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是什么病?怎样治疗能治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12-06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everecombinedimmunodeficiency,SCID)是儿科医师必须面对的急症,不经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患者基本在婴儿期夭折,实验室表现为淋巴细胞明显降低,CD3、CD4和CD8基本缺如,临床诊断较容易。但一部分SCID基因减效突变可导致不典型临床和/或免疫表型,使诊断困难。具有T-B-SCID基因突变的患儿易于出现临床相对轻的联合免疫缺陷病(CID)。由正常发育的但伴有内在缺陷的T淋巴细胞导致的CID是近年的研究热点。综合征伴发的CID亦与临床密切相关。现阐述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分子特征、临床特点、实验室发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为儿科医师在此领域的诊疗工作提供相关信息。
1 不典型SCID
在SCID中,T-B+SCID占30%~50%,特征为循环T淋巴细胞缺如伴正常或升高的B淋巴细胞,体外对丝裂原和抗原的增殖反应缺失,体内抗原刺激不能产生特异抗体,胸腺发育不良、缺乏皮髓质分界和胸腺小体。临床表现为严重、早发的感染和生长不良。除非HSCT或基因治疗,1岁内患SCID是致命的。
X-SCID是最常见的SCID,于1993年确定致病基因为白细胞介素2受体γ(IL-2Rγ)。IL-2Rγ链是除IL-2外其他细胞因子受体的共同组成成分(IL-4、IL-7、IL-9、IL-15、IL-21)。T淋巴细胞发育缺陷主要源于IL-7R通路受损。自然杀伤(NK)细胞缺陷可能源于IL-15R通路缺陷。虽然受体缺乏内在激酶活性,但可募集和利用细胞内激酶来介导目标蛋白磷酸化。几例错义突变导致氨基酸替代(R222C)的婴儿具有不典型免疫表型,胸腺结构正常,循环T淋巴细胞数量正常,且呈多克隆性,对丝裂原和抗原的增殖反应大多正常,但添加外源性IL-2,不增强对抗CD3的增殖反应,可能源于与IL-2亲合力低。拼接区突变产生2个转录本,一个转录本含有一个氨基酸替代,引起细胞表面高亲合力IL-2R表达减少,患者循环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数目正常,抗原特异的免疫反应缺陷。L271Q突变导致γc依赖的蛋白酪氨酸激酶3(JAK3)结合的细胞内信号降低而不是缺失,患者逐渐出现T淋巴细胞活化表型。一些X-SCID患者循环T淋巴细胞数目逐渐增加。1例单倍型相合的干细胞移植患者数月后出现保留部分功能的自主T淋巴细胞。
JAK3是细胞质内的一种酪氨酸激酶,与γc物理和功能上相关联,允许细胞因子依赖的信号转导。患者表型与γc缺陷一致。残留JAK3蛋白表达和功能患儿出现自主的、活化的、寡克隆和功能低下的T淋巴细胞。1个家族内多个受累患者出现不一样的表型,突变为复合杂合的起始位点突变和拼接区突变。临床特征包括从早发致命的机会感染,到严重淋巴增殖疾病,到存活至成年人伴传染性软疣的患者。循环T淋巴细胞呈寡克隆性,体外活化后不能上调Fas配体。1例患儿4岁未行干细胞移植,临床状态良好,其具有复合杂合的错义和拼接区突变,免疫表型为母体经胎盘输注T淋巴细胞和自主T淋巴细胞长时间共存,但自主T淋巴细胞在最初为多克隆性,随时间变为限制克隆性,保留部分增殖功能。
重组活化基因(RAG1/RAG2)编码的蛋白参与T、B淋巴细胞抗原受体基因的体细胞重组。该蛋白识别重组信号序列,产生DNA双链断裂,允许V(D)J片段重组,其突变导致抗原受体产生缺陷。Omenn综合征仅仅是SCID相关基因减效突变表型特征的一种,大部分是由RAG突变所致。RAG减效突变患者还表现迟发的肉芽肿和自身免疫疾病。在数例患者中可检测到循环B淋巴细胞和自身抗体。RAG基因减效突变所致的其他表型还包括特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和高IgM表型。临床与Omenn综合征需要鉴别者为SCID患儿母体T淋巴细胞经胎盘输注,国外报道出现率高达40%,导致临床表现与Omenn综合征难以鉴别,需经细胞遗传学,HLA配型或短串联重复序列(STR)方法进行鉴别。表型的异质性也可能反映由于第2位点突变或真正的体细胞逆转所致体细胞嵌合,至少保留部分蛋白表达和功能。一些患者可出现多个逆转事件。体细胞逆转的临床和免疫影响不好预测。对于SCID患者,体细胞逆转易出现于T淋巴细胞系,提示选择不同和/或逆转的T淋巴细胞前体的增殖优势。在一定情况下,SCID基因会导致不典型的免疫和临床表型,机制有待进一步分析。
