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翻译的意义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2-20
亲亲您好,财经翻译看似高大上,其实相对于宣传软文,有很多现成的翻译技巧可用,语言发挥空间要小很多。大多数内容并不复杂,它更多考验的是译员的搜商、语料积累、细心认真的态度。当然,有相关知识背景加持,会大大提升译员的理解力,应对更加复杂、高端的财经类资料。

首先强调一下,我们这里所说的财经翻译是狭义的财经翻译,主要是指翻译上市公司或赴港上市公司发布的文件,例如招股章程、年报、通函、公告等。这类文件的内容是香港联交所要求公司必须公开的信息,因此属于合规类文件,其中不少文件是由律师直接起草的。

谈到财经翻译,不得不提这一需求产生的背景。财经翻译通常属于财经印刷商(printer)的一项业务,因为在电子化时代之前,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需要向香港交易所提交大量的纸质资料,而单单一份招股章程往往就要上百来页,这便催生了财经文件印刷业务。另外,香港因历史原因,大部分政府及其他官方文件均以中英文起草颁布。因此,上市文件的翻译就成了必需。可以看出,与单纯的排版印刷服务一样,此类文件的翻译业务也是“为他人做嫁衣”,既是刚需,也具有很强的对口性。翻译久了,就会发现文件之间同质性很强。

财经翻译的主要特点

财经翻译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其实从网上的职位招聘信息即可略知一二。

Trados的开发者SDL在猎聘网上发布的一则财经翻译招聘信息

从这则信息里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财经翻译的特点:

1. 时效性强

个人认为财经翻译时效性强的主要原因如下:

(1) 严格的时间限制

就像不少学生在寒暑假快结束时狂赶作业,在严格的上市文件交付时间限制下,一些公司也会在最后一刻来个百米冲刺。特别是在半年报和年报期,由于截止日期大多一致,翻译需求通常会在短时间暴增。

(2) 存在假期时差

香港假期与大陆假期大多不同,这种“时差”就让不少财经文件翻译需求变得更为紧迫。在包括春节之类的节假日,可能都需要译员成为逆行者。

(3) 反复修改

因时间紧迫,客户往往会在提供初稿的同时,仍在反复修改原文,通常需要经过多轮修改后才会真正定稿。客户一般会在排好版的PDF上直接手写修改,有时译员甚至需要在没有对原文进行更新排版的情况下,看着手写文字(我第一次看到客户的手改稿时真是一头雾水)更新译文,而这个过程会重复多次,直至最终敲定。这种情况确实也会增加翻译的工作量。尤其到了批量印刷(BP)前,反复手写修改变得更为频繁。虽然正如上面的招聘信息上写着夜班到晚上11点,因为刊载时间(比如公告)到这个时间点截止,但根据项目的情况,还会有不少译员在深夜负重前行。

(4) 周期性需求

就像公司会计到年底时最为忙碌,财经翻译有着明显的旺季和淡季,每年的中报期和年报期是最忙碌的时候,不过在其他时间,一些上市公司因为出现董事会人员变动、发生须予披露的交易、召开股东临时大会等情况,也会发布公告或通函。需求的非均衡性意味着旺季的工作强度会非常大。

2. 术语繁多、语体正式

财经文件中术语众多,不少句子较为冗长,有时会有大量的修饰成分,这点跟法律类文档比较相似。而且正如之前所说的,不少财经文件就是出自律师之手。如果熟悉了法律的繁文缛节,翻译财经文件时就不容易觉得头大。

3. 格式固定、有章可循

各类文件基本都有固定的标题、结构和类似文字内容。因此Trados、MemoQ等翻译工具是翻译财经文件必不可少的工具,既能大大提高效率,也能保证术语的一致性,提升翻译质量。翻译记忆库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后,就会发现许多内容都可以参(抄)考(袭),后期花费的时间会越来越少。

财经翻译的流程与项目管理

财经文件的翻译流程对应财经文件的编制过程,通常来说有以下三个环节:

(1)Draft(起稿);(2)Markup(追稿,即根据客户手改更新译文)及(3)Call figure(错误排查)

