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大猛将之三国庞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3
三国时期西凉战神“锦马超”的部将庞德,字令明,东汉末年雍州南安郡狟道县(今甘肃天水市武山县四门镇)人,早年投奔马超父亲——征西将军马腾帐下效力,在平定羌民、东汉平阳大战、镇压黄巾军余党黑山贼张白骑的弘农平叛战争期间都屡立战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 平阳大战 中作为先锋官的庞德追随马超大破河东郡太守郭援(袁绍第三子袁尚属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外甥))和南匈奴单于呼厨泉三路组成的袁氏联军,威镇河东。

这场战斗中他勇猛异常,领军乘郭援联军渡汾河过半而强击,大破袁氏联军,庞德阵前斩杀叛军联盟主帅郭援。一战之威,让匈奴臣服东汉多年,未敢觊觎。而此战后不久发生的著名的 “文姬归汉”事件,固然是出于匈奴对飘摇动荡的东汉末年曹操军事集团的强大战力的忌惮,但直接原因确是这次战争摧枯拉朽的声势震慑了匈奴人。

出身西凉的庞德精于骑射,在常年征战中经常跨白马驰骋冲杀,飘忽如电,赢得了 “白马将军” 的美誉。

庞德开始投奔马腾,马腾应曹操的动员入京担任养老的卫尉将军后,又追随马超征战奔波,尽管勇冠三军,功劳卓著,但是由于白丁出身,起点很低,相对于东汉末年众多的割据诸侯来说,基本上算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在很讲究家世出身的汉末, 庞德相当于马超的家将或部将角色,与马超份属主仆。

庞德擅长骑射,尤精相马。他当年随马超攻破流寇占据的苏氏坞堡时,坞堡中有一百多匹骏马。马超其他部下都争抢膘肥身健的马匹,庞德却选了一匹体形瘦小、样子丑陋的黑嘴黄马,大伙都嘲笑他的眼光。后来庞德追随马超征战渭南时,这匹马脚程迅疾,闪电如风,其他马都赶不上他这匹马的速度,大伙这才佩服庞德对好马慧眼独具。

客观地讲,庞德武艺高强,常常陷阵却敌,勇毅冠绝凉州诸军,是一员少有的猛将。这哥们可能是由于出身、教育所累,谋略稍微欠缺, 一辈子都是阵前厮杀狠斗的武将。

早在出道不久的平阳大战中,他猛打猛冲砍杀了叛军总指挥郭援,但并不知道其人身份。据《魏略》记载,庞德亲手斩得一颗首级,不知这便是郭援。战罢之后,众人皆指郭援已死而不能得其首。然而庞德于晚后方才于箭囊中取出一颗头颅,由于郭援是这场战争曹超方面主帅钟繇(与邓艾分道灭亡蜀汉的魏国著名将领钟会之父)的外甥,因此钟繇见其首而哭。庞德便向钟繇赔罪,钟繇道:“郭援虽是我甥,但他始终是国贼。卿又何须赔罪?”。

马超集团割据西凉与曹操渭水对峙失败后,庞德与马超一起归附汉中张鲁,后来在汉中无立足之地,又转投此时已确立三足鼎立之势的刘备。 由于马超入川投靠刘备时,庞德重病在身,不能随行而滞留汉中。 后几经辗转,随张鲁归降于曹操麾下直至后来被关羽所杀。

建安二十四年,在刘备和曹操两大集团争夺荆州的樊城之战中,关羽先是围困襄阳、樊城,声势浩大,威震华夏。曹操以左将军于禁为主帅、庞德为先锋去救应困守樊城的曹仁。临行前有人提醒曹操: 庞德故主马超在刘备处任五虎上将,其堂兄庞柔也在西川为官,恐怕不大稳便。

得知曹操有所迟疑时,这愣汉子当场慷慨陈词,表示自己与马超、庞柔现在已经是恩断义绝,如今两国相争,各为其主,并当场立誓决一死战。随后象后世的左宗棠一样 抬榇(棺材)出征,迎战威名远播的蜀汉大将关羽。

