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和抖音在内容侧的打法差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9
短视频App领域中,来源于字节跳动,但从产品定位和内容形态却截然不同的两个产品:西瓜视频和抖音视频,在产品内容的策略打法上存在不少差异的点。本文将通过对比两者的打法上的差异来整理,分析短视频内容App在内容侧的一些打法策略和演变路径。

以全品类内容作为切入点做内容消费,强调用户增长和内容增长的齐头并进,辅以【火力值】系统解决内容生效效率问题。

1、内容增长:即提高平台的内容生产量,前期主要通过抓取和内容采买为主,逐步过渡到以【火力值】激励的用户生产为主

2、用户增长:一般通过买量的方式来进行

3、产品优化:提升效率,重点在内容生产的效率(工具)和内容消费效率(策略)

4、算法优化:解决内容生产 到 内容消费的分发问题

1、产品初期,内容增长和用户增长齐头并进,两个的关系是双螺旋结构,互相促进:

1)内容增长层面:以全品类作为切入点,通过抓取做冷启动,然后通过内容采买和火力值系统(重点:火力值是内部认为从100到5000万的关键,解决了内容生产的问题)来提升内容生产效率,从而逐步取代内容抓取;

2)用户增长:主要考虑以买量的方式来进行。以全品类、火力值的方式来进行内容生产和消费,导致的一个弊端是平台没有明确的调性和特点,在口碑传播方面没有优势(相对于抖音来说),因此,其自主安装的比重较低,获客方式主要还是来源于买量;

2、产品优化在过程中主要是以解决效率为主,主要三个方面:

1)以提升内容生产的效率的工具优化:内容生产的关键点,如何给用户传达价值 和 如何树立标杆效应。

2)提升内容消费效率为主(策略和活动)

3)相关的辅助效率:内容安全,审核

3、算法作品,即解决内容生产 到 内容消费的分发问题,头条系的优势和擅长点

4、火力值系统:

以特定垂类和调性作为切入点,先聚人做内容冷启动,站稳脚跟再泛化

1、明确特定调性,寻找符合调性的用户群体,聚集人群,完成内容冷启动

2、早期坚持不买量,通过前期聚集的KOL和 新颖的拍摄工具,分享带来自然流量回流

3、垂类打出口碑,站稳脚跟,再进行各个领域的内容泛化

1、聚集合适的人是 第一步,且最关键的一步:

抖音的调性非常明确,年轻、酷炫、切镜、音乐等。基于这些标签去寻找合适的KOL,将他们聚合起来,为后续的内容冷启动做基础。反观目前Tiktok在海外各个国家扩展的基础策略,到每个国家后,第一步是签下当地的明星资源或者是腰部的网红资源,进行关键人群的聚拢。

2、找到合适的人后,在产品运营层面,需要保障工具效率和拍摄的活动质量(模板),带动KOL的创作和分享热情。因为调性、类别和人群相对明确,所以用户的创作目和效率相对明确。

KOL创作出优质的作品出来以后,通过内容分享即可带来一部分特定用户的回流。早期抖音的用户大部分是通过这样的路径来的,几乎不用买量。

3、垂类打出口碑,站稳脚跟,再进行各个领域的内容泛化

垂类打出口碑,站稳脚跟以后,即基本完成了抖音在某个地区的冷启动,这个时候即可进行内容增长和用户增长。

1、内容生产和内容获取:

抖音通过明确内容调性和聚集关键人群,大部分解决了内容生产的难题,而对于西瓜视频来说,则是通过火力值的方式,带动了内容的生产效率。

2、获客节奏和增长节奏:

抖音为了保障产品的调性在前期足够的尖锐和突出,不会上来就大规模的采买流量,而是先空产品和内容带动用户回流,具备一定势能以后,再进行大规模的流量采买。而西瓜视频则因为本身全品类打法本身的弊端,导致了产品内容回流效果不太好,所以主要靠流量采买和火力值系统吸引用户(金钱吸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