2 Omenn综合征
Omenn综合征是SCID的特殊形式,临床表现同SCID,如婴儿早期出现病毒性、真菌性肺炎,慢性腹泻,生长不良。但与经典SCID不同,有明显增大的淋巴组织,严重红皮病,IgE升高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大部分Omenn综合征患者是由RAG1/RAG2基因的减效突变引起。亦与其他综合征性异常有关,尤其是软骨毛发发育不良、腺苷脱氨酶缺陷、DiGeorge综合征、CHARGE综合征、Ligase4缺陷。伴发的相关综合征特点有助于鉴别。T淋巴细胞共同表达CD45RO和HLA-DR,分别代表记忆和活化。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的体外增殖严重受抑制,对丝裂原和抗-CD3刺激的体外增殖变异大,但通常是降低的。体液免疫一致性受抑制,IgE水平经常升高。标志性特征是一个或多个T淋巴细胞克隆在外周血和组织中不正常扩增,机制为减效突变使胸腺内有限数量T淋巴细胞成熟。
目前观点认为RAG1/RAG2无效突变(<1%野生型重组活性)引起经典T-B-NK+SCID,减效突变(>1%野生型重组活性)引起Omenn综合征和其他表型。已有越来越多证据表明,RAG1/RAG2减效突变可引起除Omenn综合征外的明显不同的临床表型,如皮肤炎症不伴T淋巴细胞增殖(不完全Omenn综合征)、γδT细胞扩增和肉芽肿。
3 放射敏感 CID
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breaks,DSBs)是DNA损伤的致命形式,可导致基因组物质的丢失或重排,导致细胞死亡或肿瘤发生事件。DSBs可被电离辐射诱导或出现于正常内在过程包括DNA复制,减数分裂和V(D)J重组。DSBs的诱导产生一系列级联事件,包括断裂感知、信号转导和效应功能。参与的细胞机制包括DNA修复、细胞周期检查点停滞和凋亡,共同来限制突变的产生和损伤细胞的增殖。非同源末端连接(DNAnon-homologousend-joining,NHEJ)是哺乳动物DSB的主要修复机制。5种蛋白发挥作用,2个Ku亚单位(Ku70和KU80)和DNA依赖的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DNA PKcs)组成(DNA-PK)复合体,另外2个成分是Xrcc4和DNAligaseIV。
由于射线明显诱导DSBs,NHEJ蛋白缺陷使细胞系和动物模型具有明显放射敏感性。在免疫反应发生中,V(D)J重组过程包括程序性DSBs出现和重新连接以产生多样的T、B淋巴细胞谱系,NHEJ重连接这些程序性DSBs。NHEJ缺陷由于不能有效产生V(D)J重组,产生CID/SCID,这一亚类被称为放射敏感(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RS(S)CID],目前发现的致病基因包括连接酶4(LIG4)、NHEJ1、金属β内酰胺酶家族一员(Artemis)、DNA依赖的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DNA PKcs)。患儿经常具有其他特征,包括小头、面部异常、生长迟缓等。
3.1 发病机制 NHEJ起始于Ku异源二聚体与双链DNA断裂的结合,募集DNA-PK催化亚单位(DNA-PKcs)产生DNA-PK复合体。DNA-PK促进断端处理过程,包括删除形成和单链DNA区域的填入。连接需要产生于多核苷酸激酶/磷酸酶过程(PNKP)的3′OH和5′P末端。DNA-PK通过磷酸化促进PNKP过程。末端处理可能也需要核酸酶活性。DNA-PK与结构特异的核酸酶(Artemis)相互作用。至少在V(D)J重组中,DNA-PK通过重塑DNA末端促进Artemis活性。DNA-PK募集NHEJ连接复合体,包括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蛋白4(XRCC4)、LIG4、XLF。