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童心"是怎样的心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6
老年童心是怎样的心理?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生活无忧无虑,就是不愁吃,不愁花,没有生活的压力。

二、儿女孝顺,工作顺利,不出现啃老坑老的现象。

三、自身有活力,没有痛不欲生的疾病缠身。

四,心底善良,无忌恨心理。

五、淡泊名利,与世无争,每每知足。

六、性格开朗,爱谈笑,对无足轻重的人和事有情趣。

七、老少皆谈得来,不攀比,不附势,对人一视同仁,一般情况不会有看不起人的心理。

八、对 社会 问题,身边的大事不闻不问,无关疼痒。

九、有这样童心的人难得,定能长寿!

生命的衰老,谁也无法抗拒和逃脱,但精神的衰老,谁都可以延缓和控制,只要精神不老,人就不会老!童心,就是保持精神不老的最佳妙方,是老年人焕发青春的最大源泉,是快乐长寿的最好秘诀!人生如画圆,从出生到老死,从童年到老年,有谁能脱离开这个圆规的轨迹呢?人们都给老人叫老顽童,老人心怀童真之心好奇,率真顽皮…这也是老年人生的一种超越境界吧!爱国诗人陆游年逾80岁时,还与孩子们一起骑着竹马玩耍,他在诗里写道,花前自笑童心在,更伴群儿竹马戏,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

活到洒脱状态,不需要再顾及其他人的脸色。这是一种人生境界!

我养你老,你养我小。这是四季交替天道循环。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父母老了,各方面功能性等会退化,就像小孩一样,多理解多包容,想象一下,你在嗷嗷待哺、丫丫学语、吃喝拉撒不能自主时,他们怎么照顾我们的?

老年人“童心”一般来说是心理异常的表现。

如能好好与老人沟通,这是极为孝敬的表现。同时文化修养较高、性格意志坚强的老年人很少会出现这种“童心”的现象。

老年人“童心”就是天真,直率,不隐瞒,无心机,不提防,心有所想,口有所说,不经大脑,孔子所说“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我一同事,其母九十六岁,每次回家,母亲都问:“么儿,我要吃棒棒糖!”一见么儿,就像见到棒棒糖,便喜笑颜开,手舞足蹈。同事每每回家,都要带一大包棒棒糖,其乐融融!

老人的童心,就是你给他一点阳光,他就可以灿烂,你给他微笑,他报之以鲜花。

老人的童心,就是“恕己”,更“恕人”!

老人的童心,就是“你虐他千百遍,他待你如初恋!”

八十岁的老人,十八岁的心态!

这个话题让我想起了金庸《射雕英雄传》里的周伯通,一个非常可爱的人物,童心盛,赤子之心始终不失,毫无心机,虽然年纪大了,可说话办事仍然像个顽童,无拘无束地尽情展现其童心童趣,即便有人呵斥他,他也不恼,该怎么玩还怎么玩。

人生不同阶段呈现的“童心”预示着不同的状态。而每个人在面对不同阶段的“童心”会有不同理解与应对。相比幼年、中年相比老年人的童心反而更加趋真、趋情、趋今、趋自然造化,真正体现了人的自然本性。

夕阳西下,我们庆幸老人拥有的是更豁达、更通透、更有幽默感的特质。面对衰老甚至死亡,更达观,更珍惜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更能发现一般人不易发现的美。所以,请你试着去和老年人童心交流,更好地去体会一下他们的童心。

当我们是被大人遮护的小孩子时,我们是无忧无虑的;当我们进入 社会 ,开始独自面对风风雨雨时我们是热血的;当我们有了新的家庭,开始为他们遮风挡雨时,我们是舔舐伤口的狮子;当我们保护的人能够自己去面对腥风血雨时,我们便停下了前奔的脚步,这时那些尔虞我诈痛痒憾悔便都看淡,就像天上飘过的乌云,这样就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思想环境

老年人,一般是指已退休的人士,长年的工作和 社会 生活,积累了太多的经验,其实也是一种负累。人老了,能把一切放松,放怀,放下,回复到孩童一样的天真无邪,无忧无虑,该玩就玩,该哭就哭,该笑就笑,该跳就跳,何等地快活自在,不用如大人一样守这规遵那则,该讲却扮沉默,该哭却扮笑,在人生的舞台上做演员扮角色。到老了能追求回到童年的那种快乐天真,虽然说有点异想天开,毕竟时光不可能倒流,但随时警醒自己放松,放下,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重新学习一些原来喜欢又因工作不能有时间学习的东西,不亦乐乎?

正所谓返老还童,小时候是个小孩子,老了是个“大孩子”,小时候希望很多人关心关爱,老了也希望有子女的陪伴、关心、关爱,小孩和老人的心里大多都是一样的,希望身为父母要关爱自己孩子,希望身为子女要关爱老人,毕竟谁都会有老的一天。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