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把一只蚂蚁随手扔在一个地方,它的结局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这事我们小时候都干过,抓一只蚂蚁,然后扔到比较远得地方。但我们不是为了看它还能再找到回去的路不,而纯粹是闲得没事干,为了好玩。几十米、几百米对人类来说不算啥事,因为我们的活动范围很广,甚至几十公里之外、几百公里之外的地方我们都熟悉,但这个距离对有些蚂蚁来说就有点远了。

蚂蚁由于体型的局限,其活动范围并不广,认路的方式跟我们人类还不一样,我们靠眼睛和记忆力,而蚂蚁有一些比较特别的方式。

根据蚂蚁的种类和环境,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导航和寻找方向。一般的蚂蚁,活动距离比较短,就在蚁巢附近,它们可以通过视觉分辨周围的环境和太阳的位置找到回家的路,就像我们人类在没有指南针、地图和GPS的情况下在白天找路一样。据说屎壳郎可以通过银河系来确定方向,但是蚂蚁和其他昆虫并不能通过星星来导航。

对于蚂蚁来说,如果没有外界的干扰一般是不会迷路的。蚂蚁眼睛的视觉角度比较广,因此它们能够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寻找附近的食物,使觅食更有效率,并且蚂蚁还可以重复利用熟悉的路径再次出去觅食。

在建立一个新的蚁群时,有翼的雄蚁和雌蚁会飞到附近的地点,通过信息素来找到彼此。信息素是一种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这种气味可以吸引雄性蚂蚁寻到新的蚁后,繁育出一个新的蚁群。

切叶蚁是蚂蚁世界的农民,它们可以通过留下气味踪迹找到回家的路。因为它们与许多普通蚂蚁不同的是,切叶蚁要到远离巢穴的地方去寻找树叶,并将树叶运会巢穴。等树叶在巢穴中长出真菌以后,它们以真菌为食,而不是吃树叶。因为切叶蚁的旅程更远也更复杂,通过踪迹气味就可以帮助它们保持在一个正确的路径上。

撒哈拉沙漠上的蚂蚁,由于周围环境无法分辨,一般会通过定位太阳找到回家的路。而且它们还能根据步幅确定走过的距离。德国研究人员专门对这种蚂蚁做了研究,在它们返回巢穴时在腿上绑上东西,也就是让蚂蚁踩着高跷走路,在这种情况下蚂蚁一般都会错过巢穴,会走出更远的距离。这些蚂蚁似乎能够计算自己的步数,甚至当它们在不同的地方寻找食物返回时,也会沿着一条笔直的路径回到巢穴。

在自然界蚂蚁一般以害虫的幼虫为食,比杀虫剂清除的幼虫要多得多。并且能使土壤透气、松软,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由于体型小,并且拥有惊人的力量,一次携带的食物比它们的身体重很多倍。

因此不管蚂蚁有怎样超高的导航能力,都只能“记住”自己走过的路(其实我们人类也一样),这里的记住包括:识别周围的环境,利用太阳确定方向,在路上留下信息素,甚至通过步数确定距离。只有这些信息完备,蚂蚁才能正常的找到回家的路。

如果我们人类被一种神秘的力量拉起来,扔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且这个地方空无一人,我们的肯定会恐慌。第一个反应就是想知道这是哪?并找出回家的路,但我们大脑中完全没有这个地方的任何信息,也无从获取相关的信息!但如果有幸你收里有导航、有地图,或者遇见了其他人,我们可以问路,只要获得信息回家就不是难事。

但对于蚂蚁来说就没那么辛运了。如果我们抓一只蚂蚁,把它扔到几百米远,它们大概率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因为所有有关路径的信息全被切断了,只能恐慌来回乱窜,如果运气好乱窜的方向对了,可能会找到曾经熟悉的味道,如果方向反了,这只蚂蚁估计是要流浪了。更糟糕的是,它们可没有地图和导航,也不能问别的蚂蚁,这一问可能要出大事了。

因为蚂蚁是一种群居生物,有着很强的 社会 分工等级,一般蚂蚁和蚂蚁之间会通过嗅觉和触角来识别对方,是不是自己家族的成员,所以一般外来的蚂蚁是不会被其他种群所接纳的。如果这只蚂蚁误闯进了其他蚁群的领地或者巢穴,它会被当做入侵者杀死。所以,我们随便一抓、一扔可能会给蚂蚁的一生带来抹去的阴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这样成了一只流浪汉。

大概率会死去。

蚂蚁的活动范围比较有限(当然相对于人类来说),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观察过蚂蚁的行为,活动范围估计不会超过几十米远,或许相当于人类的几十公里远。

那么如果一只蚂蚁扔在几十米远处甚至更远,蚂蚁会如何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蚂蚁是通过什么方式回家(蚁穴)的。主要是通过释放的气味,也即使一种化学物质信息素来辨别路线和方向的,通过嗅觉和触觉来识别对方,分辨对方是不是自己家族的成员。

