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不结盟国家发生的时间历史背景及历史意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2-31
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针对当时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殃及广大中、小国家的情况,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倡议下,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25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是一个拥有115个成员国的松散的国际组织,摆脱大国控制,   ① 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
  ②支持民族独立运动;
  ③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
  ④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
  ⑤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
入大国争斗,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发展民族经济,采取了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
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呼吁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第2个回答  2013-12-31
1961年9月1日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开幕 1961年9月1日,25个不结盟国家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第一次正式会议,通过宣言。战后初期,国际上形成了分别以美苏两大国为首的军事集团对峙局面。一些中小国家,尤其是新独立国家,为摆脱大国控制,奉行独立自主、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1956年7月,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举行会谈,提出不结盟主张,随后又与苏加诺、恩克鲁玛进行磋商,为不结盟国家开展国际合作奠定基础。 在铁托、纳赛尔、尼赫鲁、苏加诺和恩克鲁玛等人努力下,1961年6月在开罗召开由20个国家发起的不结盟国家会议筹备会议,规定了与会国的五项标准:奉行在和平共处和不结盟基础上的独立政策,至少应采取符合这种政策的态度;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参加大国军事集团;不同大国缔结双边军事联盟,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 1961年9月第一次会议上,与会国一致要求立即无条件地、彻底地和最后废除殖民主义,同意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宗旨,支持为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而斗争的各国,要求撤除设在别国领土上的军事基地,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把世界划分为集团和冷战的政策。
第3个回答  2013-12-31
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兴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