简单来说就是翻译、更新、检查。财经文件的翻译与其他翻译文件最大的差别就是翻译的文件经常不是定稿,需要多次追稿才可最终敲定。

财经译员在和PM交流时,通常会接触到不少缩略词或英文术语,比如MU、MD&A、rider、fair(底稿,经过排版)、BP(bulk print,批量印刷)等。而PM接触到的类似词语会更多,比如TAT (turnaround time)、OT、release、sign off等等。不少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正如前面提到的不同公司可能采用不同术语翻译的问题,建立项目时需要按照公司单独设置翻译记忆库(TM)和术语(TB),同时也可以增加一个包含所有相关语料资源的总库。

财经文件的常见类型

招股章程(prospectus)

公告(announcement)

通函(circular)(通函为公告的拓展,篇幅通常更长)

财报,一般指五表:损益表、全面收益表、财务状况表、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

财经翻译主要技巧

1. 勤查网络、提高搜商

个人认为,提高搜商是财经翻译入门的第一技巧。从我初次接触财经翻译开始,前辈就指点,财经翻译能抄就抄,不要硬翻。

需要查询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某家公司的历史资料、香港政府相关法例规定、公司名称、人名(经常可以从公司的最新中报或年报中找到)、香港政府部门名称(比如Department of Health指卫生署)、职业(比如plumber在内地指“管道工”,在香港称“水喉工”)、香港地名、商圈名、楼盘名等。

下面以联交所网站(https://www.hkexnews.hk/)的使用为示例。

(1) 如果想要寻找某一家公司的半年报、年报、公告等,只需使用Title Search,直接利用股份代号可以查到任何一家联交所上市公司的各种文件。

股票代号搜索

查找时优先找同注册地公司同主题报告。建议在启动翻译前先快速流量公司最近的相关历史文档,了解用词特点、语言风格,再启动翻译。

(2) 如果翻译中遇到不确定的术语和表达,或者想要搜索是否有现成翻译,则使用Content Search

关键词搜索

英文文档搜索

中文文档搜索

Google作为全球第一搜索引擎的地位无人能撼动。想要高效准确地查询术语、验证表达、搜索平行文本都离不开Google。Google的常见搜索技巧也是译员的必备技能,相关技巧可在网上搜到(比如韩林涛老师总结的搜索技巧)。其他相关网站在文末列示。

2. 熟悉常见专业术语,提高用词敏感度

财经文件的专业术语较多,但其实无需死记硬背。这是因为在做稿过程中,专业术语会反复出现,很快就能混个脸熟。而且每家公司的术语并不完全相同,需要按照不同客户单独设置翻译记忆库(TM)和术语(TB)。

3. 以同一家公司近期文档或相关公司文档的风格及用词为准

虽然上一条是熟悉专业术语,但翻多了,就会发现不同公司的财经文件中对同一个术语会有不同的译法,有时这也会和行文风格(有些用词更港化,有些更白话。)有关,fair value有“公允值”、“公平值”、“公允价值”等译法。有的公司日期采用阿拉伯数字,有的则用中文数字。

同公司参考资料优先级高于其他公司参考资料,同注册地同类公司的资料优先级高于其他公司。当然,即使其他公司资料中有完全可照抄的句子,也必须带着批判的眼光,根据目标公司的风格用语进行调整,有时候也会识别出一些错误。

4. 注意简体中文和香港繁体标点和表述差异

翻译财经项目一般需要译员熟悉简繁体标点和术语的差异和两种字体转换。中文的双引号(“”)对应港台的(「」)。翻译时候通常直接用繁体输入法输入,因为Word自带的简转繁功能或者一些网站上的类似功能不会涵盖类似的术语差异,比如mobile application,内地称“移动应用程序”,香港称“流动应用程式”;比如natural resource在内地称“自然资源”,在香港称「天然资源」,比如retail sales在内地称“零售销售额”,在香港称「零售销货额」。即使是同一个字,在繁体中根据所在词语中的意思,也会有不同的写法。具体的用词差异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多多留心,多多查证,不断整理积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