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耿立的课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好散文的味道05年秋,我从安徽桐城考入了菏泽学院,仰慕着耿立的大名,填报了中文系,当时在学校宣传网页上就看到了他的名字和他当年创立的黄河浪文学社二十年的历史,我就特兴奋。待到他教我们写作学的时候,我就坐在第一排准备一睹他的风采。门开了,一个轻捷的身影一晃进来了,影子的主人高高的个头儿,身上挎一个包,两三步跨上讲台。讲台“咚咚”的呻吟声还未停止,只见这人身形一定,从背上取下挎包,掏出两本书,抬起头,在班里扫了两眼,转过身在黑板上“啪啪啪”写下三个大字:石耿立。整个过程轻盈、潇洒而又不矫柔造作。
写完字,把身体转过来,我们看清楚了,这个人穿着很讲究,看起来精神,有质感,特别是雄深厚重、粗犷的鲁西南口音,夹杂着有点生硬的京腔,“我就像我的名字一样,很硬气。”笔挺地立在讲台上,“石头很硬,我姓石,耿立,耿直,挺立。”说到这里,他用黑玻璃球一样似的眼睛看了看我们,他说他向往的课堂是“开放式的、书院式的集市样的来来往往”,是“大家的众生喧哗,不是老师的独角戏”。或许是由于学生太拘谨,教学规矩太多,他的“集市教学”一直没有实现。可是,听他的课你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一个池塘里的鱼王领着他的众多游鱼在知识的池水里游走,时时探讨时时相濡以沫。他让我们随意地提问,还可以用字条写好传递到讲台上,在提问的过程中,他读懂了我们,我们也看到了“高产”背后的秘诀,但是就是无法模仿。
讲台上的耿立老师骨子里透出一种傲气,第一节课就给我们开了一个大学必读书目,他用他的创作经验熏陶着我们,鼓励我们多读书,多写文章,培养自己对文字的敏感度,让我们把目光放远,不要一心想成为少年写手。真的,听他的课,除了每周必有的检查作业让人揣揣不安外,其余的时间是很轻松的。科研:散文是核心在散文创作和散文研究领域的辛勤耕耘,使他的散文多次入选年度散文选;其理论著作《新艺术散文概论》《新艺术散文美学论》等出版10余年来,更是被多次征引,在学术界反响强烈。另外,山东省统编教材《大学基础写作》、《大学应用写作》,其基本结构框架都是由耿立教授拟定的,还参与了《铁流壮歌》、《何思源与他的时代》等著作的编写,就在我们采访结束的时候,他又接到了一个任务,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大学语文读本》。
其实耿立先生不仅进行散文创作与研究,他还善于写诗,特别是儿童诗。被载入《诗刊》、《儿童文学》等刊物的就有若干篇。2006年菏泽学院新诗九十周年活动中,他就是以“菏泽学院诗群”成员的身份向外推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