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人要用,用人要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常言被许多管理者视作“用人”的常理,认为这是优秀管理者应有的格局和胸怀。

老张因业绩出众,被破格提拔为区域销售负责人,也算是一步踏入中高层了。他有些兴奋,也有些不安,“管事”他是一把好手,“管人”却是一个小白。一开始角色思维还没办法转换,依然是业务岗那一套,什么都要经手过问,用王心凌的歌词来形容就是:“如果你突然打了个喷嚏,那一定就是我在想你,如果半夜被手机吵醒,啊那是因为我关心。”

事必躬亲的效果并不好,他左思右想,决定向前辈取经,这位前辈正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论语》。老张心想《论语》连天下都能治理,管理一个小团队还不是拿捏得死死的。这天,他读到一句:“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己矣。”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舜王啥也不干,天下就能治理得很好。”老张顿时兴奋地一拍大腿:“妙啊,无为而治,这不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嘛,这个我会啊!”

于是他大胆放权,对现有团队成员“用人不疑”,多次在不同场合拍胸口说:“尽管放心去做事,我相信你们能做好,出了问题我兜着。”对新人招聘则“疑人不用”,严格筛选。

一开始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下属们与他亲近了些,做事也比以往积极主动,团队氛围一片祥和。就是迟迟招聘不到合适的新人,不过老张也不太在意,宁缺毋滥的道理他懂的,只要现在的队伍成长起来,一切都不是问题,而对于这一点他毫不怀疑。

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发现有些不对劲,好像很久没有收到下属们的工作汇报了。也不知道他们最近在忙些什么,A县的设备采购项目应该快招标了吧,这可是上半年公司最大的项目了,怎么没听见一点动静?带着疑虑,老张给负责A县项目的小李打了个电话,结果听到了好消息:“张哥,A县的项目昨天已经挂网了,三天后开标,放心,我们的产品性能和售后服务很有优势,一定没问题。”

老张不觉得喜悦,反而疑惑道:“三天后开标?不采用竞争性磋商?”

小李答道:“嗯,客户比较着急,想尽快用上设备,所以采用竞争性谈判的方式,这样不是更好吗,以免夜长梦多。”

竞争性磋商与竞争性谈判的区别是,从挂网到开标的时间不同,前者需要10个工作日,后者只需要3个工作日,时间更短速度更快,而且竞争性谈判通常是价低者得。

老张心里一咯噔,坏了,凭借丰富的业务经验,他嗅出了危险的味道,连忙问道:“我记得这个项目没有那么着急,客户什么时候提出改磋商为谈判的?”

小李答道:“就在上周异地考察回来之后。”

异地考察?老张顿时明白,有人出招了,一定是客户在异地考察后,被竞争对手说服了。对手要采用竞争性谈判作为突破口,以低价取胜。毕竟在价格上,本公司产品并没有任何优势,这个项目要黄了。

在了解更多细节后,老张沉默了,小李感觉到氛围不对,小声问道:“张、张哥,有什么不对吗?”老张轻叹一声,透着疲惫:“大势已去。”。

最终谈判结果证实了老张的判断,输了,本该赢的。

老张无意去责怪小李的疏忽,毕竟犯错是成长必经之路,只是这个代价太大。他在阳台上点了一根烟,开始反思自己,是否过度放权?无为而治是不是等于放任不管?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真的对吗?

种种念头交织,如眼前缭绕的烟雾,最终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心烦意乱之下,拿起最近刚买的一本书,阅读是他平时缓解情绪的方法。随意翻了翻,心情顿时平复不少,才注意到这本书叫《组织的力量》,创业酵母创始人张丽俊的新书,主要讲的是依靠组织的创新、发展让企业保持良性增长。

走上管理岗位后,老张就开始涉猎组织管理类书籍,包里每天都装着一本书,空闲了就阅读,时常有收获。就比如此时有一行字跃入眼帘,十分醒目: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书中这句话就像是对他心中迷思的回应,时间仿佛静止了,只有虚空中读者与作者思维的碰撞交流,大音希声。

什么叫“疑人要用”?这个“疑”不是怀疑、质疑,而是对人才选拔保持慎重的态度。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接受这个最基本的事实。不能只盯着一个人的短板,而忽略其优点,只要无大错,便是可用可造之才。

什么叫“用人要疑”?指的是用人过程中,不能放任自流,要对其进行辅导;检查、梳理下属的工作重点,不是怀疑他,而是帮助他胜任岗位,这是一种陪伴赋能。

“疑人要用,用人要疑”才是中高层管理者用人格局的体现,能用有瑕疵的人,才能驾驭更大的团队。

书中这些内容,简直颠覆认知。老张傻了,回想过往种种,冷汗连连。所谓“疑人不用,严格筛选”,其实不过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所谓“用人不疑,无为而治”,不过是管理技能缺乏的体现罢了,同时也是对“无为而治”的误解。

回看、细细品味孔子那句话:“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己矣。”再翻译成大白话,应该这个意思:“能够无所作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些什么呢?只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罢了。”

这里有三个重点:

1、大概只有舜了吧,表明能够无为而治的人不多,极少数个例,不具有普适性。

2、恭己,庄严端正,这是以身作则,欲治国先修己身,有德行之人,自会吸引贤人。

3、正南面,坐在朝廷王位上,还需要做什么吗?天下英才自会来。

况且,无为而治不等于什么都不做,而是知人善任,这才是格局和胸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