两军对垒期间,庞德以惯常的英武骑着白马驰骋奔杀,耀武扬威,曾力战关羽不落下风,并一箭射中关羽前额,令关羽颇为忌惮,足见其勇猛。

后来关羽利用雨季汉水流域雨水暴涨,曹操军队多驻扎于低洼地段之际设计水淹七军,再加之主帅于禁的多方掣肘,曹兵大败,溃不成军,被活擒的敌方主帅于禁投降。

庞德率残军与关羽殊死搏斗,全无畏惧,奋然接战。在全无衣甲的情况下与关羽士兵对射,箭无虚发。箭镞射尽后,又短兵相接。

而他格斗益怒,胆气愈壮,阵前斩杀了欲降关羽的部将董衡、董超等,表示 “吾受魏王厚恩,岂肯屈节于人!” 并对另一部将成何大喊: “吾闻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今日乃我死日也。”, 誓死不降。军士尽皆死伤后庞德乘小舟准备逃归曹仁大营,小舟被洪水打翻为关羽军所擒。

一向自视甚高的关羽颇为敬重庞德的刚毅威武,坚贞不屈,以封将劝降,并以故主马超、兄长庞柔之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庞德却怒目不跪,大骂关羽: “竖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 无奈关羽只得斩杀了庞德,满足他殒身殉节的意愿。

曹操薨世后曹丕即位,他感于庞德的忠义赴难,派使者到庞德陵墓送去 壮侯的谥号, 并下诏赐封他儿子庞会等四人关内侯的爵位,后来又让庞德从祀于魏太祖(曹操)庙庭。

谈到这里,讲述一下关、庞两家因此结下的一段公案。庞德在战败被俘之后,针对关羽的以理相劝,他却辱骂关羽以及刘备以求速死。固然出于忠勇,气质上却显得有失理智,总的来说,无可厚非。

关羽在庞德死后对其尸首较为尊重,没有丢弃或毁尸,而是第一时间进行了妥善安葬。 关羽对待庞德,恳劝于前,拒降受戮后礼葬于后。依照当时历史,战争中的普遍规则是降则收纳,拒则斩首,庞德可谓为国事而死,关羽也是照章行事,二人各为其主,并无私仇。并且关羽在遭到庞德的辱骂之后,仍然善待了其尸首,可谓仁义,不失大将之风。

遗憾的是在公元263年魏国军队破蜀时,即樊城之战已经过去44年,大致推算庞德的儿子庞会当时至少是近50岁或年龄更大一点的老人 (在古代人生七十古来稀的,他已算是一位老者) 。

在时隔这么久远之后,庞会依然没有忘记杀父的仇恨。跟随钟会、邓艾伐蜀的庞会,在蜀汉亡国后,在司马氏默许屠杀蜀国功臣后裔的背景下,他 杀尽关家后人为父报仇。私怨之毒,莫此为甚!

在现今的文明观看来,庞会所为是凶残和不人道的。 关、庞两家是国仇公恨,并无私仇,就算关羽的的确确是庞会的杀父大仇人,而关羽早已归于尘土,冤冤相报何时了?庞会杀尽关家后人有点过了,他的后人与庞会并无冤仇哦( 当然实际上关家也有部分未做官的后人躲过一劫使血脉得以繁衍下来)!

顺便补充一下,不要把 庞德 和三国同一时代的 庞德公 两个人搞混了: 庞德是八面威风的武将,陇右(甘肃天水)人,庞德公是东汉末年隐居荆州襄阳的文士高人,手无缚鸡之力。 庞德公与当时徐庶、司马徽、诸葛亮、庞统等人交往密切,他曾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被誉为知人,其中后来与诸葛亮齐名、被刘备拜为军师中郎将的凤雏庞统就是庞德公的堂侄。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相似回答