如果信息素中断了,意味着蚂蚁彻底失去了任何可依靠的方向和路线,没有办法回家,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漫无目的地爬行,理论上如果运气足够好确实有可能正好回家,但这种可能性太下了。

对于人类来说,如果身处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我们也很难找到家。但不同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询问周围的人来获取信息,而对于蚂蚁来说,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

因为蚂蚁很难被其他蚁群所接收,甚至很可能被其他蚁群杀死,会把它当做入侵者对待。蚂蚁虽然也非常依靠群居生活,但并不像人类那样种群之间没有本质的冲突。

蚂蚁属于昆虫纲膜翅目,种类繁多,在全世界约有15000种,几乎所有的蚁类都倾向于 社会 性巢居生活,真正独居的蚁类至今还没有发现。

蚂蚁又是杂食性动物,大多数都以种子、果实、虫子等为食,因此很容易生存下来,再加上它们个体几乎都很小,在人类的生活中几乎不明显。

有时候我们在发现蚂蚁的时候,它们常常是一大波的,而且随手泼一盆水就可以把它们冲散,虽然它们被冲散的距离对于人类来说也不过那么几米,但对于体格渺小的蚂蚁来说却是遥远的几百公里。

蚂蚁是通过用分泌物气味来进行交流的,就比如一只蚂蚁如果发现了食物,它会在回家的路上一路留下气味,方便其他的蚂蚁去找寻食物,并且这些蚂蚁也会不断地加强气味直到食物被采集完。

当然如果一只蚂蚁被攻击,它会立马散发出强烈气味去警戒同伴,因此“传递信息”可谓是蚂蚁们取得食物的武器!最重要的是蚂蚁具有近360°的视野,相比于我们人类不转头只能看见三分之一的情况下,它们的视野能力可谓是很强大。

曾经有科学家做有关乎蚂蚁的实验,结果他们发现,围绕着巢穴的一些屏障会使这些觅食的蚂蚁循着一条特殊的路径返家,一旦这些蚂蚁熟悉了路线, 就立马给它们“搬家”,换一种不同的路线,这些蚂蚁很机智,它们会选择性的会抓小块容易携带的食物碎屑向前猛冲,还能找到回家的方向。

接着研究人员做了不同环境变量的实验发现,蚂蚁是整合了位置地标和太阳的方位等信息方便它们找到正确的方向,这些都是它们走过的路才能够被它们记住,那些冲散的蚂蚁是否也能找到呢?

作为群居动物的蚂蚁被我们人类随手冲散到其他地方,在路程中没有留下它们特殊的气味,而且并没有走着这些路,人生地不熟,相比较在我们人类几米的范围内对它们来说却是几百公里,而且它们可没有导航,又怎么能找到回家的路呢?

如果它们乱窜的方向对的,那就是幸运,如果方向不对,那它只能浪迹天涯了。

所有蚂蚁都群居, 蚁群由数千到数百万个体组成,显示出明显的劳动分工 ,包括 蚁后、工蚁和雄蚁 。 工蚁是无翅且不育的雌性蚂蚁,工蚁的生存直接关系到蚁群的生存, 每个工蜂从事不同的工作,如觅食、筑巢和维护, 工蚁可以根据蚁群的需要灵活地转换劳动技能。 但是 工蜂无法自己建立蜂群,需要蜂王来保证繁殖,相反,蚁后需要工蜂收集食物并维持蚁群食物。雄蚁是有翅的雄性蚂蚁,通常在与新蚁后交配后不久死亡。蚂蚁通过气味来辨别彼此,它们分泌气覆盖在身体上,作为一种识别群体其他成员的手段。

蚂蚁的天性是群居动物, 它们通常被视为一个群体, 一只蚂蚁只是群体的一部分, 所以单独的一只蚂蚁无法胜任全部生活 ,科学家已经证实被迫孤独的年轻蚂蚁比群居蚂蚁寿命要短得多 。 通过跟踪系统监测蚂蚁的行为发现,被隔离的蚂蚁表现出更活跃, 运动能力变强, 连续行走,不作任何休息。隔离后第一天,孤独蚂蚁所走过的总距离是群居蚂蚁的两倍多,并且孤独的蚂蚁趋向于在壁上行走,在墙附近的时间几乎是群居蚂蚁的3倍。

此外,科学家发现尽管被隔离的蚂蚁摄入的食物量与群居的蚂蚁摄入的食物量相当,但是隔离工蚁消化道食物量明显低于群居工蚁,消化食物的速度比群居蚂蚁慢,从而导致被隔离蚂蚁的能量来源 减少 。 因此,一只孤独的蚂蚁会迅速死去,主要是由于长时间不间断的奔波,而且消化食物速率减慢引起的,这种能量的收支不平衡导致孤立工蚁寿命大大缩短。

很快死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