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题库:逻辑判断模拟题-2023国考招警考试(3-7)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1

1、甲:什么是生命?乙:生命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甲:什么是有机体?

乙:有机体是有生命的个体。

以下哪项与上述对话最为类似?

A.甲:什么是真理?乙:真理符合实际的认识。甲:什么是认识?乙:认识是人脑对外界的反应

B.甲:什么是逻辑学?乙: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规律的科学。甲:什么是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乙: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是逻辑规律

C.甲:什么是家庭?乙: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群体。甲:什么是社会群体?乙:社会群体是在一定社会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单位

D.甲:什么是人?乙:人是有思想的动物。甲:什么是动物?乙:动物是生物的一部分

2、某机关年终考核时,群众对周、吴、郑、王四位处长的考核结果有多种说法。

①如果周处长考核优秀,那么吴处长考核也优秀

②考核优秀者是郑处长

③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但是吴处长考核不是优秀

④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或者王处长

其中,只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① B.② C.③ D.④

3、某科室就选派小郑、小周谁去基层蹲点有三种不同意见:

(1)只要小郑去,小周就不去;

(2)只要小周不去,小郑就要去;

(3)小郑去基层蹲点。

科室领导研究后,同意了一种意见,否定了两种意见。由此,可以推出:

A.小郑、小周都去 B.小郑、小周都不去

C.小郑去而小周不去 D.小周去而小郑不去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在甲乙两个人的对话当中,用“有机物”去解释“生命”,接下来又用“生命”去定义“有机物”。可见,题干犯了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A选项,先用“认识”解释题目,接下来用“人脑对外反应”解释“认识”。不存在循环论证,排除。C选项,用“社会关系”解释“家庭”,用“社会单位”解释“社会群体”,排除。对于D选项的用“动物”定义“人”,用“生物”定义“动物”,不存在循环论证,排除。B选项,用“思维形式结构规律”解释“逻辑学”,接下来用“逻辑”解释“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犯了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故答案为B。

2、【答案】A。解析:观察题干所给四个条件,其中出①和③是矛盾命题,必有一真一假,而题目中只有一真,真话一定在①③中,由此说明②④为假话,进而得出优秀者不是郑处长,也不是周处长和王处长,则③为假话,①为真话,故本题答案为A。

3、【答案】B。解析:观察本题条件也是真假话,但我们并没有找到题干条件本身的矛盾关系,并且假言命题没有明确告诉支命题之间是如何选择,而是在各个支命题之间做了一个假设,这样我们就无法直接判定一个支命题是在做假设的情况下得到另外一个支命题真假性,也就是说我们从正面入手比较困难,这时我们就可以考虑利用假言命题的矛盾来解决,因为“且”命题的真假我们是比较好判断的,即把题干翻译如下:

①小郑且非小周

②非小周且非小郑

③非小郑

这三个条件的真假性则变成两真一假,那么如果③假,则②假不满足题干要求,由此得出③真,则①假,②真。即非小郑,非小周,答案选B。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