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解决一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2-05
1、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
3、说明了因为国际合作,市场价格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

4、科技、电子
5、
一、前 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推进和中国入世,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和对象都发生了变化,我国高新区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如何加速高新区的发展,顺利完成“二次创业”的目标,成为中国科技产业界的一大课题。研究和总结国外高技术园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我国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951年,世界上最早的高技术园区诞生于美国,它就是闻名世界的“硅谷”。它的建设和发展对促进美国的高科技产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此,建设高技术园区成为世界各国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普遍做法,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建设高技术园区(我国称为“高新区”)。在世界高技术园区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可以大致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世界高技术园区的发展十分缓慢,设区的主要是经济发达的国家。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上仅有23家高技术园区,其中大部分分布在美国。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尤其是8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世界性新技术革命产业结构的调整,全球兴起了一股建设高技术园区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到1992年,全世界已经发展到802个高技术园区。全世界的高技术园区主要分布在三个地理区,即: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高技术区,以德国、英国、法国为代表的西欧高技术区和以中国大陆、日本、韩国和台湾为代表的东亚高技术区。三个高技术区各有特点,北美高技术区是以美国高技术园为典型,是纯市场经济的产物。西欧高技术区则以发展本土高技术为特征。东亚高技术区则多为政府规划的产物,且多以美国高技术园区为榜样。由于各高技术园区所处的环境不同,它们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发展的状况也各异,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二、国外高技术园区的成功经验
在众多的高技术园区中,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园区,如:美国的硅谷、美国波士顿128高技术产业走廊、加拿大技术三角区、日本筑波科学城、台湾的新竹科技园等,他们为世界高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里,我们重点对美国硅谷进行剖析。
硅谷(Silicon vally)成立于1951年,是科学技术创新的产物,是美国半导体、电脑、微处理器等产品的诞生地,硅谷分布在长30英里、宽15英里的地区内,2003年有7000多家高科技企业,年营销额2000亿美元,且以每星期11家新企业的速度增长,许多国际著名公司,如:英特尔公司、IBM公司、HP公司、仙童半导体公司、先进微器件公司等都诞生在这里。所以,硅谷是全世界最早的、最著名的科技园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微电子工业中心。而在50多年前,硅谷所在地---旧金山以南的圣克拉拉县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县城,硅谷当时是一片果园谷地,曾是果脯之都,只有制造业工人800人,其中一半在罐头厂和食品厂工作 。是什么原因使得当年的小县城一举成为当今世界瞩目的科学园区呢?
笔者认为,硅谷的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靠近大学。硅谷有3所本科大学,9所专科大学。这些大学的教授和研究生有许多科研成果,特别是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大学是一所能培养博士研究生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大学,也是一所技术学科较强的工科大学。靠近大学,不仅有利于大学科技成果的转化,而且有利于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项目源、技术源和人才资源,从而促进企业的原始性创新。斯坦福大学为了鼓励学者们与企业合作,制定了很好的政策,允许教授把利用学校财力、物力研究出来的成果获得的专利权使用费的1/3留为已有[4] 。可以说,没有斯坦福等大学,就没有硅谷。
2.政府支持。硅谷是多种因素互动形成的自然产物,美国政府间接支持了这个自然产物的发展。这些支持主要是:(1)组织管理。由地方政府、银行家、企业家、大学组成顾问委员会,进行重大决策,确定商业贷款项目,给予不同工业区和企业以各种鼓励计划。(2)科研经费投入。1958年,美国联邦政府为了在高技术领域赶超前苏联,将科研经费增加到100亿美元,且大量的军事订货成了硅谷高技术产品的最大市场,从而加速了硅谷的发展。(3)特殊政策。在企业买地建厂房时,政府提供免税政策;政府为新成立的软件公司提供临时的工作场所,或收取很少的租金,以减少投资风险;政府提供免费培训计划,以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4)物色人才。政府设有专门机构帮助企业寻找合适的员工,使有工作能力的人找到合适的工作。
3.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是高科技企业快速发展的催化剂,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军事市场以外的电子公司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与一般情况不同,硅谷最初的风险投资是来自自身产生的财富。硅谷第一批电子公司中的工程师和商人靠他们自己的经验来证实创业过程的可行性,判断新建公司的可能性,从而为下一轮新公司的成长投入资金和培育新的企业家。随后,有许多金融等机构的风险投资进入了硅谷,风险投资不仅为几百家新创建的微电子公司提供了创业资金,还对这些创建初期的公司提供咨询并协助管理,从而促进了这些公司的迅速发展,同时也为缔造辉煌的硅谷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
4.硅谷文化。技术革命常常与某种特定文化的出现有关,这种文化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硅谷,这种文化存在于管理人员、工程师、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之中,它构成了硅谷领先的创新环境的人文基础。硅谷文化具体地说,就是创新精神、竞争精神、冒险精神和企业家精神。M.Castells和P.Hall指出,企业家精神是硅谷文化的基本特征,硅谷的大多数职业人员和工程师虽然在为大公司工作,但他们的榜样依然是创立公司的青年领导者。由于他们有能力创新,有冒险精神创立新公司,从而成为百万富翁。这种企业家精神和冒险精神文化提供了无休止衍生公司的土壤,从而培养了硅谷创新的持续力。另一个关键的硅谷文化就是进取性的竞争精神,这种竞争既在个人间又在公司间进行,这是为了保持领先的需要。创新精神主要表现在硅谷人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对从事尖端技术的责任感和对其事业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正是这些积极向上的硅谷文化,营造了硅谷良好的创新氛围,从而推动了硅谷的成功和飞速发展。
