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楼发生火灾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有哪些

如题所述

高楼火灾逃生法则:

1、是要事先了解和熟悉住宅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防万一。高层居住建筑至少有两部楼梯可以供疏散使用。火灾发生后,可以寻着指示灯或者指示标识逃生。千万不要乘坐电梯,以免电梯停电或失控。

2、房间内发生火灾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可以用灭火器或者消防拴第一时间扑灭,此时还应呼喊周围的人出来参与灭火和报警,如果火势无法控制,应该立即自己疏散,并且走时要把房门关上,防止烟气进入走道。逃出火场后,不要再顾忌遗留在室内的物品,再返回去拿。

3、当起火点在其他房间或者楼层,开门前应该用手触摸一下门的把手,如果门锁的温度已经很高,或者烟雾从门缝中往里钻,则说明外面的火已经很大,千万不要贸然地打开房门。

如果门锁温度正常,或者门缝没有烟雾钻进来,说明火离自己还有一段距离,这时候可以打开一道门缝,观察一下外面的情况。开门时应该用一只脚抵住门的下框,防止外面的热浪将门冲开,使火势蔓延。在确信大火并没有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情况下,这时候尽快地逃离火场。

4、当大火和浓烟已经封闭通道,应关闭房门内所有门窗,防止空气对流,延迟火焰蔓延的速度,并且用一些布条堵住门窗的缝隙,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用水浇在门窗上降低它的温度,等待救援。

如果深居楼层较高的情况下,也不能盲目地去跳,从窗户跳,要向外发出呼救的信号,可以抛一些沙发垫、枕头这些软的物体,夜间可以打开手电,使下面的人能够知道这里有人,能够救助。

5、当离开房间发现起火部位就在本楼层时,应尽快就近跑向已知的紧急疏散出口,遇有防火门应该及时关上,如果楼道被烟气封锁或者包围的时候应该尽量降低身体尤其是头部的高度,用湿毛巾或者衣物堵住口鼻。

6、一般高层建筑都会设有避难层。如果不能安全逃到地面,那么应往避难层逃生,在避难层等待救援。

7、当被大火困在房内无法脱身时,不能盲目从窗口往下跳,要用湿毛巾捂住鼻子,阻挡烟气侵袭,耐心等待救援,并想方设法报警呼救。

扩展资料

常见火灾预防:

1、公共场合防火措施:

(1)、在公共场所使用电热设备时,要远离可燃物。

(2)、使用的照明灯具要与可燃物质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3)、电器用完后,应及时将电源切断,并放置在不燃的基座上,等余热散尽后,再收存起来。

(4)、在参加公共场所活动时,尽可能不要吸烟。

(5)、当参加公共场所活动时,要禁止易燃易爆物品带入。如剧场、俱乐部演出时,使用的发令枪纸、鞭炮、烟火等易燃易爆物品,应有专人监护,并远离可燃物 。

2、电气火灾预防:

(1)、新安装的线路设备装好后要经过检验合格,才可通电,临时线路要严格控制,专人负责管理,用后拆除。

(2)、采用合格的线路、插座等器材和用电设备。

(3)、线路和设备要由专业电工安装,一定要符合有关安全规定。

3、生活火灾预防:

(1)、不乱扔烟头。把烟头随意乱丢,碰到可燃物质,就可能酿成火灾。

(2)、不躺在床上吸烟。

(3)、不在蚊帐内点蜡烛看书。

(4)、不焚烧杂物。

(5)、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6)、不使用电炉、热的快、电热杯、电饭锅等电热设备。

(7)、不擅自使用煤炉、煤油炉、液化器灶具、酒精炉等可能引发火灾的器具。

(8)、要人走灯关。嗅到电线胶皮糊味,要及时报告,采取措施。

(9)、台灯不要靠近枕头和被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楼火灾逃生法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火灾逃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6

高层楼发生火灾时,正确的逃生方法:

1:先摸金属门把手看热不热。


2:不要上电梯。


3:不要往光亮处跑。


4:出逃前拿个湿毛巾并压低身体。


5:严重时躲进密封空间如洗手间等。


6:危机时楼层不高可以跳窗,把床单撕碎做成绳子。

家庭火灾一般是由于人们疏忽大意造成的,常常事发突然,令人猝不及防,后果很严重。发生家庭火灾时应该注意:

炒菜油锅着火时,应迅速盖上锅盖灭火。如没有锅盖,可将切好的蔬菜倒入锅内灭火。切忌用水浇,以防燃着的油溅出来,引燃厨房中的其他可燃物。

电器起火时,先切断电源,再用湿棉被或湿衣物将火压灭。电视机起火,灭火时要特别注意从侧面靠近电视机,以防显像管爆炸伤人。

酒精火锅加添酒精时突然起火,千万不能用嘴吹,可用茶杯盖或小菜碟等盖在酒精罐上灭火。

液化气罐着火,除可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压外,还可将干粉或苏打粉用力撒向火焰根部,在火熄灭的同时关闭阀门。

逃生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背向烟火方向迅速离开。

逃生通道被切断、短时间内无人救援时,应关紧迎火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堵塞门缝,用水淋透房门,防止烟火侵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2-26
第3个回答  2021-01-02

高层发生火灾时正确的逃生方法

第4个回答  2019-06-17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