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甲说禅:净土东来,慧远大师佛说三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9
说起中国的净土宗,一般爱好佛学的都知道有印光法师,而净土宗教发扬光大的就是二祖唐代善导大师,在往前看还有慧远大师,在往前寻就是东汉时代月氏国的支娄迦谶大法师所著一本佛经《般舟三昧》,这本经书后世称为《佛立三昧》,最原始的叫法是《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这个叫法其实是引用我《周易》传说而来,所谓十方:上天、下地、东、西、南、北、生门、死位、过去、未来。十方相当于包含时间、空间,读了这本经书,佛陀就出现在眼前,,按照这个办法必然可以识得佛法,再来看看三昧是指什么呢?佛法八万四千法门之一,三昧: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息虑凝心,这一法若能修成,眼见佛立在前,佛身高广、遍满虚空。天台家有四种三昧:常行、常坐、半行半坐、非行非坐。修这一法要九十日,在九十日之中常行;礼佛是可以,但不能坐也不能睡,还是以常行为主,所以叫常行三昧。而净土三昧就是指人要常念“阿弥陀佛”就可以得到这三昧。

根据净土宗派的说法,净土宗有十五个大师:慧远、昙鸾、道绰、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莲池、藕益、截流、省庵、彻悟及印光大师,也有人认为慧远、昙鸾不算,他们只是把佛经带进来,自己修佛虽然尊崇念佛,但是没有成立自己的宗派,这个我们我们需要讲解下,由于在隋唐以前,很多大师翻译佛经,找到了佛法,然后根据佛经中的某一个法门,自行修习,这样比较杂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到了善导大师那里论证了很多净土观点,持佛念佛的好处才把自己的净土宗确立起来,由于师承道绰,那就把师傅立为第一代,自己就是第二代,但是自己的师傅又是从哪里习得此法,后来就追述到慧远这里来,所以后世也有认为慧远大师是第一祖。

慧远大师,根据《高僧传》记载:释慧远。本姓贾氏。雁门娄烦人也。弱而好书圭璋秀发。年十三随舅令狐氏游学许洛;二十一岁偕同母弟慧持前往太行山聆听道安讲《般若经》(前文说过安世高的禅定法门,道安也翻译此经)一下子顿悟了法门,曰:儒道九流皆糠秕耳(大师又说妄语了!)。为道安的上座弟子,善于般若,并兼倡阿毗昙、戒律、禅法,前文说了道安大师时代背景,前秦当时打到襄樊,道安让众弟子寻觅他处传播佛法,慧远本来打算去广州,结果走到了江西庐山那儿,发现风景优美,然后在哪里建了一座寺庙,叫做东林寺,由于声名远播,当时的很多名人雅士都跑过来,和大师交流,由于慧远待的寺庙太小,当地刺史桓伊给他投资重新扩建了这个东林寺,也就是后来净土宗的发源地之一。

当时的名仕谢灵运,钦服慧远,替他在东林寺中开东西两池,遍种白莲,慧远所创之社,逐称“白莲社”,因此,后来净土宗又称“莲宗”。这里讲讲为何佛家都爱好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陶渊明当时和他关系很好,估计受到影响作《饮酒》),这个是一部分原因,还有一点就是佛家谈因果,在认知里面莲花是开花便结果,两者同时而出。为何叫“白莲社”这里还有一点因缘,他曾与刘遗民等人,在阿弥陀像前立誓,就像黑帮拉帮结派,拜把子的兄弟。在慧远以前历代和尚要行帝王跪拜之理,而作为儒家推崇的跪拜礼节从夏朝都已经开始,到了周公、孔子那里就成为了儒家经典,后世之人无不行之,老和尚为这个事情写了一本《沙门不敬王者论》,让当时篡位的桓玄下诏书确立僧人不礼敬帝王的条制,自此便成为中国的规约。

再来说说净土宗这一宗门,在中国佛学上是唯一一个要求念佛的,关键你要念的好,该法门以信愿念佛为正行,净业三福、五戒十善为辅助资粮。净土信仰是佛教的基本信仰,大乘各宗多以净土为归,虽然当初慧远的念佛和后世的念佛说法不同,但是,就当初的那套方法,使佛法教义简单,普通民众也能接受,故而,净土宗在我们长盛不衰,《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般舟三昧经》和《念佛三昧经》等为净土佛经,这个法门简单来说就是增加大家的信仰,整天念佛,做一天两天还行,坚持一年试试,让你终身念佛,没有强大的信念支撑,我想儒家文化熏陶下的大众是很难达到的,即使坚持了,也不一定能见佛,但是我们最后还是要喊出一句:“阿弥陀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