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养生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0
中国古代有“两个半完人”,两个完人指的是孔子和王阳明,那半个指的是曾国藩。曾国藩大叔幼时天资愚钝,年长又疾病缠身,但凭借超凡的毅力,最终竟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堪称奇迹。

在疾病缠身的苦境之下而能做到三不朽,与他善于 养生 ,能够合理地维护和利用体力、心力有密切关系。曾大叔的 养生 之道有这样几个要点:

一、不信医药

曾大叔一生有“三不信”的信条——“不信僧巫,不信地仙,不信医药”,在《曾国藩家书》里,他多次以“三不信”劝诫家人。就“不信医药”这一条,他常说:“药虽有利,害亦随之,不可轻服。”这种观念与今人常说的“是药三分毒”大至同义。

一灯哥觉得大叔的主张是值得我们留意的。 养生 之道,根本的依靠是人体的自我调节和修复的机能(免疫功能)。维护好这个机能,平常小病小伤可以不药而冶。不药而冶的过程,就是人体免疫功能在与疾病的斗争中进行强化锻炼的过程。这个道理不只是中医这么看,西医也这么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薄世宁医生也说过类似的话。的俗话说“药能医假病”,背后其实就是这个原理。当人体的生命力还够强,免疫功能还在时,用医药给予必要协助来对付疾病,此时医药是有用的。要是人体必要的生命活力已经丧失,没有了免疫功能,医药也无能为力。

但是,这样说不是排斥医药。有时出现了短时间内可能危及生命,或危及人体某些部位的伤病时,单纯靠免疫系统不能对付这种问题。此时必须用医药等外力来协助。

所以,曾大叔虽有“不信医药”的信条,但该用医药的时候他并不盲目排斥。关键是要把握好本末关系——维护人体机能是本,而医药是末。

二、君逸臣劳

古人把心称为“天君”,而把肉体视作天君的臣仆。君逸臣劳,就是说心要常保宁静,以静养心;而身体则要勤加磨练,以强壮筋骨。大叔曾说:“省思虑,除烦恼,君逸之谓也;行步常勤,筋骨常动,臣劳之谓也。”

怎样做到“君逸”呢?

一是不做亏心事。用曾国藩的话说就是:“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

二是少动心。喜怒有度,保持情绪平和。

三是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他的方法是“以志帅气”,就是顽强的意志来涵养自己的心绪,使之远离消沉颓废。

如何“臣劳”呢?

大叔的“臣劳”主要是在工作和学习上。他作为朝廷重臣,非常敬业,当天的事当天必须做完;作为家中长子,作为一个丈和父亲,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几乎每天都要写家书,把自己所做所思所想一一向家人交待,又对家里的事细细细安排;作为官场中人,他每天要应对大量迎来送往的事。做完这些,他还要每天练字、读书。在生活上,他临睡必洗脚,早晚饭后步行三千步。这些事忙完下来,每天都弄到精疲力尽,可谓“臣劳”到了极致。

三、重视“食眠”

饮食起居占人类生命的很大比重,它们不形成生产力,但却是保证生产力的基础。大叔对饮食和睡眠很重视,也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他说:“ 养生 之道,当于‘食眠’二字悉心体验。食即平日饭菜,但食之甘美,即胜于珍药也。眠亦不在多寝,但实得神凝梦甜,即片刻亦是摄生矣。”

四、保持 健康 的业余生活

书法是曾国藩平日修身养性的重要方式,他对书法也有一番深刻认识——把练字作为培养忍耐功夫、锻炼身体的一种方法。他说:“每日临一百字,将浮躁处大加收敛。心以收敛而细,气以收敛而静。”

他还酷爱围棋,在繁忙的军务政务之余,围棋是他调节头脑、放松精神的重要方法。

工作学习之余,他戒除一切不必要的应酬排场。对此,他从入京为官之后就定下“夜不出门”的规矩。应该说这一规矩对于保证曾国藩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大量学习、安排自己的个人生活是重要的保障。

五、乐群好施

人是 社会 性动物,不能融入群体,对于人的身心是极大的摧残。曾国藩一生对于应酬处世十分在意,对于亲友同僚总是慷慨相助,使得他能够始终有良友相伴,又得到 社会 的高度认可和接纳。

曾国藩在《戒子书》中说:“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曾国藩家书》中有很多他接济亲友的故事。因为他乐群好施,在京期间他几乎成了湖南籍官员的“盟主”,同乡间的重大活动,以及各家有喜事丧事很多都请他主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