DNA连接酶Ⅳ 和XRCC4紧密相互作用,调节相互的稳定性。相反,XLF是连接复合体的弱结合成分。在胚系细胞,每一V、D或J片段有一编码区和一侧的重组信号序列。VDJ重组起始于RAG1/RAG2重组酶删除2个重组信号序列,形成突触复合体,包括2个发夹末端和2个黏性末端的DSBs。黏性末端形成于重组信号序列,通过核心NHEJ蛋白重连接形成环或倒置结构。编码序列起始于发夹结构,需Artemis剪切掉发夹结构,随之通过包括末端核苷酸转移酶(TdT)和polμ或λ聚合酶过程,核苷酸添加,填入或删除出现。ATM激酶是DSB信号反应中心。此外,MRE11/RAD50/NBS1复合体被ATM信号反应所需要,至少参与活化和募集ATM。
3.2 分子特征 LIG4综合征是第一个遗传确认的RS-CID异常。患者所有突变都是减效突变。突变分布于整个基因。经常位于腺苷化结构域,结构分析预测影响腺苷酸复合体形成。尽管很难证实患者XLF突变使功能丧失,一些确实是导致截断蛋白的突变。Artemis缺失是RS-SCID的最常见原因。在NH中,Artemis的作用与其他核心NHEJ成分明显不同,Artemis可重链接~15%放射诱导的DSBs。一大部分Artemis患者具有基因组缺失,导致Artemis的cDNA起始转录点的缺失和蛋白表达缺失。减效突变可导致leaky表型,其重要性逐渐获得认识。
3.3 临床表现 减少的或缺失的T、B淋巴细胞是NHEJ缺陷患者的常见表型。尽管RS-SCID代表极端表型,可见到放射敏感伴不同免疫缺陷,从Omenn综合征到CID或全血细胞减少或进展性免疫缺陷。第1例LIG4突变患者无明显表型如免疫缺陷,但14岁时出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对头部放射治疗过度反应并死于放射损伤。后续患者均具有明显免疫缺陷,尽管大部分患者残留T、B淋巴细胞也就是CID。一些患者具有SCID表型,1例患者表现为Omenn综合征。另外,小头、生长迟缓和异常面容常见。小头出生后即出现,但呈非进展性。一些散发的发育异常见于一些患者,如骨异常。淋巴肿瘤见于一小部分患者,主要见于伴有轻症免疫缺陷患者。尽管小头严重度与免疫缺陷严重度相关,1例有SCID表型患者无小头或生长迟缓,提示这些表型可以是分离的。小头和生长迟缓是所有XLF患者的一个特征。XLF患者临床类似于较严重LIG4综合征患者。无效Artemis突变患者有SCID表型,T、B淋巴细胞缺如,需要骨髓移植。小头、生长迟缓或异常面容不见于无效Artemis突变患者。减效Artemis突变患者经常表现进展性免疫缺陷病。1例表现为Omenn综合征。经常EB病毒(EBV)相关的淋巴瘤可见于减效Artemis突变患者。2009年DNA PKcs缺陷患者被报道,临床表现同无效Artemis突变患者,即SCID不伴其他发育异常。另1例DNA PKcs缺陷患者具有明显神经元表型,如明显小头和发育迟缓,神经元退行性变具有出生后进展性。
3.4 实验室发现 (1)所有LIG4综合征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显示放射敏感和DSB修复能力降低。由于突变是减效的,残留的DSB重链接以慢动力学方式出现,通常暴露后24~72h所有DSBs都重连接。而LIG4综合征细胞具有正常放射诱导细胞周期检查点反应。V(D)J重组表型显示重链接频率稍增加伴信号连接不准确性升高。(2)XLF缺陷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放射敏感水平和损伤DSB修复程度和LIG4综合征患者近似。(3)将无效Artemis突变患者的细胞暴露于X或γ射线导致一部分DSBs长时间不修复(长至21d),与LIG4综合征和XLF缺陷患者细胞明显不同。放射(3Gy)1~7d,LIG4综合征和XLF缺陷患者细胞的所有DSBs均被重连接。(4)具有SCID表型不伴发育特征患者的突变不影响DNA PK激酶活性,而影响Artemis功能。具有明显神经元特征患者的突变对蛋白水平和活性有明显影响。
