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求皆苦,无欲则刚 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是:如果老是感到不满足,就会活的很痛苦;但如果没有什么欲望,那么就会变得坚强。

作者: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

原文: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释义:孔子有天感慨说:没有见过一个真正够得上刚强的人。有人说:申枨(音成),不是很刚强吗?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有欲望,怎么说是刚呢?

这里的“刚”,不是指血气之勇,脾气大,而是说一个人的意志、修养和品德,是与“欲”相对应的。

刚与欲不兼容,刚必不欲,欲必不刚。刚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古人如文天祥可以对照,所以流芳千古。

扩展资料: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15
是是非非 烦心事每天都有 如果一直有欲望 想要求什么 一定会觉得痛苦 无欲无求则可以 截然一身《无欲无求 逍遥自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5-09
内涵的意思:有求于他人他物,便会觉得痛苦(这年头借钱和求人帮忙最难,你懂的)。如果降低欲望,事事无所求(终极奥义便是彻底领悟万物皆有生盛衰亡,做到视死如归),你就变得刚强,没有人能控制和欺负得了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