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讲道理不管用?是你走入误区了。给孩子讲道理,要这样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5

生活中,孩子应该明白的道理实在太多了,小到太阳的颜色、昆虫有几条腿,大到做事的原则、做人的礼貌,作为家长都有责任告诉孩子的。于是在生活中,常常免不了看见这样一个场景:父母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道理,希望孩子具备正确的认知。

可是,我们家长给孩子讲的这些正确的道理,孩子真的听进去了吗?做的这些事情真的有用吗?估计有不少的家长会生出这样的苦恼:“我家孩子太不讲理了,怎么跟他说都不管用。明明我说的都是正确的啊,他怎么就不听呢?”

在给孩子讲道理上,有些家长走进了一些误区。

卢梭曾在《爱弥儿》中说: 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教育。 为什么呢?这其实是和孩子的成长过程分不开的。

第一,对于孩子来说,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而理论却是枯燥乏味、没有趣味的事情。

其实不仅仅是对孩子说是这样,对我们成人来说,理论都是枯燥的。孩子带着新奇的双眼来到这个世界,很愿意让世界符合他自己的认知。对于活泼好动、感情充沛的孩子来说,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想象力。

如果家长非要让孩子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变成黑白两色,孩子自然会抗拒。尽管家长说的都是正确的,但却并不适合孩子的认知。

例如,男孩子都会很喜欢恐龙,在他们的脑海中,恐龙世界是一个神秘而充满冒险的王国。这个时候,家长如果告诉他,恐龙都已经灭绝了,电视里的那些都是假的。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可能不但不接受你的观点,还会大哭大闹。

第二,孩子感受世界是直觉感受,就是通过最直接的感官来体验。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经验的形成,全都来自于自己的体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成人总觉得孩子“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原因。明明已经告诉孩子有危险了,他就是不听。

例如,孩子玩开水,让孩子被烫一次的效果比整天告诉孩子“别碰开水,危险”要好得多。

既然经常给孩子讲道理有这样的害处,难道我们就放任孩子不管了吗?当然不是的。只是,我们在告诉孩子一些道理的时候,要认真辨别一下,该怎么讲、时候讲比较好。

首先,要分辨这个道理该什么时候讲。

例如,如果孩子只有两岁,你就告诉他关于分享的道理,他肯定是不听的,因为这个时候正是他的物权形成时期。

又如,关于年的故事,七岁之前的孩子都会相信年这个怪兽的存在。家长要做的就是把这个故事抛给孩子,每年准备好好过年,放鞭炮、贴对子等。孩子根本就不需要家长告诉他年是不存在的,随着时间推移,他自己就能通过其他途径明白了。

所以,想要分清楚什么时候给孩子讲道理管用,就需要家长具备一定的 育儿 知识。 现在互联网十分方便,想得到某方面的知识还是很容易的。无论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一些文章,还是花费大量时间学习 育儿 心理,基本每个家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的。

如果您碰巧看到了这篇文章,那就说明你是一个爱学习的家长,正在通过网络学习 育儿 知识。如果这篇文章恰好能帮助到您,那我就实在太荣幸了。

其次,道理该怎么讲?

枯燥的理论不但不能让孩子接受,还容易给孩子带来那么多的危害,作为家长又该如何将一些正确地、孩子必须知道的道理讲给孩子听呢?并能让孩子愉快地接受,内化为行为的一种动力呢?

第一个方法,利用绘本。

绘本是一个不错的 育儿 工具,相信很多家长都使用过。这个工具不仅仅能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还能帮助家长给孩子讲道理呢!

例如,我家孩子有一段时间非常不喜欢吃青菜,严重挑食。我就给孩子买了《肚子里的火车站》,通过绘本,孩子明白了哪些食物是小精灵们最喜欢的,哪些食物会导致小精灵们受到伤害,从而让自己受罪。

每次孩子吃青菜的时候,都会问我:“妈妈,肚子里的小精灵们在做什么呢?”我都会高兴地告诉他,小精灵们正在开心地搬运青菜呢!

一些科普性的知识,也可以通过绘本来告诉孩子。尤其不建议孩子正在做事情的兴头上的时候,告诉孩子做的事情是不对的。例如,孩子正在画蓝色的树叶,这个时候家长干涉,说树叶多是绿色的,这样就不好了。

可以多让孩子看绘本,看现实生活中树叶等等,让孩子自己明白,绿色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很多孩子都是要到大班才能明白这个道理的呢。

第二个方法,利用榜样的力量。

阿德勒曾在《洞察人性》中说到, 所有的孩子都会对权利充满幻想,孩子天性中就带着对力量的羡慕,对权利的渴望。 所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崇拜对象。

利用孩子的崇拜对象,告诉孩子一些道理,孩子更容易接受。例如,很多小女孩都喜欢公主,但却脾气暴躁。如果在她生气大喊大叫的时候,妈妈恰当地告诉她:公主可不会大声说话,公主可是一个淑女哦!相信小女孩会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的。

第三个方法,利用同伴作用。

皮亚杰认为,儿童有两种类型的关系: 和同伴的关系与和成人的关系。儿童和他的同伴产生共同的兴趣,可以很自然地减少自我中心化,并指导着同伴间的协作关系。

也就是说,孩子在与同伴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会逐渐改变“一切从自我出发”的观念,开始试着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就意味着,孩子能够接受同伴的影响,从而获得一些正确的经验和道理。

例如,之前我说到的“年”的故事,我家孩子就是通过他的小朋友得知,年是一种怪兽,但只存在于传说中,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今年春节回家,他还给妹妹科普呢。

又如,一个小男孩总是虐待家里的狗狗,父母怎么教育都不管用。后来,家里来了一个大哥哥,带着这个孩子和狗狗玩了一天,这孩子就再也不虐待狗狗了。这就是同伴的力量,父母说的不一定管用,但小孩子之间的沟通和教育,反而很有效果。

第四个方法,利用实践。

实践出真知,实践更有说服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少说多做反而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电影《后会无期》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就因为道理和行动之间有差距。

所以,作为家长,与其告诉孩子一些空洞的道理,不如用实践来让孩子体会。有些苦,看着是白吃了,但肯定对孩子有好处。

就如我家孩子撞玻璃一样,那一下,绝对能让他记忆一辈子。

第五个方法,言传身教。

我记得《儿行千里》有一集,讲的是一对没有文化的农村父母,如何培养出哈佛大学博士生的。这个孩子名字叫何江,曾是哈佛大学 历史 上第一个代表数万毕业生演讲的中国大陆学生。

何江的父母文化不高,妈妈甚至不认识字,却能坚持在家里举行“家庭阅读比赛”。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然后不懂的就问孩子。

这样的一种言传身教,比那些整天拿着手机却要求孩子学习的家长实在不知道强多少倍了!

教育孩子是一件充满智慧的事情,也是和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 育儿 的过程中,享受到快乐和幸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