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12-23
1、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5、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9、是可忍,孰不可忍?
  10、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2、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3、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6、朽木不可雕也。
  17、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8、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3、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2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2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6、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27、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8、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9、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0、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3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32、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33、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35、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3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3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38、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9、不学礼,无以立。
  40、有教无类。
  4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3、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47、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48、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9、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50、礼之用,和为贵。
  5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52、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5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55、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56、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5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8、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59、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6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61、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6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3、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4、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6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6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8、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69、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70、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7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7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73、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7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7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77、德不孤,必有邻。
  78、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7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80、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8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2、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83、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84、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8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8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87、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8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89、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90、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91、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9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9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9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95、小不忍,则乱大谋。
  9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第2个回答  2013-04-11
1、孔子语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孔子语录: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孔子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孔子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孔子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孔子语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孔子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3、孔子语录: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4、孔子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5、孔子语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6、孔子语录: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第3个回答  2013-03-13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道不同,不相为谋。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4.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15.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19.过犹不及。 2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4.德不孤,必有邻。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6.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27.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8.不学礼,无以立。 2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3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4个回答  2019-08-22
1.言必行,行必果

这一句常被用来表示:说话要算数,做事要有结果。好像很牛有木有?但你知道这样的人,孔子老师是怎么评价的吗?
来看原文,

《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具体来说,就是子贡问孔老师什么叫士。士是很牛的一种人,是有精神追求的。孔子说替老板出差,把活办好,就是一流士,在家乡认为他孝,大家都跟他称兄道弟,这是二流的士,至于说了话一定要做到,做事一定要追求结果,啧啧啧 ,这种钻牛角尖的人,虽然也算是士了,不过是士中的小人罢了。

看到没有,言必信,行必果,不一定是好事啊。最重要的还是有自己的价值观啊。发现错了,还要一个劲的往前冲,那不是没脑子的傻瓜吗?

所以孟子老师说得很明白了: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只要做正义的事,什么信不信,果不果,何必那么执着呢?

2.三思而后行。

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大家都用来表示办事要多过脑子。但这真的是孔老师提倡的吗?还是用全文来说话:
《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是春秋时代鲁国的一位有名的大夫,办事特别谨慎。具体可以参见脑洞老师的作品《读懂春秋,就懂了当了》(好吧,这是一个小广告)。孔子老师听到了,表示想二次就够了,想三次,太不环保节能了。

所以想法太多耗内存,大家还是不要太墨迹了。想到就去做!不然,等你三思完,真的就后行了。

3.以德报怨

这句出自《论语·宪问》,现在大家都用来表达特别高尚伟大的情操。但脑洞老师知道,我们的孔老师其实是个现实主义者,他的态度可不会这么伟大。看看原文,果然如此: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个人请教孔子以德报怨,怎么样?孔子说:我呸!报什么德,他弄我,我弄他,他对我好,我对他好!

看,这就是率真可爱的孔子老师。大家要像孔老师学习啊,对你好的,你要对他好!对你坏的,也不要拿热脸去贴冷屁股!这就是脑洞老师的人生观!

另外,有人是提倡以德报怨的,这位就是老子先生。这位大爷神龙见首不见尾。说的全是玄乎不食人间烟火的话,你要信,那就信吧,反正我不信!

4.学而优则仕

这句是孔子老师的学生说的,现在这句话简单就是公务员的招生公告嘛,学习成绩好的快来招公务员当官啊。

但原文可不是这样的。原文是这样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这里的优不是好,而是有余力。你当官的事情办好了,就去搞搞学习,你学习搞好了,也顺便去当当官。仅此而已。

5.父母在,不远游

这句话是孔子老师说的,但你真的听老师的话安心在家里做个宅男就不对了,因为孔子老师不是让你宅在家,而是让你不要没事乱窜门,如果真有要紧事,还是可以出门的。因为这一句全文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有事情,你该出门还是出门啊,别宅在家啃老了。尤其是年过三十还单着的,你倒是赶紧出门相亲去啊。非要把父母逼疯吗?

5.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既然说到了相亲这档子事,那顺便说说有关生儿育女的一样事情。

比如这一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句不是《论语》里的,是儒家二代大神孟子说的。

这句话大家好理解啊,生不出后代就是最大的不孝嘛!古往今来,多少色狼用这句娶小老婆。但孟子老师真的是这个意思吗?

我们先看看完整版本:“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是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这个例子牵扯到一个历史事件,就是舜被当时的帝王尧看上了,调到中央工作,还把女儿嫁给了他。本来是好事,但舜没有跟父母打招呼,尧也没有跟亲爱见面。就把这个事情办了。舜这样娶而不告就是无后。就是没有后辈的样子。最后一句“君子以为犹告也”。就是说,不告诉就不告诉还能咋地,大家都点赞,认为跟告了是一样一样的。这个就牵到了舜的家庭问题了。这里不详说,只告诉大家舜跟父母的关系很不好。

看到没有,孟子老师说的无后不是指没后代,而是身为晚辈不像晚辈。要是知道后人拿着他老人家的话奉圣泡妞,孟老师还不得气晕过去。
第5个回答  2016-11-02
孔子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孔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孔子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孔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论语·宪问》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孔子:《论语·公冶长》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论语译注》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孔子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孔子 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孔子 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
孔子家语 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