多技术在驱动,像区块链,为什么我们要把它提上来呢?因为区块链我们正在要求去货币化,进而可能让他去金融化,有一些可能做后台技术支持,但是他做到前台来是有问题的。所以智能金融会发展,如何与智能监管相结合,我们监管部门也会用AI来进行监管。所以AI在2019年会进一步引领潮流。

第六,持牌金融机构唱主角。 持牌金融机构将会在金融创新生态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我们国家明令所有金融业务必须纳入监管,并且实施牌照管理,创新的接力棒,凡是涉及金融的技术平台、公司等只能逐渐进入后台,前台的要将持牌金融机构推上来。并且我们的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使命已经下了硬指标给持牌金融机构,他们也必须担当起来。

第七,金融 科技 企业面临转型、改名、退隐,从C端走向B端。 大家可能都知道很多大企业BATJ等,有的企业已经改名或纷纷调业务,重点转向做后台技术数据等服务。从C端到B端,过去直接为消费者服务,现在慢慢这些业务不能直接做,主要向持牌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服务、数据服务。

第九,制度创新。 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度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我们一直呼吁要加强制度创新。如何补齐制度创新的短板,在金融领域中间主要是适应新技术推动的潮流,用技术的规则逐渐升级,让标准、规约、流程等逐渐从软法转化成硬法,现在我们国家正在路上,走出了很多具有 探索 性的方法。最近刚性执法可能有点过严,要谨防运动式执法产生次生风险,我们要增加些柔性弹性,在制度空间中要保留创新的余地。

第十,赋能金融还会继续被热捧 。今后三年,赋能金融要解答一个重要问题:金融为何而生?金融为何而存?——要为实体产业提供动能,要发展实体经济,金融不是吸血虫,而是要赋能,这样金融才能有活着的意义和价值。所以,赋能金融才能给金融变革提出一个中国的智慧、生态,增加一个中国方案。金融 科技 的赋能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赋能链,从 科技 企业赋能金融机构到金融机构赋能实体产业,这是一步步传导的过程。赋能不仅是 科技 赋能金融,金融也要赋能产业、赋能区域发展、赋能城市建设等等,我称之为赋能链的扩展。

在展望未来时,我们不能够忘记过去, 历史 总是惊人的相似,我们要努力减少重演过去的风险事件。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所以,我们期待有关方面能够总结 历史 经验,吸取以往教训,让金融 科技 在2019年更加 健康 顺利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言献策

由中央 财经 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院院长黄震教授主编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安全发展报告2018》即将公开发行,如果您对本报告有好的建议,欢迎您发送邮件到[email protected]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