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心有余力不足时,如何做好精力管理,保持能量十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5
Part1:精力不够的原因

精力管理,其实只是时间管理这个大主题中的一个模块;从精力管理的维度来帮助我们更好利用时间,是很有价值、应该尝试的一个角度。你有很多很详细的计划,但是时间不够,于是你常常感觉,「是我精力不够,心有余而力不足」。

精力不够的原因是什么呢?

精力不够只是时间管理出问题的一个症状,我们还是先得理解精力的本质。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时候是心太大,有的时候是力太小,或者是有力但是没管理好。心和力,如果匹配融洽,就游刃有余,做事情像热刀切奶油,容易有心流体验。心有余而力不足,「心太大」的时候,这是列计划问题。力不足的时候,需要精力管理。

心太大,要靠科学的规划。而力太小、没管好,则是精力管理的范畴。同样的事情,有的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有的人却游刃有余。环望四周,我们周围总是有一些精力非常旺盛的小伙伴,也有很多精力不济的朋友。

那些精力旺盛的人,往往在工作、生活、家庭等各方面表现更优异。

而那些精力不济、体力不支的同事,很多因为工作而忽视家庭和自己的健康。无法平衡好工作、家庭和自己。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精力上的差别这么大?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课,我会和你一起,学习如何做好精力管理。

Part2:精力管理的本质

精力管理,包括「精」的管理和「力」的管理。

「精」就是精神力,或者称为意志力、专注力。「力」则是体力,吃好睡好体力足。

精神力,和体力一样,是可以锻炼出来的。体力靠健身,精神力靠大脑健身,和肌肉的力量一样,长期科学训练,就能够增强,用进废退。

所以,做好精力管理,要明确一个总原则:

一个人的精力,短期内总量保持一致,要靠协调分配;

一个人的精力,长期内总量可以增加,要靠科学训练;

基于这个原则,短期内,我们需要做好精力的节流,长期内,我们需要做好精力的开源。

Part3:科学分配,节约精力

做好短期的精力节约,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个概念:昼夜节律

昼夜节律是一种生理现象,以内源性、持续的,以约24小时为周期的变动。

包括植物、动物、真菌等,都被观察到有类似生理变化。

通俗地讲,就是人的生理活动随着24小时内昼夜更替而呈现的周期性变化,就是我们休养生息、张弛有度的内在节奏所对应的生理机制。

这种生理功能和特征周期性改变的节律,是基本上所有生物的最底层精力机制。

甚至果蝇这样的小昆虫、含羞草这样的植物都是如此。

正是因为人的精力无法立刻增加总量,在短期内,每一个24小时的日升日落,我们得服从这种生理规律

工作时,科学分配,减少浪费

休息时,有效恢复,休养生息

科学分配,其实就是做好使用时间和精力的方向选择,做好轻重缓急的选择。

推进关键任务,就是我们指导精力分配的大方针。

SOP,是减少常规任务浪费精力的利器。

基本上,所有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都是服务于时间和精力的科学分配的。

只是需要我们能搭建出适合自己的系统性的完整方法论,真正活学活用,融会贯通。

上述这些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在我的时间管理课程中都有详细讲解。

而减少浪费,则是要找出大量耗费你精力的事项,逐个消灭。

那么,到底什么是精力的浪费?

一句话:不是立刻服务于你的明确目标的,都是浪费。

浏览网络上的所谓干货,囤积大量信息以备不时之需…

这一类行为,只要不是你当下该做的,也不是针对重要不紧急的长远目标的投入,本质上都是浪费。

有个「奥卡姆剃刀」定律,总结的就非常到位:「如非必要,勿增实体」。

用简单的话语来说明奥卡姆剃刀定律就是:

保持事情的简单性,抓住根本,解决实质,我们不需要人为的把事情复杂化,这样我们才能更有效率的将事情处理好。

而且,多出来的东西未必是有益的,相反更容易使我们为自己制造的麻烦而烦恼。

正是要慎重对待和目标无关的精力浪费,我们才可能有精力做真正重要的事情。

除了工作/学习中精力的科学分配,休息也很重要。

正确的休息方式,决定了真正的效率高手跟普通人之间距离。

效率高手,必须掌握快速有效、将身体和心理恢复到最佳状态的内在规律。这是精力管理至关重要的一点。

像乔丹那样的运动员,能够在几分钟的休息时间,完全放空,通过短暂休息让自己的身体和精神恢复到最佳状态,甚至能反败为胜。

对比之下,作为普通人的我们,经常下班后躺在沙发上,躺在床上刷手机,在毫无意义的垃圾信息上浪费生命。

因为我们「感觉身体被掏空」,极其强烈的渴望娱乐,玩手机看电影,但是过度娱乐不是真正有效的放松方式。

很多人第二天刚起床就喊累,说自己失眠,有多辛苦,其实上,只是因为昨天晚上躺床上刷了太多的手机。

我自己也曾有这样的问题:

做程序员期间,工作任务比较繁重,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精神上极其渴望娱乐,不想就这么睡去,所以,经常捧着手机刷刷刷,没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但实实在在浪费了时间,还休息不好。

为了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我用一个好习惯替代了一个坏习惯,并建立了一个机制:Kindle夜读。

执行起来很简单:

睡觉时,除了Kindle之外,手机不能带上床。

在疲惫困苦的时候,我们的精神空虚贫乏,极其强烈地召唤养分。

但是,我们得明白自己的需求:疲惫困苦时,你需要的不是无穷无尽的娱乐和消费,而是精神食粮。

我们的精神也是一块园地,需要我们耕耘,也需要养分的滋养。

我们需要的不是看别人的爸爸去哪儿了,而是自己和孩子一起讲故事玩耍,丰富自己和孩子的精神生活。

我把这个Kindle夜读的习惯称为「精神排毒」。

白天快节奏碎片化地了工作一天,不断这人找那人找,微信的碎片轰炸,职场八卦和公司琐事,我们感受的都是时间的碎片。

这时候,如果你在睡前捧起Kindle,读半小时的书,感受一下作者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和描述,平静地经历别人的人生和感受,你对时间的认识就经历了一次排毒,不再那么浮躁。

读上半小时,你就会将白天的负面影响排除体外,还引入了甘甜清凉的精神泉水浇灌自己的精神园地。

然后,你就可以心满意足地、平静地在勤劳工作一天后香甜睡去。第二天,你又是生龙活虎的一条好汉。

节约精力,找到自己的内在节奏,找到自己最高效的时间段做最重要的事情,差的时间去做其他事情。

就像田忌赛马一样,不要把自己最好的精力用来做不重要的事情。

不是僵硬地照搬别人分享的技巧,必须得4点早起,必须得如何如何。

就像一台机器,当你熟悉自己的需求,了解自己的运作机理,找到自己的内在节奏,形成自己的每日惯例,你的效率机器就能高效而不费力地运转下去。

Part4:科学训练,刻意练习

短期内,精力靠节流,靠科学分配,减少浪费。

长期来讲,精力的肌肉是用进废退的,如果科学训练、刻意练习,可以不断增加精力总量。

不做到这一点,一个精力肌肉疲软且从不锻炼的人,怎么协调分配精力,可能都不够用。

识别关键指标、番茄时钟、刻意练习等提升专注力的方法,可以提高我们的精神力。

让我们从一个拖延成癖,陷入困境,无法管理好自己,自己憎恨自己的人,到执行力爆表、如有神助。

绝大多数人,糟糕的你和焕然一新的你,只隔着1000个番茄钟、一摞子复盘的距离。

这是我真实的经历,也是我认为对我的改变最重要的一段经历。

除了精神力,体力训练也是提高效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为什么华尔街精英们很多都是大学足球队里出来的?

为什么西点军校和海豹突击队学员都要在体力上被逼迫到极限?

体力和精神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我从2014年开始跑步,坚持运动,也是靠这个经历,我才大幅提高了自己精力的总量。

体力和精神力,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希腊作家卡赞扎基斯的《基督的最后诱惑》里面有一段描述,很好的总结了肉体和精神的关系:

灵魂与肉体愈强健,斗争就愈能产生丰硕果实,最后获得的和解也愈完美。上帝不喜欢意志不坚、皮肉松弛无力的人。

灵魂愿意与强健的、不屈服的肉体搏斗。它是一只永远饥饿的、食肉的鸷鸟;它要把肉体吞噬、把它消化、叫它无影无踪。

是的,做好精力管理,除了短期协调分配,更要靠长期的坚持自我训练。

道理很容易都明白,但是执行的道路是曲折蜿蜒的。

希望你也能通过类似的自我训练,做好精力管理,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打好基础。

Part5:今日小结

本节课程介绍了精力不够的原因是“心太大”和“力太小”

讲解了精力管理的本质:精力管理,包括「精」的管理和「力」的管理。

「精」就是精神力,或者称为意志力、专注力。

「力」则是体力,吃好睡好体力足。

精神力,和体力一样,是可以锻炼出来的。体力靠健身,精神力靠大脑健身,和肌肉的力量一样,长期科学训练,就能够增强,用进废退。

知道了精力不够的原因及精力管理的本质后,可以从两方面提升精力:

1.短期:靠节流,靠科学分配、充分休息,减少精力浪费。

2.长期:用番茄钟、复盘、锻炼身体等刻意练习,不断增加精力总量。

保持热爱,奔赴山海;追逐热爱,不负期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