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思想造就了杂技,古代中国杂技思想演变历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1-10

早在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列国兼并激烈,群雄角逐,竞相养士。这些士中当然也有口把式,以出谋划策、能言善辩的说客为特征,但更多的是身怀奇技异巧或勇力过人的大力士。这些就为杂技艺术的正式形式。

经过魏晋南北朝160 多年的大动荡和民族文化的大融汇,至公元589 年隋代统一中国,杂技艺术已经极为成熟,至唐代成为宫廷和民间共盛的艺术。

杂技艺术丰富多彩:属形体技巧运动的倒立,见于速度与平衡功夫的抛接、头顶;惊险万端的高空技术变化莫测的幻术乃至举重、动物戏、技术舞、滑稽、口技等等五光十色,因而只能用一个“杂”字来概括它。

几千年来,杂技艺术为劳动群众所喜爱,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闪烁着光辉。杂技产生于劳动生活。许多劳动技能本身。熟练了就如同杂技一般。

比如:原始的狩猎技术、射箭和打弹弓。在古代曾是风行一时的表演项目y爬竹竿,原本是一种劳动技巧,在公元前二世纪就正式形成了杂技节目,名叫《寻权》。

反过来看如像隋代出现的双竿对眺的高难杂技动作,而在今目的劳动生活中还留有它的痕迹。江西省培育毛竹的农民,非但能利索地爬上竹梢,还能从一根竹捎跳到另一根竹竿顶。劳动技能和杂技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此的密切再看一看杂技表演所用的道具:艄公的鱼叉,牧羊娃的鞭子,在艺人手中都能成为一套引人入胜的技艺。《顶碗》、“晃梯》、《耍花坛》的碗、坛及盘子、刀剑、桌椅、跷跷板、秋千等等,乃至演员所耍弄的一切,几乎无一不是生活中的器皿。

杂技顶缸

除道具之外,表演的基本动作,不论是翻滚、腾越,或是上高、走绳、搏斗等,也都是生活中常有的形态。如果我们到著名的杂技之乡ー一河北的吴桥、山东的聊城、江苏的盐城看一看,那里家家习艺,代代相传,村头巷尾,随处可见。

杂技之乡河北舞台表演

比如夏忙季节,老奶奶把午饭送到地边喊一声“开饭啰!”一面就从篮子里抓起馒头向数丈之外的人们手中扔去,对方应声接住,不差分毫,由此可见杂技是来源于劳动生活的。

但是,劳动生活仅仅是为杂技提供素材,还不能称为杂技节目。只有从生活中把它提炼出来,经过艺术加工,进行表演,才等进入杂技艺术的范畴。下面就从最古老的杂技表演项目“飞去来器”来谈谈杂技是怎样诞生成长的。

说起飞十字架“飞去来器”是人们比较熟悉的节目。演员站在杂技场中,手里拿着一叠木片削成的“十字形道具”,只见他手腕抖,“飕、飕、飕”一个个十字架像燕子般飞了出去,在空中盘旋,绕过观众的头顶,随着演员的招手和呼唤声,它们又“听话”地回到演员手中。还有一种削成镰刀形的木板,则飞得更远,直去直来不绕圈子,可飞出舞合达半个剧场再飞回来。

这些会飞的十字形木板,被称之为“飞去来器”,这项技术,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了。

远古,原始部落的猎手们常用这个工具猎取鸟兽,他们发现猎物之后就悄悄地隐身在大树的背后,飞出硬木制的“飞去来器”,打向目标。

非洲、澳大利亚和印度的某些部族至今还在使用着它。在我国北方蒙古族中流行的“布鲁”,也正是这个玩艺儿,呼伦贝尔的农民能准确地用“布鲁”打猎。

古代原始部落大会中往常有种种斗力、竞技和劳动技能等竞赛,既带有愉快的欢乐气氛,又有技术交流的性质,这种活动往往是生活技能向杂技表演过渡的第一步。

今天,内蒙草原上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就生动地再现了这种情景。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草原上各旗的收民赶往集会地点,举行赛马、摔跤、角斗等竞赛。竞赛项目中,还少不了比试飞“布鲁”即投掷“飞去来器”技术表演,看谁掷的远、打的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