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对大便的雅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2-03
1. 古代对拉屎的雅称你知道多少?
古代对拉屎的雅称叫出恭。出恭意思是指越出常规;超出范围,与众不同;超出一般,从元代起,科举考场中设有“出恭”、“入敬”牌,以防士子擅离座位。士子如厕须先领此牌。 “出恭”,在古代是对上厕所方便的雅称。因此俗称如厕为出恭。 并谓大便为出大恭,小便为出小恭。 其实,起初的“出恭”并没有方便之意,这个词出自科举。
人有三急,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也不例外,要知道,当时的科举一呆就是几天,所以期间上厕所是难免的。
扩展资料:出恭和入敬:
从元朝开始,为了方便考生出去上厕所方便,就设立了两种牌子,一个叫做“出恭”,一个叫做“入敬”。 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就是考场之地神圣,出入的时候一定要恭恭敬敬的。 明代的时候,科举盛行,八股文也泛滥,考试的时候,非常严格,一旦进入考场,吃住拉撒睡全在里面,时间又长,比现在的公务员考试辛苦得太多。
具体的使用方法就是:进考场,没人领一块“入敬”牌子,然后开始答题;答到一半想上厕所,就到门口用“入敬”牌换成“春胡搜出恭”牌,去方便,方便完回考场,再换回“入敬”牌。 由于是在考试,所以要求肃静是必须的,但人既然吃喝,必然要拉撒,上厕所难免,这个进进出出如不注意,就会影响到别的考生考试。
所以,考试官方准备两个牌子,一个“出恭”,一个“入敬”,意思也很浅显,就是进来出去要恭敬、保持安静,考生要上厕所,需要先申领牌子,然后如厕。 时间长了,“出恭入敬”就成了上厕所的代名词,并从科考领域向社会流传开来,再到后来,为了省事,直接叫“出恭”,大家也都明白是要去上厕所了。
所以,“恭”字就衍生出新的意思了,大号就叫“大恭”,小号就叫“小恭”,非大非小就叫“虚恭”,古代用来便溺的桶,就叫“恭桶” 久而久之,这“出恭”便成了科举考生对如厕的指代词,慢慢的流传到了民间,既然是从文人口中传出,也便成了如厕的雅称。
2. 古代上厕所的雅称还有哪些?
厕所泛指由人类建造专供人类(或其他特指生物,如家畜)进行生理排泄和放置(处理)排泄物的地方。 人类使用的厕所大多有男厕女厕之分,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男女共用的厕所,也问世了。厕所的名称有很多,有的地方叫窖,有的叫茅房,文雅一点的叫洗手间、盥洗室。 潮汕地区则延续唐朝时的叫法称之为“东司”或者“东厮”。厕所也有外文名字,有叫Toilet,有叫Men'room的。
上厕所也有很多种叫法,古代叫更衣,后来叫解手,现代叫方便,叫如厕,叫出恭,上洗手间。通俗的叫大便小便,文雅的叫洗手。 西方人把上厕所说成是摘花,日本男人在野外方便叫打猎。上厕所一般分为蹲便和坐便两种形式,蹲厕以亚洲人居多,所以叫亚洲蹲,坐便现在也成为中国人家庭的标配了。
3. 古代上厕所的雅称还有哪些?