三、国外高技术园区失败的教训
以原苏联的西伯利亚科学城(以下简称“西伯利亚科学城”)为例。西伯利亚科学城是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科学城”的前身。在成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发展十分缓慢。不少学者对它进行了分析,认为原因不少,既有体制方面的,也有机制方面的;既有政治方面的,也有非政治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教训。
1.自我封闭,缺乏相互交流合作的环境和机制。这是西伯利亚科学城失败的关键所在。主要表现在:(1)科学城与工业企业联系甚少。科学城的研究成果只是上报给科学院或发表在学术杂志上,只为其所在研究所的上级部门了解,而不是想方设法让其研究成果与工业企业合作,进行产业化和应用;(2)科学城与外界缺乏沟通与交流。在上世纪70年代,科学城的科学家与外界科学家交流极少;(3)科学城内各单位之间很少进行交流和合作,因为科学城内各研究机构能够自给自足;(4)科研人员之间缺乏交流合作。该科学城中,每个研究人员都在自己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专项课题研究,而导师只直接对项目主管负责。
2.官僚化和政治环境变化,使科学家们的创新思想受到打击,创新氛围受到压抑,从而削弱了科学城初期所具有的创造激情。
3.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进程。(1)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业企业的生产只按照企业自己的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计划和任务进行,对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不感兴趣,需求甚少;(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前苏联的计划指标并不是根据科研机构的尖端项目研制设备的潜能来计算,而是依赖于在国际市场上可以获得的技术而定,这从根本上丧失了将苏联的科研成果引入工业应用领域的机会;(3)负责有关工业企业的国家部委要求每个企业都依靠自己的研究机构,而不是依靠科学院,从而影响了工业企业与研究所的接触。
4.得不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政府为使科学家们能集中精力从事研究,按照科学社区对西伯利亚科学城进行规划和建设,使科学城与新西伯得亚政府以及产业工人隔离开来,他们之间缺乏相互交流和理解,从而造成了当地政府认为科学城是靠人为的移植,吸引莫斯科资金来酬谢无用的知识分子的.故而,当地政府以种种巧妙的方式给科学城设置障碍,限制科学城发展。
5.工作和生活环境差,西伯利亚科学城地处绝无人烟、完全未开发的森林之中,那里有许多可以使人患脑膜炎的蛭虫,冬天十分寒冷,也没有铁路交通,只有一条公共汽车线路,交通十分不便,且工作岗位少,住房十分紧张,高中或大学毕业的孩子们无法找到工作,只能与父母住在一起。所以,那里的生活环境并不好,很多高素质人才不愿意到这里工作,从而造成人力资源匮乏。
四、加速我国高新区发展的启示
通过分析以硅谷为代表的高技术园区的成功经验、以西伯利亚科学城为代表的高技术园区的失败教训,从中得出如下启示:
1.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官、产、学、研结合的步伐。笔者认为,应从系统整合的角度来建立健全高新区技术创新体系,这个体系应该是一个以高新区管委会为创新组织者,以高新区内的企业为创新主体,以高新区内的科研机构和大学为重要的技术创新源和知识库,以高新区内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中介组织为沟通知识流动的载体,以高新区所在地的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及企业为创新投资主体的创新推动网络。依托这个创新推动网络的平台,使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各方都能充分沟通和交流,避免形成像西伯利亚科学城那样的封闭环境,并利用资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达到“多赢”目的,从而加速高新区的发展。
2.高新区的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尽快地摒弃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旧观念,以市场经济的新理念为高新区内的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要引导这些企业,特别是计划经济意识较浓的企业,尽快地从机制、制度和发展策略上走上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轨道。
3.政府要加大对高新区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改善创新创业环境。首先,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为高新区的产、学、研项目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其次,在政府采购中,要把更多的订单和合同交给高新区的高科技企业,为这些企业提供更好的市场空间;第三,为高新区的发展营造一个更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高新区能吸引和留住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科研开发及产业化人才。
4.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和创新氛围。要通过各种途径建设高新区的创新文化,提倡硅谷高技术园区的创新精神、竞争精神、冒险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同时营造一个“鼓励成功,容忍失败”的良好环境,使教授和学生们走出教室,研究员走出实验室,走进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创新创业。
5.进一步加大开放和交流的力度。一方面,高新区管委会要与所在地政府多沟通,多交流,要想方设法取得当地政府及其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高新区的管理者和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要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和合作,这有利于整合和优化配置资源,加速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6.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建立健全投融资体系,使风险资本有退出机制。高投入、高风险是高科技产业的重要特征之一。由于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银行基本走上商业化运作,为了减少风险,银行很难像以前那样贷款给高风险的高科技产业。因为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是一种准固定回报制度,而高科技中小企业获得的资金应该是高风险、高回报的制度。所以,必须建立健全投融资体系,解决风险资本的退出通道问题。我国已经建立的主板市场和中小企业板市场,为科技企业的融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中小企业板市场,它的建立是形成我国风险投资体系的关键环节,因此它是风险资本撤出的最佳渠道。但是,就中国金融市场的客观实际,风险资本的退出通道不能只关注中小企业板市场,还应考虑其他方式作为退出机制起步阶段的有效退出途径。笔者认为,还应该培育一个第三层次资本市场,就是柜台交易系统(OTC),从而在我国建立一个完善的投融资体系。为了能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需要逐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同时辅以严格的监管措施,为我国的风险投资营造一个可靠、独立的法治环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