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脑混沌,认知没有觉醒的人,不配谈未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1
人生到了30岁,真的很焦虑。每天都在想着如何能快速逆风翻盘?自然会想去找同类型的故事。

一个人如果到了36岁,从不主动学习,工作外只是吃喝潇洒,熬夜玩手机,过着混吃等死的生活,但是突然有一天,他好像忽然觉醒了一样,一路成长不停,最终成为一名咨询师,小有一番成就,还出了书,过上了他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样的逆袭剧本,是我迫切想看到,想学习的。我也很好奇,是一种什么力量,让他突然像开了挂一样,成长那么迅速,我如何能get这种力量?

周玲从他自己的经历,总结了一套成长的方法,他认为,一个人自发成长的动力,在认知上。一个没有从认知上,清晰觉察到自己要成长,要什么的人,就像一个醒着睡着的人,浑浑噩噩,对自己的人生和行为一无所知。

只有一个人的认知越清晰,行动才会越坚定,成长的才会更容易,更迅速。

周岭在书的第一章解析了大脑运行的原理,并指出了很多人焦虑的根源:

急于求成,想同时做很多事;趋难避易,想不怎么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

根据这两种症状,解析焦虑的措施是提升能力,保持耐心。

问题是,很多人不知道该如何这样做?

我们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生活处于一片混沌状态,明明想学习,却静不下心,做事的时候,答应的很好,做起来一塌糊涂,好像每天跟喝醉了一样。明明很担忧未来,特别想上进,却每天忙的没有时间去做,口里说话,不是抱怨就是焦虑。

或者我们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周岭看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模糊——大脑意识层次的模糊。

所有焦虑的背后,都有模糊的身影。

认知上的模糊,让你大脑一片混沌,不知所措,心生迷茫,甚至恐惧,进而影响我们的情绪,行动,产生各种困扰,人生也在这个过程随之改变。

模糊,正是人生困扰之源。

如何改变这个问题?周岭认为,除了学习知识,消除认知模糊;持拆解烦恼,消除情绪模糊之外,还要细化目标执行过程,消除行动模糊。

尤其是最后一点,不管是认知清晰,情绪平和,归根到最后都是要行动坚定。

很多人把行动力不足的原因归结为环境干扰或是意志力弱。其实不对,行动力不足的真正原因是选择模糊。

所谓选择模糊,就是我们在面对众多可能性时无法做出清晰、明确的选择。

你不知道如何去做,是你脑海里没有那个概念,不知道如何做,可能这样做也行,那样做也行,最后呢,你选择了一个比较容易的执行方案。而那些本该坚持,正确的,但比较费神费力的执行方案,就放弃了。

王阳明说,知而未行,只是未知,现在想想,也是这个道理。

如果你的脑海里,有着非常清晰的行动指南,那执行的时候,肯定难度会减少很多。

但大部分人都没有做到这一步,就放弃了,只能浑浑噩噩,将就着去做了最简单,但并不是最正确的那个方案。

就像周岭说的,一旦认知上想通想透了,行动时就不需要大把的意志力去辛苦支撑了,而是主动驱动。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顿悟时刻吧!

一直不成长的人,其实是陷入了不少学习成长的误区。拿读书来说,读书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但如何读书,方法有很多,在实践中,很多人还是处于浅层次学习,包括我自己也是。周岭在《认知觉醒》中指出了读书的三个误区:

1. 读书不要只摘抄,要行动

太多的人,读完书后去做笔记,去做思维导图,去摘抄金句,但也仅限于此。

这就是学习的浅层次,更高层次的是深层次学习,包括讨论、实践、输出。

哪怕是把书中的一点知识用于实践,让生活发生了改变,这也很了不起。

不然摘抄再多,也是搬运工。

2.只做知识收藏狂魔,而不会知识关联

遇到网上的知识,尤其是新名词,新概念,以及一些读书的精华笔记,文章等等,我们下意识的都会去点击收藏,然后可能就没有然后了。

这样做是没什么意义的。周玲在书中举了罗振宇“缝扣子”思维的案例,遇到了新知识后,不是点个收藏就完事,而是要让这些新知识与原来的知识,产生联系,像把扣子缝在衣服上一样,进行缝接,把分散的点,串联在一起,构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个就是关联。

所谓举一反三,其实就是关联在其中起作用。

3.读书要找触动点

周岭认为,读书不要在意形式上的完整,而是要寻找能够触动自己的点。

读的每一本书的作者,他的知识框架和体系,如果对你无用的话,跟你并没有关系。

在一本书中能触动你的地方,写下你的思考和联想,读完后,反问一下自己,这本书哪个地方最能打动你?

即使是一句话,一个案例,一个思想,能够让你发生改变,就值得了。

这些是你这本书要萃取的点。

然后再按照上面的关联,把这些打动你的点,构成属于你自己的的知识体系。

这就是你独家,随时可以调用的,而不是机械搬运别人的知识体系。

成长,只说大道理,是没有意义的,还得有实际行动。

周岭在《认知觉醒》中认为,早起、冥想、阅读、写作、运动这是成本最低的人生成长必备五件套。

这些事情,每个普通人都能做。

其中早起、阅读、写作、运动这些事项的意义,大家都知道,只是不知道如何做到。

对于早起,周玲推荐了一本书:日本作家中岛孝志的《4点起床:最养生和高效的时间管理》,他的早起观念,主要是来源于这本书。

但最感兴趣的,还是对于冥想这段内容,这个被周玲称为一开始我不相信,明白后如何都要坚持的一件事。

对于冥想,太多名人做了这件事,而之所以做这件事,是因为冥想能够提高人的专注力。

不要小瞧这件事,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碎片化阅读、娱乐、学习,让你全神关注的做一件事,你要多久能够进入状态?

正如《暗时间》这本书里所说:

“能够迅速进入专注状态,以及能够长期保持专注状态,是高效学习的两个最重要的习惯。”

冥想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那么玄学,周岭也没有过多的在这方面做介绍,你只要闭眼静坐,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每天持续15分钟以上,就会感受到它的效果。它的作用就是在做健脑操,可以让人变得心态更平和。

我试了一下,的确是有些效果,一边呼吸,一边感受时间在流失。一分钟两分钟,这个平常觉得很短的时间颗粒,在冥想的时候,觉得时间好长,有些没有耐心。这恰恰是需要锻炼的地方。

路遥说:“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个人的命运”。这本《认知觉醒》,就是这样一个打开认知,助你觉醒的武器。

如果你还在浑浑噩噩的过着不知所措的生活,不妨打开一读,也许觉醒只在片刻。

一个大脑混沌,认知没有觉醒的人,不配谈未来,也无法谈未来。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