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是哪种依恋类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1
这种差异可能与孩子不同的依恋类型有关。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最初的的一种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母亲看护是良好依恋关系建立的关键。

依恋理论最初由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Bowlby)提出,他试图理解婴儿与父母相分离后所体验到的强烈苦恼。鲍尔比观察到,被分离的婴儿会以极端的方式(如哭喊、紧抓不放、疯狂地寻找)力图抵抗与父母的分离或靠近不见了的父母。他认为这些行为可能具有生物进化意义,但他并没有揭示出儿童依恋行为的个体差异。

心理学家艾斯沃斯采用陌生情境法,通过在实验室设置一种类似儿童日常生活的典型情境,观察儿童在此情境中的反应,来研究不同婴儿与母亲的关系类型。

在这种陌生情境中,他对12个月大的婴儿和它们的父母进行实验,系统地安排婴儿与父母的分离和重聚。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

1.母子同时进入一个陌生的房间,房内有很多玩具,母亲坐在一旁,孩子自由玩耍。(3分钟)

2.陌生人进入,起初沉默不语,然后(1分钟)与母亲交谈,再过1分钟,陌生人走进婴儿,与其游戏(1分钟)

3.母亲离开,陌生人与婴儿在一起活动(3分钟)

4.母亲返回,安顿婴儿,陌生人离开(第一次返回,3分钟)

5.母亲离开,孩子单独留在室内(3分钟)

6.陌生人进行房间,与婴儿一起活动(3分钟)

7.母亲再次返回,重新安顿婴儿,陌生人离开(3分钟)

实验者通过观察儿童对玩具的摆弄行为、儿童的表情和其他情绪反应(如啼哭等),以及儿童与陌生人交往的倾向,将婴儿依恋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安全型依恋 (secure attachment)

安全型儿童

母亲在场时,通常以母亲作为“安全基地”,以母亲为中心主动去探索环境,并不是总依偎在母亲身旁,只通过偶尔的靠近或眼神注视与母亲交流,母亲在场时,婴儿感到足够的安全;

当母亲离开时,明显表现出苦恼、不安;但当母亲回来时,会立即寻求与母亲接触,将其作为“避风港湾”,易被安抚。约占65%~70%。

安全型儿童的母亲

对孩子很敏感。她们能根据孩子的需要来喂食,对喂食的时间、速度和方式等都非常敏感。

对孩子有较多的反应:她们在孩子哭时会去安慰、“回答”孩子的问题,在孩子看着他们时会对孩子说话。

母亲允许适宜于孩子年龄阶段的自主和探索。亲近具有灵活性:儿童和母亲各自独立活动,并不时进行随意交流。

母亲喜欢喝孩子有亲密的接触,能和孩子在互动中获得乐趣。

(二) 回避型依恋 (avoidantattachment)

回避型儿童

在母亲离开时很少哭泣,母亲返回时,他们不太高兴并设法回避母亲。

这些孩子在需要时不会寻求帮助,经常有愤怒情绪,对陌生人不在意。

实际上这类婴儿对母亲并未形成特别密切的感情联结,有人也把这类婴儿称为“无依恋婴儿”,约占20%。

回避型儿童的母亲

回避型儿童的母亲易发怒,有的对孩子缺乏耐心,当孩子干扰自己的计划和活动时生孩子气或怨恨孩子,

她们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羞于和孩子有亲密的身体接触,她们紧张、不安、缺乏自信,她们和孩子间的距离常引起孩子的愤怒。

母亲似乎对儿童的接触尝试做出消极的反应:当儿童悲哀时,母亲退缩。

(三) 焦虑—矛盾型依恋 (anxious-ambivalent attachment)

焦虑-矛盾型儿童

在母亲离开之前就显得很警惕,开始焦虑,紧张地关注母亲的行为,生怕母亲离开,因此不能尽兴地玩游戏。

母亲离开后他们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当母亲回来后,他们的行为很矛盾:一方面想亲近母亲,一方面又以尖叫踢打来拒绝。当母亲亲近他时,生气地拒绝、推开,但是要他重新回去做游戏似乎又不太容易,不时朝母亲这里看。

这样的儿童很少对周围环境进行探索,很难安抚,对陌生人也不友好,这种类型又常被称为    “反抗型依恋”,约占10%~15%。

焦虑-矛盾型儿童的母亲

母亲似乎致力于抚育任务,但经常在情感上对孩子不可亲近。

母亲常常误解孩子的信号,对孩子的反应更多地依赖于自己当时的心情,而不是孩子的行为。

在这三种依恋类型中,回避型与焦虑-矛盾型都属于不安全型依恋。婴儿对母亲的依恋类型既具有明显的稳定性,但同时,在家庭环境经历较大变化,母亲与婴儿的交往发生较大转变时,也可能发生变化。安全型可以转变为不安全型,或者不安全型可以转变为安全型。

婴儿依恋的性质 最根本取决于与婴儿有关的母亲的行为 。依恋并不仅仅是母亲使婴儿的需要(包括食物、水、温暖、舒适)得到满足,也不单纯取决于婴儿与母亲在一起时间的长短。依恋是在婴儿与母亲的相互交往和感情交流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社会性交往过程中, 母亲对婴儿所发出的信号的敏感性 和 其对婴儿是否关心 是最重要的方面。

如果母亲能够非常关心婴儿所处的状态,注意听取婴儿的信号,并能正确地理解,作出及时、恰当、抚爱的反应,婴儿就能发展对母亲的信任和亲近,形成安全型依恋。

依恋对儿童的影响

依恋对婴儿整个心理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婴儿是否同母亲形成依恋及其依恋性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婴儿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性格特征和与人交往的基本态度的形成。

1.大脑发育

目前的神经心理研究也显示,母亲看护对婴儿的情绪和心理有重要的影响,而婴儿的情绪经历在大脑发展阶段不成比例地存储并且在右半球加工。因此, 依恋关系会影响婴儿大脑右半球的成熟。 并且,母亲看护可以增加兴奋性氨基酸(N-methyl -D-aspartate,NMDA)受体水平,提高脑衍生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和增加婴儿大脑突触, 这对大脑皮层的发展中起着促进作用 (Schore, 2001)。

2.学业成就

明尼苏达大学少儿发育研究所的专家进行了一项最全面的长期研究,发现 婴儿对父母的依恋与孩子日后的学业成就密切相关。 他们研究得出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在孩子智商一定的情况下,婴儿对父母依恋的模式与程度是影响孩子日后学术成就最明显的因素。

3.人际交往

婴儿与父母和照顾者之间健康的关系,是孩子一生中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在婴儿中,安全型儿童通常调适最为良好,即它们较有韧性,与同伴关系良好、招人喜爱,而不安全型儿童可能存在与同伴的交往困难,可能表现出攻击性,或者退缩行为。

4.成年后亲密关系

早期的依恋经验也会影响我们对于伴侣的选择,或者说是对于以后婚恋关系中依恋类型的选择。我们会倾向于寻求与早期依恋经验相同的依恋模式,即与父母的依恋类型相似的或者跟自己的依恋关系有关的个体建立亲密关系。即在婴儿时期因为父母的照顾方式培养出不安全的依恋类型的人,总是会下意识地找到那些会让他们重复体验不安全依恋感觉的人。所以,糟糕的恋爱经历往往会一再重复。

参考文献:

AN. Schore,(2001). Theeffects of early relational trauma on right brain development, affect regulation, and infant mental health. Infant Mental Health Journal,22 (1-2) :201–269.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