3.5 鉴别诊断 (1)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Ataxiatelangiectasia(A-T)及A-Tlikedisorder(ATLD)]:患者表现进展性共济失调和神经退行性变,但无出生时小头。但最近1例MRE11缺陷患者具有小头而非进展性共济失调。A-T由ATM突变引起,ATLD由MRE11突变引起。ATM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对DSBs诱导的信号转导过程至关重要。电离辐射暴露后ATM被活化,然后磷酸化参与细胞周期检查点控制和DNA修复的蛋白。ATLD家系具有MRE11突变,患者表现为轻症A-T临床特征。ATM和MRE11突变患者细胞系具有放射敏感,但能正常修复。A-T和ATLD细胞显示电离辐射暴露后检查点停滞缺陷。(2)Nijmegen断裂综合征(NBS):患者具有小头、生长迟缓、轻到中度智力低下和异常面容。NBS细胞系不能产生nibrin蛋白,其与其他2个蛋白形成复合体(hMRE11和hRAD50),参与核转运。这些复合体聚集于DSBs附近的核位置。患者细胞具有放射敏感,但MRN(MRE11/RAD50/NBS1)不是NHEJ的核心组成,大部分放射诱导的断裂可被正常修复。NBS细胞显示电离辐射暴露后检查点停滞缺陷。(3)ATR Seckel综合征:患者表现为严重宫内发育迟缓、明显等比例身材矮小、明显小头、智力低下和特征面容。ATR是与ATM相关的针对DNA损伤的信号反应的重要参与者。但与ATM不同,针对停止的复制叉和大量损伤中产生的单链DNA区域反应,不但对发育而且对体细胞生长至关重要。不具有放射敏感特征,无免疫缺陷,无肿瘤倾向。电离辐射的ATM依赖的反应正常,但紫外线暴露后ATR依赖的介质(H2AX、p53、NBS1和RAD17)磷酸化受损。
3.6 治疗及预后 SCID可通过骨髓移植治愈。但RS-SCID患者尤其LIG4综合征患者对防止GVHD的预处理方案过度反应。避免应用诱导DSB药物的替代方案是必要的。Artemis缺陷患者移植后远期预后不乐观。尽管骨髓移植可治愈RS-SCID的免疫缺陷,但非免疫的体细胞仍保留DSB修复缺陷,因此需严密监测此类患者,以期早期发现恶性肿瘤。尽管目前无证据显示此类患者对常规X-ray和CT的低剂量辐射反应异常,但仍存在恶性诱变的高度可能性。细胞放射敏感不伴有缺陷的DSB修复或伴有细胞周期特异的DSB修复缺陷已有报道,增强目前实验分析的有效性会协助诊断,如γH2AXfoci计数方法等。
第2个回答  2021-07-19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是指T细胞和b细胞功能联合缺陷引起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一严重的T细胞分化障碍为特点,在因而早期就会出现致死性的严重感染。一般治疗是加强营养和护理,增强机体抵抗力,注意个人饮食卫生,防止各种感染,避免接种各类活菌疫苗,防止出现严重反应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防治感染,可以使用抗生素,抗真菌药物以及其他抗病毒制剂等相关药物?
第3个回答  2021-07-19
是一组比较罕见的性联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对免疫系统的损伤最为严重,预后较差,可以通过骨髓移植来进行治疗。
第4个回答  2021-12-05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是T细胞和B细胞的一种缺乏成为引起的疾病,导致体内的细胞免疫受到损伤,属于遗传性疾病的一种,一经发病无法治愈,只能通过日常加强饮食。
第5个回答  2021-12-03
联合免疫缺陷病是指包括无丙球蛋白血症,性连锁淋巴细胞减少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网状组织发育不全,腺苷脱氨酸缺乏症,这是一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系统均有缺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的严重感染,治疗办法主要是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不宜输入新鲜的全血或血浆,以及其它血制品,必须输血时,应该将全血或血制品应用射线处理,另外应用免疫制剂,丙种球蛋白的输注可对该疾病治疗有帮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