古人上厕所的雅称有出恭。出恭是古代人上厕所的雅称,从元代开始,科举考试的考场就设立的有出恭和入敬的牌子。是为了防止参加科考的学子擅自的离开自己的座位,在古代科举考试的时候。
如果学子们想要上厕所就必须先领取出恭的牌子,古代时候把大便称之为出大恭,把小便称为出小恭。 没屎没尿大小都不需要方便的放屁,则称为虚恭,就连便溺之桶也被称为恭桶了。
这样,带有恭敬之意的恭字便有了他意,与厕所卫生间连在一起了。 扩展资料:出恭这个词原本和上厕所没有什么关系,之所以称为了上厕所的代称,是因为隋朝建立的科举制度。
隋炀帝杨坚创立了科举制度,对国家选拔人才、社会阶层流动、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古代科考也和现在高考一样,基本上就是一考定终身,无论国家、个人,都非常重视,所以科考场面也是非常壮大,盛况空前。
当时科考都是每个人一个小房间,俗称“号舍”,考试的这几天,考生是不能轻易离开号舍的。扒历 据史料记载,位于南京的江南贡院是全国最大的科举考场,有号舍20644间,也就是说同时可以容纳两万多考生,再加上监考人员,这么多人,上厕所就成了人们最头痛的问题。
古代科举考试的时候,也是允许大小便做悄的,号舍内都备有一小桶,小便在号舍内自行解决,就怕遇到大便,那就有点麻烦了,还要把试卷交给考官,然后在监考人员陪同监督下去大便,完事再接着考。
不过到后来,从元代起,科举考场开始越来越人性化,考场内设有出恭、入敬牌子,以防止学子们擅离座位。 学子们再要大小便,就不用监考人员陪同了,直接领块牌子即可,上写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66306438“出恭入敬”,凭牌就可以进出厕所和考场。
好像古代衙门里打出的威武、肃静的牌子,主要为了表示庄严,恭敬。 虽说是内急,但作为文人学子,还是要有文人的作风,就算去厕所,也要恭恭敬敬,不失礼仪,出入安静,不能干扰他人,这也体现了国家对科考的恭敬和尊重。
虽然这个牌子上的出恭入敬并不是去厕所的意思,但是大家一举这个牌子,就知道是这人要上厕所了,所以慢慢大家就把上厕所看作出恭入敬了,四个字说起来又不顺口,干脆就直接取前面两个字,于是,出恭一次慢慢就流传开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出恭。
4. 古代上厕所的雅称还有哪些?
古代人上厕所的称呼极为隐晦,有许多雅称。《赤壁之战》 中说到“权起更衣”,其中“更衣”是“上厕所”的雅称。古代上厕所在被称为“登东”、“出恭”、“净手”、“如厕”等。
古代因风水之说,厕所多建于屋宇之东侧,故称厕所为“东厕”、“东净”、“东司”等等,上厕所叫“登东”。古代私塾学童如要上厕所,先生恩准后赏下一块牌子来,一面写着“出恭”,一面写着“入敬”,意思是出去回来都要恭恭敬敬。
学生拿着“出恭入敬”牌子去厕所。前两字“出恭”就是去厕所在,后两字“入敬”就是如厕的结束。 于是上厕所还得了个“出恭”的代称。 此后又演泽出“大恭”(大便)、“小恭”(小便)、“虚恭”(放屁)。
慈禧太后的“出恭”在一些史料中有零星记载。太后说要传官房,几个宫女就去分头准备,一个去叫管官房的太监,一个去拿铺垫,一个去拿手纸。 太后官房是用檀香木做成的,外表雕成一只大壁虎,壁虎的四条腿就是官房的四条腿,壁虎的鼓肚是官房盆屉,尾巴是后把手,下颌是前把手,嘴微微张开,手纸就放在其中,壁虎的脊背正中有盖子,打开后就可以坐 在上面“出恭”,官房里放有干松香木细末。
太监要把用绣云龙 黄布套裹着的官房顶在头上送到太后的寝宫门外,请安以后,打 开黄布套,取出官房,由宫女捧着送进净房(净房一般设在卧室 床的右侧,明面上装一扇或两扇小门,里面是不足一米宽的死夹 道)里,宫女把油布铺在净房地上,把官房放在油布上,再把手纸 放进壁虎嘴里;太后完事后,由宫女捧出去,交给太监,太监仍然 用布套包好,举到头上顶出去,清除完脏物后,擦洗干净,放入新 的干松香木细末,等下一次使用。
富贵人家的厕所外间,尚有供沐浴梳妆、熏香更衣的地方及 侍女,上厕所是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